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意识地,王琼正要开口反驳。
虽说贾兰这番话说得确实漂亮,可他的立场是王琼早就知道的,所以他早早就准备好了犀利的说辞来反击。
可王琼却在接触到贾兰目光的那一刻,那股心悸再度泛起,仿佛喉咙被人掐住一般说不出来。
“好,说得好!”
那贵气的丈夫叫了声好,朝贾兰拱了拱手,道:“在下永平侯府徐五,方才解元郎这句话真是深得我心!”
“居然是徐家!”
“不是说徐家的人从来不参加文会的么?”
修竹阁内人人惊讶,连王琼也怔在了当场。
徐家五爷的出现显然大大出乎他的预料。
原本经过他的调查,在座的唯有盛家的人能够称得上是贾兰的朋友,其余人他都研究过,都是周边州府来参与文会的士人,与贾兰毫无关系。
贾兰这个解元虽然名满天下,可实际上由于极少露面,除了叠翠书院的学生,人们对其很不熟悉。
这便是王琼选择贾兰发难的底气。
可如今徐家五爷开了口,那情势就又不一样了。
一旁的盛长柏讶道:“原来是徐家五爷!在下盛家盛长柏!”
“盛家?”徐家五爷露出几分莫名之色,还是身旁妻子想起了什么,在丈夫的耳边说了一句,他方才恍然大悟,拱手道:“原来是亲戚!”
王琼听了,心中又是一惊。
亲戚,怎么可能!?
贾兰也跟着长柏一道对徐五爷夫妇拱手施礼,脑海中掠过关于这位徐五爷的信息。
徐五爷名令宽,乃是当今永平侯徐令宜的五弟,身上挂着个龙禁卫把总的职务,年前娶了南安王的义女为妻。
贾兰目光流转,坐在徐五爷身旁的,定然就是他的妻子,太上皇亲封的丹阳县主。
“见过丹阳县主。”贾兰拱手施礼。
这位县主和南安王并无血缘关系,其父乃是镇守南关的一员武将,嘉佑年间土司作乱,朝廷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北边无暇南顾,南安王殚精竭虑总算把叛乱平息,最后论功县主之父以孤城抵挡叛军围攻足足半年,以致阖城殉国,家中子弟死伤殆尽,只留下县主这一孤女,太上感其忠义特召其入宫抚养,又亲自下诏选永平侯徐家五爷为县主的夫婿。
盛家与徐家也确实是亲戚。
盛家老太太乃是初代永平侯的嫡女,论辈分长柏等人乃是徐令宽子侄辈。
自盛宏父亲去世后,盛老太太就一直待在南边,盛家与永平侯徐家私下更是断了往来。
丹阳曾从徐家老太太那儿听过,老侯爷临老的时候一直都惦记着那个出嫁了盛家的幼女,交待后人好生照看。只是后来徐家也是一番变乱,却也无暇兼顾。
没想到今日两家亲戚,竟然在此偶遇。
既见了面,自然也是不能失礼,长柏正领着一众弟妹给徐令宽夫妇见礼。
一下子多了这许多子侄女,让有些大大咧咧的徐家五爷明显不适应。
还是丹阳县主开口给丈夫解了围:“今日诗会,我不过是陪我家夫君前来,解元郎和诸位不必多礼。”
县主的声音十分柔和,举止端庄大方,半点傲慢的感觉也没有,给人十分深刻的感觉。
果真不愧是养在太上身边的县主,一颦一笑尽显大家风范。
盛家三个女孩儿,墨兰眼中不加掩饰的流露出喜羡之色,不住地说着讨喜的话试图博得县主的好感,如兰见了新的亲戚也是心中欢喜,只是见墨兰又跳出来争先恐后的样子,脸色登时一僵,只有明兰神色如常,态度自然流畅。
王琼此时已经彻底收敛了声息。
若只是贾兰一个人,哪怕加上盛家他也不憷。
可若是加上永平侯府,那就不一样了。
如果说开国初军中第一勋贵,那宁荣二公自然当之无愧,那在先荣国去世后的如今,永平侯便是公认的军中第一。
淳治朝东南、西南民乱,山阳倭乱全数是这位率军平定的。
便是年前僧格汗入寇,若非永平侯坐镇辽东震慑北狄,并且威胁住蒙元的侧翼,北地恐怕伤亡更甚。
永平侯府现在可谓深得圣眷,更重要的是,徐家在士林之中的声誉。
当年徐家出了事闹得差点被抄家,徐令宜横空出世使徐家复兴,自此之后徐家行事自始至终都是小心翼翼的,对家中子弟约束尤为严厉,还乐善好施,十多年来陆陆续续地资助了一批贫寒士子鏖战科场,极大地改善了在士林之中的声誉。
相比毁誉参半的荣国府,对上声誉甚佳的永平侯徐家,再加上贾兰那似隐若无的目光……
王琼只能噤声。
一阵丝竹管弦之声悠传来,徐家五爷神色一变,整个身子转了过去,双眼发亮地盯着湖面,嘴里喃喃说道:“来了,来了!马上要开始了!”
