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五章 官家你知道辛稼轩多有(1 / 1)我的领导是头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宋皇宫

赵祯看得是满面愁容,再看下首朝堂。

全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

叹了口气:“我大宋为何没有如此武将呢?”

众臣面面相觑,心说问啥您自己心里没点儿数么。

还不都是您的祖宗定的规矩....

再说自打杀了岳飞一干武将之后,大宋哪儿来的猛将啊。

或者谁家还敢把孩子往武将方面培养?

呃......倒是有一个。

但大伙儿都心照不宣不愿提他。

因“结交天师府有功”回归朝堂的苏大文豪,却没跟他们“心照不宣”。

头铁的站了出来,完全无视一脸焦急冲他打眼色的宰相弟弟。

“陛下明鉴,我朝辛稼轩亦有万夫不当之勇!不在这吕布之下!”

要是辛弃疾在这,一准冲去捂住他的嘴让他别说了。

要说自己武力高强是没错,遇到马超张飞的确实也能斗一斗。

但不可能牛逼到可以单挑吕布的程度啊,他是个全才又不是猛将。

赵祯大喜,想了半天、辛稼杆.....

疑惑道:“可是写《青平乐.村居》、《青玉案.元夕》的辛弃疾?他不是个文人么?”

一拍桌子,怒道:“苏轼,你竟敢欺骗于朕!”

关于辛弃疾武功高强的这事儿不怪赵祯不知道,那时候他还没亲政。

亲政之后,辛弃疾就已经成为了“救火队员”,被朝内高官在大宋各种地方调来调去。

赵祯最多就只看到他的词和一些行政文书。

哪里能知道他武功多强。

当丞相的苏辙心好累,叹了口气出班报奏:“官家息怒,吾兄并未撒谎、辛弃疾曾率五十人冲入五万金军擒拿叛贼,亦曾一人一剑荡平淮阳万盗匪,却是有此勇力。”

苏轼这个“喷子”的话赵祯不怎么信。

但他弟弟向来靠谱。

一个文人,武功能这么高强!

还在他的朝内做官!

赵祯一脸激动:“快快说说这辛爱卿的情况”

苏轼脸色犯难:“这......”

看了看朝堂躲躲闪闪的诸公,又看了看赵祯期待的眼神。

眼珠子一转有了主意

却简要介绍起武将的修行法来。

这世界武将修炼的多不是真气,而是气血之力。

也称兵家修行法

与别派不同

练体后的境界不是后天境而是练皮境、之后练筋境、练骨境、换血境、易髓境。

其便是武神境,相当于陆地神仙。

且此法修行见效极快,有天赋的往往修行十几年就能有大成就。

但亦有缺陷

此法哪怕修炼到武神都不能飞行,轻身功夫也比较差、还没有延寿之能。

不过战斗力超群,特别是以一敌众的能力几乎是所有修行法中最强的。

在战场有莫大威力。

并且再训练一批符合自己修行法的士兵,辅以战阵,便能与其气机相联。

这样的一支军队有移山催城之威。

苏辙指着画面中的吕布:“这东汉虽风云飘摇,但武风依旧强盛。特别是东汉崇尚兵家修行法,那些闻名遐迩的武将,从西汉的李广、卫青、霍去病,到东汉的陈汤、马援以及如今的关羽、赵云、马超这些武将也都是如此。”

赵祯激动了,复又疑惑道:“既如此,为何其它国家武将不修行此法”

苏辙冷汗直流:“这个吗......”

赵祯厉声道:“说!”

苏辙擦了擦汗:“那个,据臣所知,秦国武将也是炼这兵家修行术的,隋唐亦然、李世民自己就是此道高手、据说专修箭术”

“明国那边....朱元璋晚年大举杀功臣,以至于明国兵家修行法落寞了些、后又经土木堡一役,使得明国在兵家修行法有建树的将领几乎死绝”

“据臣所知,此法修行风险很大,没有名师在一旁指导,若是自己胡乱捣鼓不仅难以成就、还会有性命之危”

赵祯点了点头:“原来如此,朕知道了......”

苏辙嘘了口气退回原位,暗赞自己机智。

突然

赵祯的声音传来。

“不对啊!我朝呢?我朝为什么没有修行兵家修炼法的武将!”

“而且朕是问爱卿辛弃疾的事,你也没说啊!”

感受到赵祯的目光看来,苏辙一脸便秘

“还是没绕过去啊....”

赵祯声音传来

“苏爱卿....”

好么,都被点名了….

苏辙好想怼一句

“这么多大臣,为何偏偏为难我呢........”

只好再次出列:“官家,我朝太祖亦是此道高人、当年便是以一条盘龙棍打下了我大宋八百座军州啊!”

