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六章 稼轩一定很开心,嗯,(1 / 1)我的领导是头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苏辙擦了擦额头的汗。

其实若不是万不得已,他才不愿意说辛弃疾的事儿呢。

免得得罪一众朝臣。

但是他这个哥哥......(?^?)

让他再说下去,得罪的是辛弃疾啊!

得罪朝臣他苏丞相还能周旋周旋。

得罪辛弃疾?

人家说打死你,就打死你!

就算去借包大人的展昭来当护卫守着苏轼估摸着都没用。

金人五万大军都拦不住他!

于是苏辙就言简意赅的说了情况。

当年辛弃疾身负义军重任,孤身闯过金国边关前来联系大宋朝廷。

朝廷得知有一支心向大宋的二十万大军在金国欲归服很是高兴。

就命他带着封官的圣旨回去。

哪知他离开后义军里有一少林弟子名义端、伙同义军一部将领张安国叛变,杀死了义军首领偷了由辛弃疾保管的义军印信投靠金国

老大都没了,群龙无首,还有各种盖着义军大印的消极的书函递往义军各部。

义军各部就此散了伙。

回到金国的辛弃疾也懵了。

这样一来他无法和大宋朝廷交代。

怒不可遏间,便点了五十亲卫,杀进五万金军大营中生擒了此二人。

宰了义端和尚祭奠义军首领。

又带着叛徒张安国突破金军的边境封锁回了大宋朝廷。

朝廷处决了这叛徒后,先皇给了辛弃疾一个江阴通判的小官当。

后来先皇驾崩,赵祯年幼、刘太后主政。

早年她不甚熟悉政务,以至于宋境多有盗匪和农民起义。

而大宋朝廷内全是文官,不善武斗、面对这种情况也是抓瞎。

辛弃疾在大宋任职后,写下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如《美芹十论》《九议》等。

尽管这些建议书在文坛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

但实际运作、朝廷却反应冷淡,只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才干感兴趣。

先后把他派到十几个地方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负责治理荒政、整顿治安。

在他多年的努力下,大宋的内部也确实安稳了许多。

赵祯听到这,一拍龙椅:“可恶!辛弃疾既有大才与如此多的功绩、为何一直在地方任职,甚至官不过四品!”

“你们这些人莫非嫉妒贤能!”

众臣擦了擦汗:“这......这个么......”

好一会儿没人说话

苏辙感觉到身后的苏轼“跃跃欲试”

心想:“罢了,还是我来说吧、让兄长说.........没准明年今天就要给他坟了。”

言简意赅介绍了一下,大概就是辛弃疾这人非常傲气、看不起“没本事”的官员。

这个“本事”呢是以他自己的能力作为参考的。

比文的

他在宋朝和苏轼并称“苏辛”。

有很多首能名传千古的诗词。

之所以他敬重苏轼,就是因为他觉得苏轼文采比他好。

比武的

大宋所有校尉以军职的武将绑在一起都不够他一个人打的。

比政绩

王安石为了变法,在地方曾经花费三年功夫都没能解决掉“茶商匪军”,从而推行新法。

辛弃疾三个月就解决了,而且从此以后那地方别说匪军了,山贼都没出现过。

所以整个大宋朝廷能被辛弃疾看得的官员真没几个。

加他嘴又毒。

比如说有个曾经和他关系不错,年纪比较大的老臣纳了一房豆蔻年华的小妾。

大婚当天,辛弃疾赋诗一首“一树梨花压海棠”嘲讽人家老牛吃嫩草。

要不是打不过他,人家当场就要和他拼命。

加在大宋这地方,很看重师承。

比如某某丞相的弟子,某某大儒的弟子,就要好混许多。

包括苏辙能升这么快除了确实有能力,也是因为出身书香门第,外加有欧阳修引荐。

辛弃疾一个“归正人”哪儿来的师承。

如此种种下来,他就成了朝廷中的孤臣.....

赵祯看着底下一堆“名臣文豪”也是满脑袋黑线。

但心知这也不能完全怪他们,这些文人哪个没点儿傲气。

被辛弃疾如此嘲讽......不待见他也正常。

转眼看向外形最特殊的一个:“包爱卿,你知道辛稼轩的事么?”

包拯朗声回答:“臣知道!”

赵祯疑惑:“包爱卿你既知道辛稼轩的能力和政绩,为何没有与朕举荐过他呢?朕印象中,爱卿可是个唯才是举的人啊。”

这问题难住了包拯。

因为回答了一准儿得罪辛弃疾。

但头铁的包拯还是答了:“稼轩虽有能力,但其行事与我朝国策不符。”

赵祯的追问下,包拯一五一十答了。

原来辛弃疾之所以能三个月平定几万人的茶商匪军便是靠一个字。

“杀!”

