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大网密布(1 / 1)十八闲客坤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刻大军已经行军几日到了怀来城下修整,朱祁镇这几日则一直在和军中士卒们学习的砍杀之术,听他将他们往日参加过的战役。

这其中不少普通士卒对皇帝起了敬佩之心,没想到在这么艰苦的行军过程中,皇帝不仅没有休息,而是一有空,就与他们这群大头兵厮混在一起学习砍杀,了解战场之事。

直到今日锦衣卫送来一条暗报,才让他打乱了这几日的平静生活。

军营中大帐中,朱祁镇看着地图,想着今日送来的暗报,关于边军于草原走私和朝中中高层和瓦剌暗中传递情报的消息,他明白此次出征远比他想象的要糟糕太多。此刻朱祁镇多么想有一个谋士在身边出谋划策,只可惜并没有。

自己还是太过莽撞了,小看了也先,也高看了自己。原来在自己出征之日起也先已经熟知了自己的所有情况,包括宣府,大同等地的军队将领的情况,而自己对敌人等于一无所知,或许此刻自己在怀化城停军修整,都被人暗中送到了瓦剌也先的手中。

果然历史上的土木堡之变,不仅仅是大军仓促出征,王振瞎指挥犯下的错,看来也有边镇糜烂,还有朝中有人想至自己于死地啊。

想到这里朱祁镇立刻唤马顺过来。

“马顺,徐亨于陈懋兵至何处?”

“回禀陛下,徐亨大军约之紫荆关附近,陈懋大军已至天津卫附近。”

“派人暗中传旨他们二人,到了大同宣府等地,切莫于任何人接触,暗中潜伏于周边,等朕的旨意。”

“另外让曹吉祥和京中锦衣卫一起暗查朝臣,朕要知道到底是那一群人胆敢私通敌寇”

“属下遵旨”

安排完这些,朱祁镇思索着,历史上的夺门之变会不会是皇帝和太后向某些人暗中妥协了什么,从而可以顺利在政变后继位呢?毕竟自己前世那段记忆中,明英宗即为后仅仅杀了于谦等寥寥几人,然后就顺利的继位了?

景泰帝朱祁钰好歹做了六七年的皇帝,而且还是在危亡之时登基稳定江山的皇帝,就这么让一个宠幸宦官,战败被俘,囚禁七年的太上皇给夺权了,这事让人看着都觉得诡异。

是不是于谦和朱祁钰触犯到他们的利益了,从而有了那次诡异的夺门之变,因为夺门之变后朱祁镇仅杀了于谦等几人,像当年带头的拥立朱祁钰的王直都活了下来,最后还被明英宗优待,为何于谦就一定要死呢。

这其中种种让朱祁镇更加警惕朝中的百官了,会不会那天自己在触碰到他们利益的时候也会突然病危,而后英年早逝,

想到这朱祁镇叹了一口低声说到:“果然,史书上记载的往往只是冰山一角,而那些阴暗的东西永远被埋葬在过去,让后人只能从这冰山一角中暗中猜测。”

此刻的朱祁镇明白,自己已经深深陷入一张大网中,要么冲破这张网,要么就死在网中,反正他绝对不会让自己困于这网中,此次不成功,便成仁。

此刻朱祁镇目光闪过一抹决然之色,对外呼唤道:“来人啊,传护卫将军樊忠觐见”

不一会儿,樊忠就进来躬身抱拳说到“末将樊忠参见陛下,恭请陛下圣安”

“朕安,平身”

“樊将军,着此令牌,且去英国公张辅哪里请令,从三军中挑选六万精兵,等候朕的旨意。”说着朱祁镇从怀中掏出一块金色的令牌给了樊忠。

“另外,告诉英国公,让他暗中注意军中诸将,如有异动立刻报至朕处,莫要打草惊蛇。”

“还有若有将领问起,你就说大同,宣府告急,选兵前去支援。”

“末将遵旨”

待樊忠离去后,朱祁镇目光中漏出狠辣之色,心中暗暗发誓,只要自己能活着回去,一定要将潜藏在暗中那群人找出,诛杀九族,让他们明白什么才是帝王之怒。

……

瓦剌,也先大营

“太师,南边那人传来了军情”

“呵呵~他们南人还真是喜欢内斗啊,也罢,若不是如此,也不会有吾等机会,具体是何军情”

“太师,此次小皇帝出征,兵马,将领,粮草,路线等皆有”

“哈哈哈哈……”

大明,江南

一座庭院,院外粉墙环护,绿柳周垂,院中甬路相衔,山石点缀,而整个院落富丽堂皇,雍容华贵,花园锦簇,剔透玲珑,后院满架蔷薇、宝相,一带水池,在庭院中一凉亭之下,几个人喝着茶似乎在议论这什么,不一会儿一人前来禀报。

“禀家主,自京中传来消息,皇帝于八月九日率兵出征”

“好啊,那人可曾将皇帝此行军情传出塞外?”

“传出去了”

“来,诸位,吾等举杯为小皇帝践行,哈哈哈哈”

“……”

“小皇帝尽然不知死活,妄图暗中谋划开海禁,加收吾等海关税,商税。”

“还不是那老太监,察觉到这其中有暴利可图,蛊惑小皇帝”

“那皇帝自亲政以来宠幸宦官,迫害朝臣,已经惹得满朝臣公不满了,而后又来谋划吾等,最后还想着亲征草原,还真是不知所谓啊”

“呵呵~如此便让他们一起去到地府收吧!”

“到时再选个宗室贤王继承大统,哈哈哈哈”

……

几日前京师,某官员府邸

“如何消息已经送出?”

“禀家主,已经送出去了”

“可曾留下尾巴”

“未曾”

“好了下去吧”

“诺”

带那人离开后,这中年男子男子又对暗中说到“去将那人灭口”“

诺”

而京城,下了朝的内阁辅臣于谦一回家就拿起纸笔,开始书写起大明当下的种种弊政,以及改革措施,他知道皇帝此行凶险,也明白只其中有诸多势力暗中谋划。但是他并没有告诉皇帝,此行算是他给皇帝的一个考验,若是连这些都察觉不到,莽莽撞撞就率兵出征。

那这样的皇帝哪怕在未来的改革虽雄心壮志,但还是一个眼高手低,不切实际的庸君。如若此战皇帝得胜归来他便誓死效忠,若是不能,这条路只能自己走下去了,也算替皇帝完成他那壮志。于谦此刻脑海中想着,但是他还是期待皇帝可以得胜归来,因为历经四代大明君王,当代皇帝是唯一一个有如此眼光的君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