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2章 邀请名士(1 / 1)麋九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的相当洒脱,走的十分惬意。”霍弘站在船首风骚摆弄着姿势,对于身后越来越远的润州之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留恋。

刘仁轨与刘仁愿和王玄策三人依依不舍的看向愈发模糊的轮廓,这是施展了一番拳脚,已有繁华雏形的地方。

尤其是两个刚刚入仕三月时光的少年郎,眼底弥漫着浓郁的落寞,雄心壮志就此夭折,看不清半步未来的路途。

“郎君,我们晚上在扬州歇脚吗?”面容还有丝丝病态的姜仁上前问道。

霍弘忒想见识游历一下文人骚客笔墨下的古迹在他们落笔之前的模样,“几次路过扬州都是匆匆离去,这次咱们好好逛两天。”

“侯爷,路上还是别耽搁太久,迟则生变。”刘仁轨劝阻道。

“紧赶慢赶,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还不如多给萧瑀他们点时间,冷静冷静。再说了,圣旨又没说让我几天内一定要赶到京城。”霍弘满不在乎的摆了摆手,痴迷的看向船体两侧不断倒退的风景。

刘仁轨无语凝噎,多给点的时间,人家的确冷静下来了,冷静下来好完善嫩你的计划。

“夕阳西下,嗯……这场景,不好。黄昏的阳光映照的扬州城,别有风味,可时辰的这个节点,不太好。”霍弘摇头晃脑的点评,惹得身旁的十几人人频频翻起白眼。

终于进了城,生怕霍弘又感慨时间百态,周仁连忙指向街边垂挂着“鸿宇客栈”牌匾的三层木质楼体,“郎君,这家客栈看着还可以,我们今晚就在这落脚?”

“好!”霍弘微微颔首,迈步先行,一行十七人的青少年队伍进入大堂,吸引了大堂中的五六桌客人的侧目。

庄仁上前与客栈伙计沟通,霍弘挑了个靠墙的偏僻位置落座,品味着伙计端来的粗茶。

只听身后一桌六人交谈。

一中年男子讲述着唐朝立国的发生的往事,单刀直入剖析历年政令的优劣,跌宕起伏的叙述,紧锁五个少年的心神,全神贯注的倾听,偶尔发问。

“石仲览,曾任驾部郎中、御史中丞,于武德七年初致仕还乡,乃江都名士,江南各州士子多有仰慕。”刘仁轨皱眉微微思索,低声说道。

霍弘挠头道:“这名字我听着挺熟悉的,好像在哪儿听过。”

“可能去过医院,病患太多,侯爷一时想不起来了。”刘仁轨淡笑道。

“啪!”

端茶正要喝的霍弘放下茶杯,猛的一拍桌面,大堂中的人纷纷投来目光时,讪讪笑着坐下,“我想起了!”

说完露出一个得意的笑容,转身柔声道:“石中丞。”

“霍侯!在下眼拙,竟未识侯爷当面,当真该死。”石仲览闻声侧首,眼睛忽然瞪大,欲要起身见礼时被伸来的一双小手制止。

“咱们拼个桌!”霍弘话音刚落,三仁走来将两张桌子拼在了一起。

石仲览不自然的干笑几声,叫五个少年重新落座。

“闻石中丞数言,心有所仰,这才冒然叨扰,勿怪。”霍弘确实挺欣赏刚才那直指核心的论述。

“霍侯言重了,某已致仕,万不敢再受‘中丞’之称,戏语闲谈,当不得侯爷的称赞。”石仲览言语之中十分恭敬,神色却是异常淡然。

“长安县学想必阁下应该知晓,但至今任空缺一名与弘文馆祭酒李纲一般的策筹者,我有心请阁下出山,去往长安统筹县学全局,不知可愿?”

霍弘话锋突转,语出惊人道。

要论场中之人谁最惊讶,无疑是为长安县学的发展做出极大贡献的刘仁轨,当初他挑了好几个相当有才的,都被霍弘一言否决。

如今却忽然邀请一人素未谋面,只听其分析了一下过往政令的人管辖长安县学,心情可不是简单的“惊讶”二字能够形容的。

石仲览对长安县学的了解还停顿在武德八年的时候,比较清楚的就是武德七年离开长安的阶段,后来的情况只是听闻,“侯爷似乎升迁了?”