不止是领头之人和小头目,哪怕是加入了其中还没来得及犯事儿的他也没有放过。

仅此一事他便砍了万人的脑袋。

这些年他任职的地方都是各级官员搞不定的“乱象之地”,之所以能很快政治清明、可想而知他用的什么方法。

如果换做在大秦、这种行为一点儿毛病没有,反而有功。

但这是大宋!

是以儒治国,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大宋!

辛弃疾这样的处理方式便戴了“有伤天和”“屠夫”“残暴”等等帽子。

这些年他前后被罢官六次,每次都是朝廷有什么地方实在镇不住了,才想起他来。

待他把事情摆平,又以种种理由罢了他的官或者贬谪他。

包拯再大公无私,他也是个土生土长的大宋文人。

他的闸刀杀了不少人,但都实在是罪有应得。

他是接受不了辛弃疾这种“高效”做事方式的。

.........

听包拯说完,赵祯陷入沉默,没想到真相是这样的。

以他的性格如果换做别的时候,知道有这么个臣子

即便这臣子再有能力,赵祯也不会重用。

毕竟他是华夏古今而来脾气最好心地最善的皇帝嘛。

但!

金榜预示着大宋几十年后会亡国。

宋国军事孱弱。

而辛弃疾,有大将之才!

赵祯的眼睛瞟向苏辙背后探头探脑的苏轼:“子瞻啊,你所说的飞虎军是前几年的编练军么?”

苏轼答与道:“是,官家、当时稼轩从十万男丁中专门的挑了三千人练成。”

“别看只有三千,但他的带领下不战力逊色十几万大军。”

“可惜....前些年他被贬谪的时候,这飞虎军也被取消编制了”

赵祯点了点头:“拟旨,辛弃疾多年来为朝廷解决内患、多有功劳,擢升正三品凌渊阁大学士、飞虎将军,特命其重新组建飞虎军!”

众臣:“.....(つД`)”

虽说心里不甘愿倒也没站出来反对。

他们都知道大宋搞不好就快要完蛋了,这时候只能让辛弃疾这种能打的

不过弄不了辛弃疾,心里不舒爽。

皆是转头看向了一脸为好友开心的苏大文豪。

某御史占了出来:“启禀官家,臣要弹劾苏轼、殿前失仪、妄议朝政、不尊圣贤、辱没先帝!”

某老臣:“启禀官家,臣也要弹劾他!”

某大臣:“启禀官家....”

.......

看着一堆人跳出来“又”要弹劾自己。

苏轼丝毫不慌

“就凭官家刚才对我的欣赏,还有我的丞相弟弟”

“你们这些臭咸鱼烂番薯,这次不可能成功!”

用渴望的眼神望着龙椅的赵祯。

赵祯挥手:“好了,朕知道了。”

低头笑盈盈的看着一脸期待的苏轼:“子瞻和辛稼轩很熟吧?”

苏轼点了点头,一旁的苏辙拉都拉不住。

“启禀官家,臣与稼轩亲如兄弟!”

赵祯再笑:“既如此,他一个人训练飞虎军这么辛苦、你去帮帮他是不是很应该?”

苏大文豪愣住了:“额.......是应该.......但官家.......臣不懂军事啊!”

赵祯摆摆手:“这有什么难的,你和辛弃疾并称苏辛、他都会你为什么不能会?”

“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朕封你为飞虎军副团练使、抓紧任去吧。”

苏辙摇头心想,自己这哥哥骑个马都骑不稳,去飞虎军当团练........

哪怕不用他也训练,只需要他每天跟着起早贪黑在大太阳底下晒着,在马到来的寒冬时节看着别人训练都能要了他的命!

正要跟赵祯求情

苏轼反而兴高采烈道:“官家说的没错,既然稼轩能行、臣必定也是可以的。”

他那自信的表情。

苏辙从小看过无数次。

每一次这样的表情出现,他哥一准儿要作妖.......

以至于........

他哥用这个表情生生把他这条咸鱼逼到了如今丞相的位置....

苏轼接着有些为难奏道:“就是陛下可否让我再举荐一人同去?”

赵祯来了兴趣,以为苏轼还要举荐又一个“辛弃疾”

“爱卿说说看”

“臣举荐之人名为张怀民.......”

苏轼刚起了个头,赵祯嘴角抽搐

抬手打住他,问道:“就......‘怀明亦未眠’那个张怀民?”

苏轼激动:“对对对,没想到臣之拙作陛下亦知晓”

赵祯轻叹,哎....虽说这苏轼没溜儿,但谁让他是大宋的“文坛招牌”,他弟弟还是既不结党办事还麻利靠谱的苏辙呢。

“让他和你一起去,当个.....额......文书吧。”

苏轼连连谢恩,心里想着

“稼轩一定很开心!”

“嗯,还有怀民也是!”

暑期三天优惠活动,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8月13日到8月15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