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9章 有序推进(1 / 1)麋九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没有了

李世民用时三天,思前想后,缕清利弊,决意按照霍弘的提议逐步削减收回散官,更改俸禄的发放行式。

九月中,工部司有幸成为了降免散官的第一个部门,仓部司成为了俸禄悉数为钱币发放的第一个机构。

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形容有些夸张,不过朝堂上还是生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而受命执行的两司并无异动,尤其是后者,禄米等俸禄构成悉数化为黄灿灿的铜币,多喜眼,看着旁人领取俸禄时还得扛着装了小米的麻袋,“叮叮当当”的钱币碰撞声愈发悦耳。

动用了千余民工修葺的弘义宫,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了翻修。

将作监少匠阎立德升任大匠,执掌将作监。

少府监葛国公刘义节,坐贵入贾人珠及故出署丞罪,废为民,徙岭南。

工部司郎中阎立本被收回了文散官之阶,当月领了一等津贴。

袁天罡择定月底九月二十八为良期,太上皇自太极殿迁住更名为“大安”的弘义宫。

霍弘每日清晨入政事堂应时点卯,上午处理工部、民部事宜,下午以国子监司业之身跨马奔赴帝都附近县城,考察调整雍州各县官学架构。

李二不是舍不得为官学大规模投入,可相比于内政,他更在乎外敌东突厥。

在大唐的推动加速下,东突厥内部出现分裂,反对颉利可汗的薛延陀、回纥、拔也古、同罗诸部落对颉利可汗变革国俗和推行的政令不满,矛盾随时有可能进一步激化,突利可汗也暗中与唐联络,并与颉利可汗有意决裂。

神臂弩、床子弩、开元弓以颇为可观的速度在边军与十六卫中普及,工部司的地位愈加高昂,不似以往低迷难堪的工匠汇聚之所。

与之相匹配的,则是军器监的尴尬地位。

当初霍弘狂言的“轻刀”虽尚未诞生,但工部司供应了大军三成的各式兵刃,质地尤胜军器监,毕竟墨家和公输家合力精进钢铁冶炼,岂会无半点成效。

加上刘义节的坐免,霍弘盯上要裁撤的军器、将作、少府三监越显狼狈。

且霍弘以两天三份奏疏不停的加码追击,致使少府监之位一直空悬,且在大安宫修葺结束后,依旧调度两监行事,工部内的一些人笑称二者为工部将作司和少府司。

群龙无首的少府监是不知何去何从,皇帝没有旨意的情况下听之任之。

将作监则是因为阎立德和阎立本兄弟二人正在联手为太上皇李渊修建皇陵,无暇顾及。

“嘭!”李世民大力扔下手中的奏疏,“克明,朕的工部何时有了六司?”

杜如晦老神道:“臣不知,臣从未有工部六司之言。”

“看看,都看看工部侍郎的奏疏,竟妄言‘工部六司’,他这是要干什么?”李世民像个受气的小媳妇一样将奏疏给了房玄龄等重臣传阅。

而看奏疏的人呢,一脸郑重,面无表情;实则却不以为然,这话如今早就传遍了京城,你这当皇帝就是这么表示怒火的?拍桌子跳脚了再说吧。

杜如晦感受到了别人帮自己背锅的乐趣所在,瞅了眼接任自己兵部尚书之职的李靖,说道:“陛下,十六卫更换陈旧兵刃备战急需,数量极大,当责令军器监赶制才是。”

李世民是真没发现跟随自己多年的心腹会这么不要脸,断定自己丢一句工部司麻溜点的话出来,一定会被推得一干二净,军器要工部司赶制,还要军器监干什么,“爱卿所言甚是。”

无辜躺枪的李靖暗暗摇头不已,自己就这么平白无故的背负了军器监的恨意。

不由得想起霍弘来,还真特么是个天才。

工部司打造了军器就是劳苦功高,军器监打造的比你们多的多,却是渎职懈怠,真可怜。

“霍弘最近在忙什么?”李世民连着半个月,天天见奏疏,没见到真人,忽然有点不习惯,总觉得缺点什么。

“启禀陛下,霍司业每日处理两部公务间隙,时常去附近县城实地考察,忙于合整诸多学舍、择定各县官学之地、裁剪职责冲突的繁多胥吏。”房玄龄一字不差的将霍弘给他的原话送给了皇帝。

“朕何时下旨令其这般行事?”李世民要不是因为接到了百骑司对于霍弘动作进展的详细汇报,这会真该暴怒嘶吼了。

“陛下,臣昨日亦疑之何故擅作主张?霍司业复问与臣,此非国子监之责矣?”房玄龄说的特明白,这是人以国子监右司业之职行事,和民部可没半文钱的关系,有麻烦找祭酒李纲去。

