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复的环境关乎修复的质量。
一般选择朝阳、通风,没有工业环境污染,比较僻静的平房,或者楼房最佳。储秀宫的位置接近东大房,虽说早期有所改造,但还有些阴暗,尽管后来接了大灯,也不算最适宜修复古书画的地方。
入门的书画修复师最懂得,裱房的地面一定不能过于潮湿,因为纸张性喜温暖湿润和宽敞明亮的环境,是最害怕风吹受燥。
在去装裱室的路上,易云才从孙老师他们的口中得知,在宫里还有一处位置、环境最佳的书画修复所。
就是近六十年从未向世人开放的神秘区域——传说中的西三所!
而故宫的装裱室,也就设立在西三所的西宫殿,而且另外毗邻两个大殿亦在修缮当中,尚未完全结束。
易云听耿超说,等到西三所尽数修缮整理完毕,装裱室将会挑选一批最年轻、最优秀、最有资质的学徒进入其中,从众多金匠圣手的手中,接续、传承装裱室的辉煌!
耿超说这话的时候,有意无意地看向易云,似乎意有所指。
故宫就像藏于闹市之中的禁苑,而装裱室所在的西三所,更是远离世俗喧嚣的幽静之地。
西三所分别是西宫殿、中宫殿、东宫殿。
三大殿自西向东排列,位于慈宁宫大佛堂后面和东面,俗称寡妇院,是明清时古代太妃们居住的地方。
对于西三所,易云所知道的就是它的别名:“冷宫”。一旦失宠或者触怒皇帝、犯了过错就会被打入冷宫,幽禁于此,是一个隐藏了众多皇宫内廷隐秘和凄惨故事的地方,如明万历皇帝的王恭妃,清光绪帝的珍妃,就曾被慈禧关在北三所。
现如今,故宫的西三所和北三所,都已经划入大修计划当中,已经被批准用于文保科技部文物修复地,禁止对外开放。
建福宫的花园占据了英华殿的东跨院,西宫殿就落在重华宫厨房的后院。
院子比北五所还要开阔,东西方向上的距离加长了,所以之前说西三所被改为漱芳斋自然不可信,三所应该是拆除之后重新建造的,东西宽度比原有的乾东三所要大的多。
易云知道它很大。
却没有想到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大。
清晨的一缕阳光冲破乌云倾泻而下,照在那对古旧的门当之上,灿灿生辉。
随着孙老师双手“啪”地一声。
推开那扇朱漆木门。
吱呀。
易云感受到,如同是尘封数百年的文明被再次破开重启。
从未修缮过的西宫殿浮现在眼前,不显得破败却又表现的幽静典雅。
不论是院落中的古柏或是石墩,光秃秃的葡萄树架,都给人一种朴素沧桑之感。
刚一入门。
易云首先看到的,倒不是兢兢业业,正在忙碌的书画修复师们,而是对面不远处古柏旁边的大橘猫。
大橘猫的前后四肢并在一起,正蹲在地上。
完美诠释着桶形身材。
它摇曳着尾巴,眼尾自带腮红,猫颊两边长满了白色胡须。
正瞪着那炯炯有神的双眼。
看见众人后,虎里虎气地“喵”了一声。
“哇,好漂亮的胖橘猫!”
卫双凝的少女心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惊叹一声。
连忙小心翼翼走过去。
可是还未等到卫双凝临近,橘猫像是受到了惊吓,一下子躲到了柏树的后面。
易云看到墙角下的“山字形”猫洞,这才明白这胖家伙是从里面钻出来的。
不过这个洞……咋看着就像是为它量身打造的呢。
过会,又偷偷探出一个猫头,眨眨眼睛。
接着嗖的一声。
钻回了洞里。
十个橘猫九个胖,还有一个压榻炕。这胖猫走起路来确实有点飘,看来该减肥了。
孙老师轻轻一笑,解释道:“这是我们故宫众多御猫之一,也是装裱室最受欢迎的小家伙:帕帕。
它比较怕接触生人,胆子小,你们刚才吓着它了,不过有机会的话,熟悉了就好了。”
故宫的御猫?