赵祯不耐烦的说:“太祖的事迹朕比你清楚,除了太祖呢?”

苏轼愣了愣咳嗽了一声:“.....咳咳咳,有的有的,我泱泱大宋自然是有的。”

“那个.....比如宗保将军,狄青将军、孟珙将军、杨再兴将军...高宠将军....”

抬眼看了看赵祯,低声说。

“还有岳飞将军....”

赵祯:“……罒ω罒!”

他算是明白为啥大宋没人走兵家修行路了。

捂着脑袋直摇头,好想香问问他那些先祖咋想的、定这么傻叉的国策,怎么会想到的把岳飞弄死的?

兵家修行之道,又不像其它武学能高来高去、延年益寿,若不带兵打仗和别的武林高手过招也就没啥优势。

修炼之法既辛苦,风险还大。

加岳飞一事....

大宋朝谁家还敢让孩子学这个!

要他赵祯自己是走兵家修行法的高手,都不会传给自己儿子。

肯定让他改学别的。

比如学文考科举!

突然想起来:“不对啊,那辛爱卿是如何有如此勇力的?”

这个苏辙却不知道,他只知道辛弃疾是修的兵家修行法。

赵祯只好看向苏轼。

苏轼出列,婉婉道来。

那派头,就差一个桌子一块金堂木了。

“陛下,这辛弃疾、字稼轩,乃是“归正人”“

“何谓归正人呢?”

“意思就是从我朝被金国侵占的那片土地,跑回我朝的人”

“他的爷爷名名为辛赞。”

“年轻时是岳家军的书记官”

“当年岳武穆抗金时受了重伤在当地附近山村休养。”

“没多久岳将军被十二道金牌勒令回朝,他因伤势过重受不得颠簸,便没随军回去”

“哪知道岳飞冤.....”

“咳咳....反正懂的都懂......”

“朝廷还把岳家军收回的土地都“还”给了金国。”

“岳家军也解散了,再也不可能回去接他”

“辛赞悲痛欲绝!”

“一咬牙一跺脚!”

“投靠了金国做了官!”

.....

“什么!!!”

赵祯怒得拍着龙椅

“腾!”

站了起来。

吓得苏辙忙摆手道:“陛下莫急!有内情,有内情的!”

转头咬牙切齿的瞪着他哥

“兄长!好——好——说!”

苏轼回了个

“放心,你哥我很靠谱”的眼神。

继续说道

“辛赞能做岳家军的书记官,自然才华和能力是有的。”

“花费了十年功夫博得金人的信任后。”

“又用了七八年时间升迁至金国南军总军备官”

“自此,他借着调拨军备粮草之事和金军各方将领打关系。”

“又用了几年时间弄到了金国的南方军事布防图、粮草押运的时间路线、驻军详情等等关键信息。”

“多次秘密派人送与我朝。”

“因此事危险重重,他不敢交托别人、又不能擅离金国引起怀疑。”

“只得让自己体弱多病的儿子来送。”

赵祯听到这面色狂喜:“这辛赞原来是打着卧薪尝胆的主意,此乃义士啊!”

“得到了金国的布防,粮草等等详细信息、我大宋就....就.....”

说着说着声音越来越小....

他作为皇帝,之前几十年和金国有没有打过胜仗他还是清楚的....

尴尬的咳了一下挥手让苏轼继续

苏辙看着越说越跳脱、表情眉飞色舞的哥哥,就知道他又飘了......

待会儿绝对要说些“大逆不道”的话。

心里是七八下的...

苏轼完全看不到,继续绘声绘色的讲述

“但是当时朝廷腐朽,对辛赞父子舍命送来的机密是完全没当一回事儿”

“直到辛赞体弱多病的儿子,因常年提心吊胆的往返两国送情报而早早病逝。”

“辛赞跌哭不已。”

“也明白了一件事!”

“朝廷是靠不住的,想要夺回失地、想要赶走金人收复河山”

“只能靠自己!”

苏辙听到这面如死灰

【完了....这蠢哥哥.......】

苏轼毫无所觉,越说越来劲。

“但他辛赞不过一文弱书生,虽有些智谋。”

“凭借一己之力如何能掀翻彼时强大的金国呢?”

“还好天待他不薄,辛赞父子体质皆不适合习武。”

“可他幼年的孙子不仅聪慧过人、而且根骨绝佳、”

“辛赞做过岳家军的书记官,这职务看起来不起眼,但军队里事事都离不开”

“不论行军纪要、赏罚记载、军饷拨付、军械更换甚至军中功法、训练手册、药材采买单据都要通过他这书记官的手。”

“所以岳家军所修行的兵家之法和练兵战阵之法他也知道个七七八八。”

“于是他打定主意,将孙子培养成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定乾坤的人才。”

“辛赞对他寄予厚望,仿西汉冠军侯霍去病的名字,给孙子起名弃疾”

“希望他能像霍去病那样,驱逐鞑虏、封狼居胥!”

