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一章 突然变卦的歪脖子皇帝(1 / 1)蹦南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令人失望!

听着这几个刺耳的字,赵巽皱起眉头。

说谁呢?

他不禁抬起头,认真审视自家儿子,身形扭歪着,仍旧是没个正形,可偏僻脸上的笑容令他有些不爽。

就仿佛……看不起他这个当爹似的?

“我,让你失望了?”

赵巽也笑了出来:“你一个干啥啥不行的废物,也有脸说老子?有能耐你给老子考个进士,老子就承认你这句话。”

又是读书。

赵旭揉了揉额头,很是无奈。

他哪里是什么读书的料啊,对于那四书五经倒是浅浅的知道一些,可凭这点东西,是万万考不上进士的。

大明的科举可是比后世高考难太多了,三年才在数百万读书人中取用三百人左右,放在后世,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县状元级别的,怎么比?

所以自一开始他就放弃了科举这条路,又因大明很快就要完犊子了,还得想法子搞点钱跑路啊。

要搞钱,就要有后盾。

他虽从没想过依靠自己老爹挣银子,但自家老爹这个身份却是他最后的后盾了。

真要出什么事,将老爹给拉进来,嗯,好歹能抗一抗的吧?

这也是他教那牛良心站出来扭转局面的关键所在。

能保住他自己,继续藏在后面,不至于被人盯上,其二便是可保住自家老爹目前的饭碗。

老爹稳住了,再用一年多的时间赚点银子,就可以想着跑路了。

至于现在向南跑,太难了,很危险,至少单靠他自己的力量的不行的。

“爹,不必着急收拾行囊,目前没事的。”他说了一嘴。

“你不懂的。”

赵巽摇头。

对于朝堂间的那些事,他很清楚,陛下那边要否定制糖作坊。

作坊无用,且给朝廷带来的灾难,那么他这个主管北直隶的户部郎中注定要第一个倒霉。

“朝堂间,出事了,我会被贬官,不出意外的话,应该还是去四川道!”赵巽叹了口气。

至今为止,那四川道还缺人呢啊!

“那就再看看吧。”赵旭也未多说。

对于这个老爹,他也是无奈。

若非是他先前去求那伪国丈田弘遇帮忙,他这老爹早就去四川道了。

而今这一次,又是他在背后使劲了,教那牛良心出面,才勉强保住了老爹。

哎!

碰上这样一个老爹,能怎样呢?

活了四十多岁了,难道还不懂朝堂之间的人情关系?不知道出事后,第一时间想着找人?

“您若是离开,还如何给大明正骨啊?”他顺口问。

“这……”

赵巽一顿,却是不知说什么好了。

他是想着给这大明正骨,奈何……位卑言轻啊,说不上话。

至于向上爬,又太难。

这朝堂,是你有些能耐、学识就能爬上去的吗?

都是人情关系啊!

“不管怎样,我会都会尽力,尽全力为百姓谋福祉。”

“啊……”

赵旭摊手:“那您,努力哈!”

转来翌日。

早朝之时,有人公然提议否定了制糖作坊的正确性,说那十余万流民正是因为先前时候作坊赈济两万流民引起的。

赈济流民是好事,看给朝廷带来麻烦与灾难,就不妙了。

“臣附议!”内阁首辅周延儒站出来,力挺此观点。

“啊……”

上侧,崇祯皇帝静默许久,缓缓道:“此事,朕知道了,李待问李师傅又向朕请辞了,再说吧。”

百官皆侧目。

怎么回事?

不对劲了啊!

按理说,事情是从内阁传出来的,那么否定那制糖作坊便势在必行,是定论,只要有人在早朝提出,装模作样的走个流程也就完事了。

结果,陛下这边竟好像改变主意似的,言语间,似是要将诸多问题都推到那户部尚书李待问的身上,对于那制糖作坊,就……不管不顾了?

百官之首的周延儒也是讶异不已。

确实不对劲啊!

他很清楚,陛下这边都准备动那制糖作坊以及牵连其中的一干人等。

也正是如此,他才放出风声,包括重启那钱谦益等事宜,也都是他授意的。

然后呢?

到头来,陛下竟是改变了主意。

这一遭下来,白玩了?

“朕再看思量,故礼部侍郎钱谦益确实德才兼备,此等能臣,当重用啊,户部尚书李待问身体多疾,数次致仕,朕也知他辛苦不易,便准了。”崇祯皇帝开口。

下侧百官又是面色古怪。

大概意思,明白了。

李待问致仕,户部尚书这个位子,由钱谦益来。

至于制糖作坊那边,陛下只字未提,更遑论对错?

很快,消息传开。

户部衙门,郎中赵巽正忙着,得知消息后,整个人僵愣原地,有点懵。

什么个情况?

没事了?

这就没事了?

不应该啊!

按理说,陛下要动制糖作坊的事情都在百官传开了,只待早朝走个过场,便会下定论。

然后……陛下突然就改变主意了?

没道理的啊!

“赵大人,陛下召见。”此间,有小太监走来。

“啊……”

赵巽心底又是一颤,脑子空白。

陛下在这个时候召见,他又什么都不知道,接下来面对陛下的问题如何作答?

“劳烦公公,敢问……陛下因何事召见下官啊?”他问。

“不知道,去了便知。”那小太监只是随口应了声。

赵巽不好多问,便按捺着。

这边正走着,自旁边又来了两道身影,是内阁首辅周延儒和一个小太监。

二人简单打了招呼,来到养心殿。

“复起钱谦益的圣旨写好了,内阁、六科这边过一遍,以最快速度送去江南,教钱谦益快些来京城。”崇祯皇帝开口。

周延儒忙是应下。

崇祯皇帝沉了口气,继续道:“朕仔细考量了一番,那制糖作坊,不能动的,非但不能动,还要好生护着,毕竟在背后还有着两万流民啊!”

周延儒又是应了一声,并不意外。

对于这位君王,他大抵摸透了,朝令夕改这种事,并不罕见。

崇祯皇帝转而望向了赵巽:“赵师傅,先前,为了赈济流民,你是立下功劳的,朕还未赏赐,考虑到你刚升迁不久,不便再加官,故,这个赏赐啊……你有个儿子是吧?”

啊?

赵巽愣了一下。

看陛下这意思,是要奖赏自家儿子啊?

“是,臣有一子,十分拙劣!”赵巽躬身。

“嗯,这事吧,朕也大概有所耳闻。”

崇祯皇帝缓缓点头,心底却是越发的好奇了。

在一些人的传闻之中,赵巽之子赵旭,读书不怎地,二十岁了只是一个秀才,为人呢,又没什么骨气,是个怂蛋,软骨头。

可,就是这样废物的一个人,竟是不声不响的干了这么一件大事?

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