返回第七章 文抄公(1 / 1)喝杯橘子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告别张升荣,苏牧南返回家中已是酉时三刻。(北京时间下午五六点左右)

满身疲惫的苏牧南并没有躺在床上休息,他静静地坐在桌前总结今天从张升荣处了解的事情,思索下一步该如何赚取自己的第一桶金。

沉思良久后,苏牧南终于有了主意。

对苏牧南来说,当下最容易赚取的第一桶金,莫过于给各大报社投稿赚取稿酬。

如今五四运动所提倡的新文化主义已经大获全胜,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也渐渐变成了报社的常规操作。

因白话文通俗易懂,受众更多,报纸供不应求,各大报社如同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出。

同时期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发行总量高达4500余份。

因为报刊数量极多,但想要从诸多报刊中杀出重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报社所刊登的文章质量好坏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报刊的生死,这种也导致各大报社对投稿的稿酬定价极高,或重金挖对方报社的墙角。

如今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长篇小说之类的一般为千字一元到三元不等。

像散文、诗歌、杂文之类的稿酬通常会比长篇小说高点,一般为千字三到五元。

当然这个稿酬标准也看作者的名气和作品好坏。像鲁迅或者向恺然(平江不肖生)之类的大师作品稿酬甚至可以达到千字五元到七元不等。

所以对知识分子来说,民国算是比较友好的!

因为苏明耀言传身教的缘故,苏牧南自幼喜好看书学习。虽然后来因为家中遇到变故导致身无分文、一贫如洗。但苏牧南宁愿少衣缺食,也不愿意放弃读书学习。

他每日除了去便利店打工来维持必要的生计外,就是去学校图书馆蹭免费图书看。

十年时间里,苏牧南手不释卷、笔耕不辍,看完了学校图书馆里大部分免费书籍。因为免费书籍没有挑选的资格,所以他无论是历史、杂言、宗教、学术均有射猎。

正因为如此,苏牧南才会对民国时期的香港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不至于两眼一抹黑,像个无头苍蝇一般四处乱撞。

天色渐暗,苏牧南摸着下巴陷入沉思:“看样子我也要做一回文抄公了,不过应该抄点什么?诗歌还是小说?”

投刊给报刊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诗歌散文为主的严肃文学,一类是以武侠、言情、艳情为代表的通俗文学。

这两类的受众均有不同,也会度苏牧南今后的发展有所影响。

选择严肃文学虽然稿酬单价更高,但字数比通俗文学少很多,稿酬并不丰厚。但好处就是名气更容易聚集,可以养望,为后期接触某些大人物铺路。

而选择通俗文学虽然单价低些,但可以水字数。一篇长篇小说短则50万字左右,长则百万字。通篇写下来,赚几百上千大洋不成问题,而且长期连载更新,稿费更加稳定。

苏牧南考虑许久,终于还是决定:成年人我全都要!

严肃通俗两者苏牧南都要写,但他目前写作重点还是放在当下最迎合普通人喜好的通俗文学上——武侠小说。

打定主意后,苏牧南摊开从街上新买来的稿纸,拿起汲满墨水的钢笔在纸上重重写下五个大字:《射雕英雄传》

没错,苏牧南选择的第一本武侠小说正是被誉为中国新侠客文学领域代表作的射雕英雄传。

这本书可以说是金庸先生第一本成功转型的新武侠作品,代表了与古代传奇及评话文学的分界线,影响极其深远。

因为写这本书的时候金庸还很年轻,所以文笔多显稚嫩,但其所提出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理念振聋发聩,引领了无数仁人志士报国,正贴合现如今山河破碎的情形。

“钱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无穷无休的从临安牛家村边绕过,东流入海。江畔一排数十株乌柏树,叶子似火烧般红,正是八月天时。村前村后的野草刚起始变黄,一抹斜阳映照之下,更增了几分萧索。。。”

随着苏牧南的笔触,以说书先生的定场诗为引,北宋牛家村里郭杨两家波谲云诡的故事慢慢展开。

傍晚时分,天色乌蒙。苏牧南足足写了两章四万余字方才罢休。

翌日清晨。

苏牧南拿着连夜写作的书稿,来到了位于威灵顿街近安庆台附近的香港德臣报馆,这里也是《香港华字日报》的所在地。

《香港华字日报》(The Hong Kong eseMail)系香港英文报纸《德臣报》(The aMail)所办,创刊于1872年4月17日,是香港开埠后最早发行的三大华文日报之一,也是即《中外新报》以后,香港第二份中文商业报纸。

该报主要刊载香港官方活动、粤港地区及海外近闻,同时会发布时下港口船舶、货价行情、商家告白、招退股启事等大量商业广告资讯。

并在抗日战争时期,以报纸的身份报道国内不同时期各类政治事件及抗日战争,现已成为研究早期香港历史、晚清局势以及辛亥革命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

只可惜,这样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报刊在1941年日军攻占香港后,不得已停办整顿,至1946年四月虽两度复刊,但因经费不足最终停止发行。

至此绝迹香港报业,不禁让人唏嘘感慨。

苏牧南脑海里想着《香港华字日报》的背景,然后轻轻敲开德臣报馆责编办公室的大门。

“请进。咦,你是哪位?”

办公室里带着厚厚黑色圆框眼镜,面容清秀的女子看到苏牧南的到来露出诧异的目光。

女子大约十七八岁的模样,麻花辫,穿着时兴的变色碎花长衫(旗袍),没有涂粉打扮,表情严肃,模样看起来并不怎么出彩,但声音极具特点,清脆如同黄莺。

苏牧南自我介绍道:“你好,我是苏牧南,想找贵刊编辑商量点事情。”

女子面带疑惑看着苏牧南:“我是常映雪,德臣报的责编。苏先生你好,请问你有什么事吗?”

苏牧南笑道:“我这里有几篇武侠小说书稿,不知道贵刊是否有兴趣收下。”

常映雪摇了摇头,婉拒道:“抱歉,短时间内我社不准备收武侠书稿。”

她随即解释道:“目前我们连载的西方侦探小说尚未完结,没有刊登武侠小说的位置。而且我们社主编并不看好如今武侠小说的前景,所以短时间内我们不准备连载武侠小说。

不过你可以转投《天光民报》或者《华侨日报》试一下,或许会另有收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