难怪地位这么尊崇,能够在装裱室为所欲为。
易云早就听说过故宫“养”了一批小动物,从天上飞的到地上跑的、水里游的,特别是这群猫,伙食不仅比人还好,有医疗保险,还都是明清御猫的后代。
易云甚至可以想象,它们如果能够化成人形,肯定会自豪地说一句:那想当年,咱们祖上可是在咸丰帝和老佛爷手里睡过回笼觉,吃过乾隆爷和甄嬛手里的葡萄滴!
“好了,不要耽误时间了,我们进去吧!”
门口悬挂的白漆木牌,写着一行镌秀的楷体——故宫装裱室!
殿内面北向阳,屋顶的确很高,安装着较长的贴板,这种长贴板有利于将古画竖直上贴。地面还重新铺设了新地板,用来冬季隔绝地面的湿气,避免向上蒸发。
绝大部分还都是水泥地板,这样的地面不燥不湿,可以使字画尽快干燥。
以前的西宫殿是没有安装暖气片的,冬季又不能烧炉子取暖,老一辈修复师们就只能多穿点衣服忍着,还好每次一干活就出汗了。
现在安装了暖气片,条件算是好多了。
一进装裱室的门,易云就被震住了。
四台大装裱台!
光这些就占了四十个平方,每个装裱台差不多都能供四到八名修复师同时工作!
墙壁是专有的纱门纱窗,防止蝇虫飞入。
室内的布置简洁又专一。
基本全是修复书画该有的全套装备:备用的绫、绢、锦、帛,裱画用的丝绸镶料,抄造纸扎,染制镶料与全色的墨料,调制好的浆糊、明矾、皂角水、各种有机溶液,界尺、裁板、天地杆,轴头材料有金的、玉的、银的、乌木、紫檀木、珊瑚的等,亦有剪刀、丝绦、扎带、马蹄刀、排笔,常用的大小专业级鬃刷(平分鬃、粘合、寸金、满手、两指与单指)……
易云见过的,没有见过的,叫得上名的,叫不上名的,书里有的,书里没有的,都在这里了。
在场的人,除了易云他们这群人。
还有些没有见过的生面孔。
当然,易云看到了摹画组的组长侯建飞。
虽然戴着口罩,但从外形,易云还是能够分辨出来的。
另外,最显眼的,就是年龄最大,有64岁高龄的装裱室主任段青波!
易云以前在电视和网络上看到过对方的采访视频,所以一眼就能认出来。
段青波的打扮就更简单了,黑色西裤把黑色衬衣勒进去,外加一双黑皮鞋擦得锃亮,正负着一双手,围在正中央的装裱台前。
28岁的青年助手杜鹏程正跟随在侯建飞旁边,小心翼翼递着工具,在聚精会神看着每一环操作。
最吸引人注目的,就是杜鹏程的一双大眼睛,像卡姿兰的大眼睛一样。
“1950年,故宫第一次组建了文物修复厂,那个时候我还在西冷印社,后来杨师傅邀我北上,说有一批文物急需着手进行修复和保护,后来到了80年代,文物修复厂扩建为文保科技部,来了一批新同行,对装裱室进行填充,有了新的体系传承:古书画装裱修复、古画临摹修复,现在变成了书画组和摹画组,这幅图轴也是当时,我刚从杨师傅手里接手装裱室分类出来的……”
段青波的话不急不躁,徐徐道来。
声音如人一样干净。
“段主任。”
孙老师和耿超看到段青波,如同老鼠见了猫,唯唯诺诺,一点没有之前的威严样子,连说话都不敢大声。
“来了啊,先凑过来吧,一起看看这幅图吧。”
段青波又专门看向易云,微微一笑道:“小易同志,看看小候洗画的手法,观摩一下,和你的有什么不同。”
易云心里一动,循着段青波的手看去。
只见侯建飞的洗画操作已快要临近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