说到这,赵祯不由得捂掌叫好。

苏轼拿捏了个姿势继续说

“这辛弃疾也并没有让他失望,打小不管学什么都一学就会一会就精”

“且在爷爷的熏陶下,对金国充满仇恨、梦想着为大宋收复失地、赶走金人。”

“刚满十岁,就敢一个人钻到金军练兵的地方查探金军虚实。”

“十几岁便是当地江湖的带头大哥,时常独自潜入边境查看金军关防和各种各地地形。”

“辛赞还两次命辛弃疾以应考为名,前往金都燕京考察地形,搜集情报。”

“他也完成的非常出色。”

“辛赞很是满意,便把精力都用在了官场。”

“最终官至金国首府中都府尹,也就相当于包大人如今的职务”

“还兼任为金国朝廷选拔汉人官员一事。”

......

说到这羡慕的看了包拯一眼

心想:“明明大家都是心直口快的‘正义之士’,怎么包拯就从一个小御史一路升迁,自己就被贬谪来贬谪去的.....”

包大人:“...╮(─▽─)╭....”

苏轼收起心思继续说

“辛赞之所以这么努力升官却不是为了贪图权位,而是为了给自己的孙子今后抗金筹措粮饷。”

“哎.....”

“赞公也是堂堂正正的读书人,为了抗金大业、不仅屈事从贼,还不得不伸手贪污、并且向下级官员索要各种贿赂。”

“当然,确实也替稼轩筹措了许多钱粮。”

抬头看了看一脸无所谓的赵祯。

宋皇脸写着

“朕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

苏大文豪显摆似的问道:“官家,您是不知道他贪了多少钱吧?”

赵祯看了看金榜,内容是十八路诸侯在逼逼赖赖、说吕布怎么怎么厉害,他们怎么怎么打不过。

赵凡就在他们头顶。

坐在飞剑一条腿耷拉着一晃一晃的嗑瓜子。

身贴着两张看得出“隐”的能量符咒。

明显传说中的是隐身符。

......

赵祯想着

“嗯,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哦.....垃圾时间、那就听苏轼说说好了”

.....

赵祯漏出一抹微笑:“苏卿说说看。”

苏轼也笑了,暗道:“我高超的叙事手法果然深深的吸引了陛下”

手一摊:“臣也不知道....”

赵祯嘴角抽搐:“(╬ ̄皿 ̄)!”

苏辙捂着脑门:“完了....完了..这次要怎么捞他啊...”

苏轼突然伸出一根手指头,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

“那年元蒙大汗蒙哥命丧合州,金国趁机脱离元蒙控制、并派军入侵天州。”

“天州路途遥远,加他们在当地收编了许多天州门派、所耗费军粮军资巨大。”

“金国高层便在国内疯狂压榨汉民,不止每家每户抓壮丁、还增加了许多苛捐杂税”

“辛弃疾便趁机带着三千弟兄参加聚义,成为了二十万义军的副首领。”

“官家可知当年二十岁的辛弃疾为何能成为副首领?”

说到这赵祯也疑惑,辛弃疾当时既没功绩也没资历、所带的人马不过三千,是怎么成为二十万义军副首领的?”

但他懒得猜

“你接着说。”

苏轼嘴角一扬:“因为那二十万义军的粮饷大多数都是稼轩提供的,他爷爷留给他的。”

“陛下您是不知道,稼轩兄这辈子啊、就没缺过钱,哪怕前些年组建飞虎军都没要过朝廷一分银子。”

“即便如此,他那宅院臣去过许多次、但如果没人领着都还是会迷路。”

“那院子,别人家院儿里是假山、假河,他那院儿里是真有山有河!”

“回他还说要送陆务观一套一模一样的,实在太有钱了!”

“他那六个侍妾,个个都是勾栏里赎出的花魁清倌人!”

“田田和钱钱是为他读信代笔的、飞卿是给他研磨侍读的、卿卿是平日他读书时候为他吹箫奏乐的、整整是和香香是给他唱歌跳舞暖被窝的”

“陛下您是不知道,一个个长得嘿........”

苏辙再也忍不住了,顾不得别的、三两步走过去把兄长嘴捂住、转身挡在他身前。

向赵祯行礼道:“官家,还是臣来说吧、别妨碍陛下看金榜的时间。”

暑期三天优惠活动,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8月13日到8月15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