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你说我一个咸鱼怎么就成了麒麟儿
俗话说得好,人生在世不过吃喝二字,吃喝的问题崔小公子已经解决了,但吃完总要方便的。
前些日子因为基本上没吃,这种问题便也没放在心上。等到伙食正常后,崔珝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界,他实在不愿用棍子也就是厕筹。。。。
虽然汉代造纸术经过蔡伦的改造后已经十分发达了,但纸张的产量还是很低,加上读书人都把纸张当做神圣的东西,哪里会有人拿他如厕。
所以最早中国有记载用手纸的是文化水平较低的游牧民族,《元史》列传第三载记载元裕宗的妻子极为孝顺公婆,侍奉婆婆昭睿顺圣皇后(察必皇后)“不离左右,至溷厕所用纸,亦以面擦,令柔软以进。”
汉皇室的人虽然不会用纸来解决,但倒是会使用绢布来解决问题,要知道在这个时代,绢布与钱币一样是通用的,换算到后世差不多就是拿人民币如厕,如此奢靡也只有皇室能这样大手大脚了。
崔珝虽然知道手纸的制作方法,但他实在没有资金去做手纸,一想到自己的所以积蓄都被那位“江湖郎中”骗走了,崔珝气就不打一处来。
“骗子,别让我抓到你,否则非把你胡子给扒光。”
此时的远处一个仙风道骨郎中模样的人正在给一位大家公子诊脉,冷不丁打了一个喷嚏,恰巧喷到了那位公子的衣服上。
“老东西,你干什么。”大家公子厌恶的说道。
“老骗子”尴尬的捋了捋胡须一边道歉一边暗道:“又是那个兔崽子偷偷骂我,不就骗你们几个钱吗,都是大家大族的真是小气。”
这位老骗子想不到的是,以后不但又遇到了这个小气鬼,他的命运也因此而改变。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我们崔小公子这边实在是忍不住了,可又实在不愿用搅屎棍来解决,于是便偷偷溜进崔琰的书房,用上好的宣纸来解决生理问题。
解决完人生大事以后,崔珝感觉整个人都升华了,同时我们小公子也是提心吊胆的度过了这一个下午,生怕被大哥发现。
可令我们崔小公子好奇的是,一连好几天崔琰都没有提自己宣纸丢失的事情,崔珝还发现崔琰好像不怎么去书房,或者说还没自己偷纸去的勤,书架上的书都落了一层灰了。
“难道是我记错了?我哥不是文官?不过这样也好,不用担心挨骂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崔小公子臭不要脸的将书房的宣纸差不多洗劫了个干净,他也清楚坐山吃空的道理,于是便托机灵的崔德把纸给卖了出去,又买来了一些做纸的材料。再托崔大制出更便宜更好用的纸张,而且用剩下的废角料也全部做成了如厕的草纸。
就这样,崔珝收获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也彻底解决了如厕问题。
春来秋往,冬过夏至。不知不觉的崔珝已经穿越到这个世界四年了。
今年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光景,就在今年年初天下大旱,许多农民颗粒无收,到处哀鸿遍野,同时汉末最大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轰轰烈烈的开始了。
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宝、张梁分别为“地公将军”、“人公将军”在北方冀州一带起事。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
在黄巾军义旗一举下,吃不上饭的人们纷纷响应,不幸的是,崔珝所在的清河是粮荒的重灾区。
这四年里,在崔珝的指导下,崔府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炒菜、饺子、包子、馒头都被制造出来,小公子偷卖纸张的事也被崔琰抓了个正着,没办法崔珝只能把造纸秘方贡献出来,由自己的小生意变成了崔府的大生意。
可能崔珝都低估了这个时代人们对于纸张的需求,像崔珝用先进不知多少年方法造出来的纸,简直是供不应求,甚至多处外地名士上门求纸。短短四年内,崔府的家产既然翻了整整四番。
别说崔府了,整个东武城县都知道崔家有一位文曲星下凡的神童,年仅八岁却让整个崔氏走向繁荣。整个崔府都对他称赞有加。殊不知这位神童平日里就是吃饱了睡,睡饱了吃的咸鱼。
正当崔家暗暗崛起之时,黄巾起义着实给崔家泼了一盆冷水。
崔氏大厅内,崔琰正坐在主位严肃的盯着大厅内的每一个人。在他傍边的尊位上,坐着一位胡须发白的老者,这是崔府的大长老,也是崔珝和崔琰的二爷爷崔麟。虽然崔琰是崔氏的家主,可毕竟年龄不大,崔府还是以二爷爷为主心骨。