也甭拿宰辅说事,按照朝廷官署职责架构,左仆射可无权干涉九寺五监的事,虽然实际上在管,可你皇帝要找麻烦,咱们就得掰扯掰扯职权划分。

李世民顿时无语凝噎,好一个房玄龄、好一个杜如晦,两个长官,居然将自己和下属的关系撇的干干净净,“昨夜骤降大雪,冬日已临,朕欲出宫一睹百姓现状,众卿回府更衣随朕同往。”

“诺!”殿中参加小朝会的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长孙无忌、李靖、李绩、李孝恭、尉迟敬德、程知节、秦叔宝等人齐声应道。

回丽正殿换了身便装,走过太极宫时,李世民顿住脚步看了眼恢宏的宫殿,三天,再有三天它就会真正属于自己。

不用约定时间、地点,带着郭旗慢步行于朱雀大街之上,近百名护卫或近或远的游离在四周,房玄龄等人逐渐靠拢到了身旁。

为朱雀大街划分的万年县和长安县归属的长安城泾渭分明。

平民为主的长安县街道皆是齐整干净的青石路面,昨夜的积雪百姓出门时已经被衙役及时清理掉了,似乎昨夜的雪是梦中遇见。

而满是高门大户的万年县归属之地,石路、砖路、土路混合掺杂,快速消融的初冬之雪使路面较为泥泞,行走者不时便需跳脚跨步,无事者宅在家中不愿出门走动。

再反观长安县的街上,小摊小位密布,叫卖声不绝于耳,每个摊位旁皆有一个蜂窝煤炉子燃烧,不时有衙役路过买点吃食且与之相谈甚欢,形似老友。

同一座城池之中,左右之差,如同是两个世界一般。

“东施效颦,不外如是。”行至九仁医院门口,被人流挡住前路的李世民,感慨道。

魏征发挥他那头铁的精神直言不讳道:“长安早年为霍弘执掌,倾麋鹿商行之财施以仁令,得此良景。

刘锡九为法家人杰、实有大才,萧规曹随于大势也,以自身法家之能,明判大小案件,自有其仕之声名。

归根结底,为长安县所领坊市,达官显贵少有居住,霍弘为长安令时,有史万宝之前例,刘锡九又为法家出身,无惧无畏,小小衙役便敢犯贵颜,深得民心。

而万年县内贵人云居,县令懦弱无胆,陛下恩宠偏袒勋贵过失,致使县衙无为,难得民意拥戴,故有丑态百出之象。”

房玄龄几人替魏征捏了把汗,不是担心李世民的怒火,而是其话语中开罪的勋贵,小错不断的程知节和尉迟敬德可就在这儿呢。

李世明长舒了一口气说道:“朕之过耶!似明秦始皇一统天下,车同轨,书同文,大治仁政之良机,为何循商鞅变法之矩,重李斯等法家之杰,酷刑严律于天下。”

门神爷和混世魔王对视一眼,咱们这次要不就大度原谅了魏黑子?

“将刘锡九调任万年令,如何?”人流分开的空隙,李世民继续沿朱雀大街向明德门径直走去。

众人明白陛下这是要大力整顿帝都,日后会适当减弱对勋贵的放纵。

杜如晦如是说道:“并无不可,然继任长安令者需精挑细选,既有明辨是非之才,亦有甘于萧规曹随之怀。”

“辅机可有人选?”李世民问大舅子没毛病,人是吏部尚书么。

长孙无忌缓缓摇头,顾虑不断擦肩的百姓便放弃了尊称,回道:“一时想不起来。”

李世民轻轻摇头不再说及此事,明白不是没有人选,而是没有符合各方利益的人选。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可这是天子脚下的长安令,正五品上的官职。

隐世百家中这样的人至少有双手之数,可世家勋贵不乐意隐世百家再有人出仕且居大权可握的官职。

若选世家勋贵中某家的人,又得经过一番内部的利益纠葛才能得到共举,还得看一下处事认真的霍弘是怎样的态度。

县令上任无法阻挠,找茬总没问题吧,民部随便挑俩刺或是压下请调钱粮的文书,你咋办?

