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贵人(1 / 1)小白00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徐峰搀扶着法信和尚推门而出,面对众僧一双双错愕的眼睛,淡然笑了笑:“今日一见,发现大和尚佛法造诣果然深厚,有空再来喝茶啊!”

“一定一定!”

两人携手走出佛堂,如多年老友,看得所有人都有些发蒙。

只是法信和尚满嘴鲜血狼狈不堪,笑容如何看都是那么的牵强。

“就送到这里吧!不敢劳烦小师傅再送了。”

走出问心寺大门后,法信和尚转身双手合十道了声阿弥陀佛,然后没有丝毫停留,领着众僧快步飞速下山。

直至回头再看不到问心寺的飞檐翘角,法信才敢咧嘴吐出嘴里混着鲜血的唾沫,脚步微微有些踉跄,刚刚几掌一掌比一掌雄厚,让他此时气血都翻涌不休。

“师傅?”身侧的和尚连忙伸手搀扶他。

“我没事!”法信摇了摇头,沉默良久后,最终喟然一叹:“兴龙寺输了!”

不可能,不可能!

众僧里传出细细碎碎的议论声,那个小和尚有何德何能竟然能在辩法中胜出,在他们看来,这场辩法必胜无疑,连老主持都连败两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和尚如何能辩得过佛法造诣深厚的法信大和尚?

他们满脸惊骇,如何都不敢相信。

擦了擦嘴角血迹,法信和尚沉声道:“胜就胜,败就是败,不过这件事不会到此为止了。”

眼看着即将能得到问心寺,到头来却是惨败离场,这种结果,比起众僧来说,法信更难接受。

但一者他作弊在先,二者这个小和尚修为高深,他打不过,再留下来只能增添耻辱,离开是最好的选择。

即使不肯接受真相,也不得不接受现实。

法信和尚回头深深看了遮映于秋叶下的问心寺,眼神逐渐阴沉。

问心寺的小和尚何时有如此高深的修为他不知道,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今日之辱,他日定当十倍奉还!

。。。

问心寺外,徐峰轻轻舒出口气。

说实话,刚刚兴龙寺来势汹汹时,老主持没有趁机逃下山,这一点让徐峰稍稍有些意外。

“走慢了一步,后门被堵了!”

老主持给出的解释果然很主持。

徐峰嘴角抽了抽,记忆里,来到问心寺三年,好像从来没有看到老主持在佛堂诵经过。

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高僧,只因为老主持解惑还愿,一言一行都是禅理。

相比起来,时常盘坐在佛堂修佛,试图悟出佛法修为的徐峰,反倒有些格格不入。

抬头看了看正午的太阳,这才记起连午饭都没吃。

据说修炼到练神返虚境能辟五谷,但徐峰还没到如此境界。

揭开米缸,徐峰有些发愁了。

问心寺位置实在偏僻。

再加上附近寺庙道观众多竞争激烈,若非是老主持有几许的名声,只怕根本没有人会跋山涉水来问心寺求佛。

这样一来,佛堂香火稀少,一老一少两个和尚的生活更是问题。

求佛讲究是缘,所谓缘来缘去,缘多缘少很难有规定数额。

运气好的时候,会有附近香客投两粒碎银在功德箱,运气不好的时候就只剩下落在木箱里回声空荡的铜板。

名气大些的寺庙道馆当然没有这种烦恼,无论是解签还愿都是不小的收获,再加上附近田地以及家产,即使没有香客,都能生活无忧。

可问心寺不行啊!

除去香火钱,唯一能创收的方法,是下山替死者超度。

就像老主持,名声不错,往往下山一次,都能带回半袋大米。

但这种事,可遇不可求,随着大唐渐渐兴盛,百姓安居乐业,死的人少了,下山超度的次数自然变少。

再没有香客,不止得不到解愿的奖励,他们一老一少两个和尚只怕要啃树皮了。

有没有什么创收的办法?

揉了揉眉头,徐峰陷入沉思。

良久后,他眼睛微微一亮:“有了,佛门蹦迪怎么样,有噱头吧!”

随后他摇头喟然叹了口气,蹦迪这种娱乐方式太超前,只怕很难起到效果,要是败坏了问心寺百年维持的名声,以后怕是连香客都不会来了。

“要不画小本本吧!”

至少以他对前世诸多精彩作品的了解,什么猫女,兔娘,小萝莉只要临摹出来,应该是能风靡整个长安的。

想着这些的,徐峰开始生火煮饭,顺便用炭笔在地上画了起来。

炊烟袅袅,随着秋风飘荡在于山林中。

只有两个和尚的竹林山问心寺,很有避嚣习静的禅意。

然而这种清净很快被打破。

马蹄声响起,紧随其后的是一行装饰华丽的马车。

车轮碾着石坪缝隙倔强生长的小草停在寺外,车厢一道冷漠骄傲的女子声音传出:“程策,这就是你说的问心寺,这里有你说的高僧?”

作为长安城算得上有些名望的世家公子,程策的神情跟他的此时的态度一样恭敬,原因很简单,因为车厢里的这位身份实在是过于尊贵。

对着车厢恭敬行了个礼,程策低声表示道:“高不高僧我不敢说,但小师傅确实解开我多年的心结。”

今日清晨,对方的车队冲进府邸,据说从程府下人口中听闻问心寺有高僧,所以前来请他带路。

程策用很短的时间猜测到对方的身份,所以不敢有任何的意见。

一路上却不由得忐忑不安,按理来说,落魄多年的问心寺能迎来如此身份的贵人应该是蓬荜生辉,可在他看来这不知是福是祸。

要知道,不仅是长安,甚至整个大唐都知道车厢里这位女子的骄傲。

车厢里沉默了片刻,突然开口说道:“如果他真是高僧也罢,若是他沽名钓誉,今天就一把火将问心寺烧得个一干二净。”

程策怔了怔,果然如心中所猜想的一样,更可怕的事,他知道她说到一定会做到。

本是来还愿,却不料为问心寺引来祸端,程策心中五味杂陈。

不过,程策很快释然,因为在他看来小师傅一言一行很有禅理,断然也对绝对不可能是沽名钓誉之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