徐五爷闭上双眼凝听着,手指顺着旋律划动着,此时的他不再像龙禁卫的把总
,也不像侯府的公子,而是一个陶醉在悠扬音律之中的票友。
长柏身后的三个兰表情顿时一囧,连长柏也有些愣神。
见贾兰还有其他人盯着徐令宽一副莫名的表情,丹阳县主笑着解释道:“我家老爷最爱听戏,平日里连大营点卯也不怎么乐意前去,只爱一头撞进梨园之中……”
贾兰露出一副“原来如此”的表情,忙说了几句抱歉的话。
“无妨!”丹阳县主刚开口说了半句,一阵琵琶的声音如玉珠走盘般纷踏而至而来。
徐令宽喊了声:“是宋大家的琵琶!”
整个人听得如此如醉的样子。
众人闻言,纷纷安静下来仔细倾听。
贾兰也沉下心来细听湖上不断传来的琵琶声。
湖面上泛起了一层淡淡的水雾,无数灯笼的照耀之下,仿如轻纱般将其装点得如梦如幻。
宋大家手执琵琶,闭目凝神弹奏着,她的手指在琵琶弦上轻轻跳跃,如同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奏出一段优美的旋律。
琵琶声起伏,时而激昂,时而低沉,如同一首美妙的交响乐。
一曲奏罢,众人依旧沉醉其中,久久无法回神。
“夫人,这宋大家的琵琶果真是名不虚传!”徐令宽回过头来牵着县主的手说道。
声音虽刻意压低着,可当中的激动任谁都能听得出来。
县主朝夫君笑了笑,顺从地点头:“确实弹得很好,比宫中国手也不遑多让。”
贾兰望着徐家五爷夫妇,目光却飘得很远。
没想到如今堪称军中第一名将的永平侯徐令宜亲弟,居然是一个酷爱梨园艺术的人。
而作为妻子的丹阳县主仿佛对丈夫的“不务正业”并没有什么不满,贾兰能看得出来,县主看向徐令宽的眸光之中全是宠溺。
有那么一瞬间,徐令宽整个人的精气神让贾兰不自觉地联想到了贾宝玉。
不管是原书里的,还是现实当中的。
他们都很像。
从眼前徐家五爷的身上,贾兰仿佛看到了未来的贾宝玉。
男孩儿总是在长大的。
尽管贾宝玉看起来还是一副孩童心性,从未成熟,却一刻也没停止成长。
而有时候,成长就是那么一眨眼的事,发生在不经意间。
看着徐家五爷与丹阳县主夫妻和睦的样子,贾兰心中就不得不佩服史老太君的慧眼独具。
以贾宝玉的门庭出身,相貌才情,哪怕只是个富贵闲人,论起议婚定然是不难的。
难的是找对合适的人。
不得不说,老太太是真宠爱宝玉,在婚事上为他抗住了多少的压力,把黛玉一直给宝玉留着。要知道神京之中打宝玉婚事想法的人可不少,连太上皇亲封的“大幻仙人”张道士都出面替人打听宝玉的婚事。
老太太心中明白,贾宝玉不愁找不到媳妇儿,可是在这众多的人选之中,唯有黛玉与宝玉最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