圣旨都敢回驳挑毛病,两份文书还不是手到擒来。

“霍弘!”李世民抬首看向视线正前方的驭马身影,沉声道。

“哎!”被叫名的小人儿乖乖下马让路站到了一旁。

“跟上!”李二瞅见错身后踩着马镫准备上马回城的小人儿,朗声说道。

“哦!”霍弘挥手示意三义先行回府,自己牵着马吊在了队伍最后面。

杜如晦笑问道:“霍司业今日三原之行可还满意?”

“还行,一切都在计划之内,有序推进。”霍弘回敬了一个憨厚的笑容,挠头说完,伸手从马背包裹中取了个烤红薯,放开马缰自顾自的吃了起来。

名为“大黑”的大食马默默跟随,不时低头咬一口路边的枯草,打一个响鼻表示存在感。

“老夫听说你调一个禁卫小卒去了代州,其临行前还送了匹大食马?”李孝恭看着嘴边黑了一圈的小人儿问道。

“嗯呢!”霍弘抬起胳膊拿袖子一抹嘴,小半个脸蛋都黑了,被大黑舔了一舌头,再一擦,完事。

“他有什么能耐值得你这般看重?还赠以良马亲自相送?”李孝恭不是真的好奇,只是打发打发无聊的旅途。

“来日未尝不可与鄂国公一较高下,宝马配英雄。”霍弘歪头想了想,好像尉迟敬德起初封吴国公来着,后来才改封的鄂国公,这会杜伏威活着占了吴国公之爵,以后改封啥?

“哈哈哈……”李孝恭等人纷纷开口大笑,好像听到了天大的笑话一样,李靖也不例外。

李世民摇头笑道:“汝确有识人之慧眼,却常高估于自举之才。”

“不不不,时势造英雄,那是他们还年轻,也没有遇见……你们的年月,不然你们未必能比得上他们。”霍弘看见有人注视,简单称呼概括。

“可有与药师比肩者?”李孝恭嘲笑道。

“我啊!”霍弘一脸认真的说道:“我告诉你,你可别小瞧人,再过几年,吾定能大放异彩于沙场之上,讨个‘冠军侯’之爵。”

“哈哈哈哈……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吾必予汝以良机,然大唐永无‘冠军侯’之爵。”李世民平静道。

拜读了完整的《吴子》兵法,方才知道当时真的低估了刘仁轨,他当时中规中矩的回答乃是另有其义,不轻视也不重视屡屡表态从军的小人儿,纸上谈兵者,比比皆是。

在场之人包括房玄龄等文官,也拜读了李二赏赐的抄录本《吴子》,更知霍侯府中尚有为数不少的隐世百家珍藏兵书,实才无法预估。

几个笑话仿佛驱散了初冬的寒意,众人走过近郊乡里,一睹万民百态。

“瓜娃子你给我站住!……”

河边,众人看着庄稼汉子身着毛衣未穿外衣追着半大小子打的场景,皆是面带笑意。

霍弘亲自上手教尚衣局的人织毛衣传于天下,不足一旬便已同毛线传遍长安,常年缝衣织布的妇女展现了惊人的天赋,居然嫌霍弘织的样板特丑,你就说气不气人。

一行衣着华贵的人进入村落,站在门口或墙头窥见院内或屋内有不少妇女拿着棒针坐在蜂窝煤织毛衣、围巾的场景,回程又见货郎挑着毛线、商队运送羊毛等等,李世民点头笑道:

“一切确实在有序推进。”

“可不是,我觉得工部六……啊,应该对屡屡创新的大匠大肆嘉奖,对,就是这样。”霍弘感受到眼神杀后瞬间转变了说辞。

“还有呢?”李世民淡笑道。

“长安县学升格雍州州学一事,该提上日程了吧?”霍弘的计划中,这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长安令刘锡九可能为万年令?”李世民心心念念的态度,令长孙无忌几人深感无力,皇帝还是久居宫中的好。

霍弘有些摸不清陛下这一问的具体心思,不满万年现状是肯定的,却不知有没有其它成分,“武德六年在任的长安令曾上疏于太上皇,更长安县辖地,只管整个长安城与四周数里疆域。”

“还有此事?”李世民想不起来这事,按理说自己身为秦王不该不知道哇。

“太上皇直接压下了奏疏,言荒诞不经。”霍弘尴尬道。

“为何?”李世民没下定决心,可其中的利弊得失转瞬就能明了,不明白李渊果断否决的原因。

“这个……那个……”霍弘迟疑不决,受到龙咳威胁才吐露往事,“重新划分长安县地域后,削减泾阳、三原等京畿诸县令官阶品级,或升长安令为中州刺史之品阶。”

“一介良策为汝妄想而断绝。”魏征给出的点评得到了李二几人的共同认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