“不用说这么客气,虽然我卸任了长安令,但可以肯定刘锡九会给我这个面子。”霍弘自信满满的说道:

“阁下既然知晓我卸任的事,相比对于一些传闻也有所了解,我举荐的话,阁下可能会受到一定的牵连。

石先生若是愿意,某可以留信一封,阁下拿我的亲笔信去找刘锡九,定然会受到重视,更不用担心他漏了口风。”

“听侯爷这般说辞,某已不信世人传闻。侯爷深受孙道长几人‘仁人之心’之赞誉,观医院、福利院成效,亦附随此念。

霍侯屈尊相邀,某岂可拒且俱之,然吾欲知原由。”石仲览起初听说时,就对墨、法等隐世百家与霍弘闹翻的传言不太相信。

现在听见霍弘话里话外拿长安县学当自己任长安令时一模一样的态度,以及对新任长安令的法家杰出子弟的称谓与提及时的神色,心中彻底否定了传言的可信度。

“某任长安令之时最重县学,聘请了近百贤士任教,各有所长,实为良师,却无一人身怀料理全局之才,故一直无人领导县学。

由县丞刘仁轨与主簿马周照看,可以说这是我对县学学子的亏欠,也是我心中的遗憾。”霍弘声情并茂道。

“素闻侯爷慧眼识珠之能,刘县丞与马主簿皆为大才,年初接早年同僚来信,言二人多享‘宰辅之才’的美誉,计筹县学不过翻手之间。”石仲览若有所思道。

“过奖!”刘仁轨作为霍弘举荐招揽的小阵营第一人,对于后来者都是善意十足。

石仲览长安时见过这个宰辅之才的县丞,回敬了一礼,说道:“寒舍尚有余室,侯爷不妨移步暂宿。”

“先生好意我心领了,只是我一行众多,恐惊扰了贵府。”霍弘推诿道。

石仲览没有再三邀请,转移了话题边吃边聊。

吃过饭带着五个少年离开了客栈,离开时说自己会尽快安顿好家中的事与霍弘同行。

回到家中,五个少年不解的看向主厅上座的石仲览,一人发问,“师傅为何会答应霍侯的邀请?昨日师傅还说过,霍侯入京,安危难测。”

“钦佩!为师尚未致仕之时,时常会去闻名于世的福利院,那里有圣人言中的‘大治’景象,为己所学无为而愧。

你们四人可愿随为师去往长安?”石仲览没有说出做这个决定的主要原因——赌霍弘能平稳度过此次危难,为四个非常看重的徒弟赌一把前程。

刘仁轨、苏定方、马周、刘仁愿、王玄策五人的事迹也是天下传播较广的一个美谈。

其中也就刘仁愿还能凭借门荫入仕较为轻松,前途可言。

其他四人要是没有霍弘的帮助,别说是身居高位,就现在的官阶还要奋斗数年乃至数十年不定。

“愿往!”四个徒弟异口同声道,其中一人又犹豫起来,“兄长……”

“同赴长安!”石仲览心满意足的点头说道。

孤零零的站在一旁的少年郎笑着狠狠点头,只是来看看拜名士为师的弟弟,何曾想过会有这样的境遇。

第三天清晨,石仲览带着五个少年郎在城门口与霍弘汇合后,买舟驰往长安。

“这是四个劣徒——郝处俊、来济、高智周、孙处约,这是劣徒来济兄长来恒。”

船上,石仲览听霍弘介绍了同行的十几人后,介绍起自己身旁的五个少年郎。

霍弘笑着点头,对于石仲览的才华却是比较认可,但绝不是因为他寥寥几句分析时政的话。

而是史书对其“名师”的认可。

为什么?

这家伙一辈子收了四个徒弟,在李治当皇帝那会,全特么干到了宰辅,牛的冒烟了都!

之所以邀请其去长安管辖县学,就是冲人家的四个徒弟去的。

最惹人注目的就是来济和来恒兄弟,两人是前隋名将来护儿的儿子,兄弟二人同时为相是很长一段时间的美誉与荣耀。

石仲览要是知道霍弘真正的想法,这会就该羞愤跳船了,感情自己是借徒弟的光才被看重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