“我说二叔诶,黄巾贼才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从巨鹿打到了安平,现在有越聚越大之势,如果打到清河来,我们崔氏就完了啊。”一个中年模样的人说道。此人叫崔慎,是崔珝的亲叔叔。
“是啊,爹,要我说,外面都知道我们崔家现在有的是钱,树大招风,黄巾贼一旦打过来,我们必定是家破人亡啊。”崔琼跟着附和道。
崔麟气的站前来狠狠的将拐杖敲打着地面。怒骂道:“你们这群不孝的东西,我们崔家在清河传承了数百年,列祖列宗还在山上的祖坟上躺着呢!你们这群不孝的东西要是走了,我等还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
崔慎羞红了脸,但还是站出来道:”二叔!现在事出有因,列祖列宗一定会明白的,如果真等黄巾贼打进来,崔家传承可能就断了啊。咱们可以先迁去南方,等黄巾贼被平定了我们再回来。至于祖坟,我留下来守着。”
“闭嘴!我们崔家世世代代生长在清河,清河乱了我们跑了,等平定了再回来你们又怎么对得起父老乡亲?”崔麟瞪大眼睛吹起胡子道。
大厅中忽然陷入一片死寂。
崔麟盯着又道:“琰儿,你是家主,这事由你定吧。”
大厅中所有人的目光望向崔琰,崔琰露出坚韧的目光缓缓道:“留下来,方能对得起父老乡亲和列祖列宗。”
崔慎看了崔琰一眼,又叹了一口气道:“罢了,罢了,二叔一个老翁,琰儿一个刚及冠青年尚且如此,我崔慎又怎么是贪生怕死之人呢。
“好,我等与清河共存亡!”
崔麟粗糙的老脸下留下一行浑浊的泪珠,道:“好,好,好,不亏是我崔家的好儿郎。”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应对接下来黄巾贼的攻势呢。”崔麟的儿子崔琼道。
崔琰盯着似乎在思考什么的崔珝道:“小弟,你怎么看。”
“我只想当条咸鱼并不想当元芳。”崔珝暗叹一口气想到。崔珝徐徐站起来一字一句的说道:“开!仓!放!粮!”
大厅忽然响起一片窃窃私语,所有人都用疑惑不解的眼光看着崔府这位神童,就连崔麟都愣住不知何意。
“珝儿请细说你是何意。”崔慎又站出来道。
崔珝拱拱手道:“无论是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还是这次的黄巾贼叛乱,归根结底都是因为穷苦百姓吃不上饭了,不反必死无疑,反了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所以在我看来,黄巾贼大多都是因为饿肚子被蒙蔽的无知百姓,只要吃不上饭的人越来越多,那么黄巾贼只会越来越多。“
崔珝顿了顿继续说:“在我们东武城县,受旱灾影响的农民也不在少数,如果放任下去,只会逼他们成为黄巾贼,如果他们也变成黄巾贼,等黄巾贼大军一至,里应外合,东武城休矣。
大厅中众人都用诧异的眼光看着崔珝,虽然他们都知道崔珝是神童,可崔珝这一番话还是把他们吓得不轻,崔珝不论眼界和深度都远远超过众人。
这当然很正常,毕竟崔珝的眼光和深度比他们强上两千年。
崔琼有些不服的哼哼道:“可开仓放粮是官府的事啊,我们崔家再有钱也养不起一个县城的灾民啊。”
实际上在这种年代,钱远远没有粮食来的靠谱,崔府的现银早在这些年换成了粮。虽说不算富可敌国,但贡全县吃一年还是够的,但崔琼作为崔府开支的负责人,实在舍不得开仓放粮。
崔珝盯着崔琼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崔琼又道:“那供养这些灾民对我崔家何益。不如只供养一些身体好的青壮,那些妇孺有供养的必要吗。”
崔珝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个时代人们家族观念太重,人命关天的事他居然想的是对家族无益的事不做,于是开口将孔融儿子那句流传千古的名句说了出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崔麟听了崔珝的话哈哈大笑:“好一个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好一个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珝儿是上天赐给我们崔家的麒麟儿啊!”
“我认为珝弟说的对,我们应该开仓放粮。”崔慎的儿子崔林说道。
崔林是崔珝的堂哥,也是崔珝所见到的第二个史书上的人物,大器晚成,担任过曹魏的大鸿胪,相当于后世的外交部长。
“你说我一个咸鱼,怎么就成麒麟儿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