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陪嫁铺子
沁澜院里的东花厅内,齐敏洲陪着顾元莲坐在上首,齐蕊姝和齐蕊卿坐在屏风之后的锦墩上,厅内杂七杂八站着十来个掌柜模样的人。
这些都是顾元莲陪嫁铺子里的管事,因着越氏只得一女,加之越氏的母族是蜀地的望族,财力丰厚,是以当年越氏的嫁妆就很是优厚。
顾元莲出嫁时,越氏在原来那份嫁妆的基础上,又添了不少,是以当初抬进长兴侯府的一百二十抬嫁妆,让爱看热闹的京城闲人津津乐道了几十日。
盛嫁之日,十里红妆,风光至极,不知让多少内宅少妇嫉妒了多日,让多少闺中娇娥羡煞了眼眸。
这一百二十抬嫁妆中,其中有两抬里,满满当当都是房契和地契,除了明面上的金银珠宝、家私用具外,越氏还单另陪了京城黄金地段的六间店铺和其他地段的十来间铺子,还有京郊的八百亩良田和一处温泉庄子。
除此之外,越氏还另添了十万两银子的压箱钱,不过这些银子过府之后,随着嫁妆单子拿到荣庆院里让戴氏过了目,就被抬到了沁澜院的库房里。
这十来年下来,连十中之一都未花上,反倒是这些陪嫁铺子里年年上交收益,多余的银钱被存在了京城的汇元钱庄里,如此,又是一笔可观数目。
今日顾元莲叫来这些陪嫁铺子的管事,一来是想在临走之前清点一下账目,虽说按照前例,都是年前才上交账目,但是如今等不及,只好提前查验。
二来是当着齐敏洲的面儿,对齐蕊姝和齐蕊卿交个底儿,毕竟这些钱货铺子,将来都是要留给她们姐妹当嫁妆的。
这一去不知几何回来,齐蕊姝已经过了十三岁的生辰,再过两年就要及笄,顾元莲想着先将老底儿翻个遍,看看缺短什么,去了蜀地,若是有什么好物,也好及时补充。
三来是齐蕊卿前几日无意间提起,百无聊赖,想跟着管管铺子,通些庶务,顾元莲本就因着将齐蕊卿留在京城而心怀愧疚,此时见齐蕊卿对庶务有兴趣,哪有不允的道理?
是以今日还有第三层意思,就是当面敲打敲打这些老管事,将铺子的掌管大权交到齐蕊卿手里,让他们不要心生怠慢。
顾元莲放下茶碗,目光不动声色地瞥了一眼屏风的方向,微微清了清嗓子,开口道:“各位都是当年母亲挑给我的老人儿,这些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劳苦功高,众位辛苦了……”
“不敢不敢,夫人客气……”
“都是应该尽到的本分,当不得夫人的谢意……”
“是……是!夫人客气!”
随着一声声谦卑的附和响起,底下垂首恭立的管事们各个弯腰作揖,连称“不敢!”
顾元莲冲一旁侍立的连嬷嬷使了个眼色,连嬷嬷会意颔首,向前一步道:“今日夫人请大家过来的目的,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账本子都带了吧?”
管事们点头之后,顾元莲身边的抱春端着一个托盘过来,收了账本子,盛到了顾元莲和齐敏洲面前。
顾元莲看了齐敏洲一眼,见他摇头之后,兀自拿起账本子看了起来,屋内一下子静了下来,管事们的眼睛都紧紧盯着一页一页往后翻的账本。
屏风之后,见齐蕊姝和齐蕊卿好奇地盯着那些管事,顾嬷嬷笑着悄声提点道:“夫人这是在暗中考验他们呢……”
齐蕊卿了然地点头,果然见顾元莲手中虽然不紧不慢地翻着账本,但连嬷嬷的一双厉眼却紧紧盯着底下管事们的动静。
这位连嬷嬷据说也是位狠人,只可惜前世庞氏盯上了母亲的嫁妆,连嬷嬷性子耿直,挡了庞氏的道。
听说连嬷嬷被私下带去了茗香院,出来的时候浑身是血,已经剩下半条命了,被庞氏随意扔到了田庄上,挨了几日就没了生气。
连嬷嬷贴身私藏的半把库房钥匙,自然被庞氏身边的赵嬷嬷得了去,而那半把,早就被庞氏从顾嬷嬷手中强夺了去。
齐蕊卿打量了连嬷嬷一眼,见她整齐的发丝梳得一丝不苟,刻板的面庞,紧抿的嘴唇,一派严肃。
前世连嬷嬷曾私下里找过她几次,明里暗里希望她能够立起来,将母亲留下的丰厚嫁妆攥在手里,不要被奸人夺了去。
只可惜那时她还没有看清庞氏的真面目,加之对这些身外之物没有兴趣,任由庞氏夺了库房钥匙,将大半个库房搬空。
等到后来廖姨娘韬光养晦,渐渐崛起的时候,又哪里会眼睁睁看着嘴边的肥肉被被人一步步叼走,是以讨好了齐敏洲,以替她打理嫁妆为由,将钥匙从庞氏手中要了回来。
只可惜那时库房空了大半,廖姨娘即使再不甘心,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将目光转向外面的铺子和良田,母亲手里留下的老人儿一月内被换了个干干净净。
那些丰厚的收益,一部分孝敬了戴氏,剩下的多半部分都进了廖姨娘自己的腰包,那时齐蕊湄的吃穿用度,比她这个正经的嫡女要好十倍。
齐蕊卿回过神来,却见顾元莲已经看完了一册账本,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连嬷嬷,连嬷嬷微微点了点头,示意明面上无甚破绽。
顾嬷嬷悄声道:“若是有人胆大包天做了假账,必会心虚气短有所顾忌,这时候连姐姐就会发现,也是夫人敲打的一种手段!”
见齐蕊卿若有所悟地点点头,顾嬷嬷接着道:“即使明面上看不出什么,夫人暗地里也会安排精通算术的账房先生一本一本查账,若有人欺上瞒下,定会被揪出来的!”
果然,顾嬷嬷话音将落,就见抱春已经端着托盘下去了,显然是找账房先生对账去了,齐蕊卿忽然想起一事,问道:“嬷嬷,哪个是罗得意?”
“罗管事?小姐是从哪里听来罗管事的名儿?唔……就是站在最右边的那位!”
齐蕊卿胡乱搪塞了几句,顺着顾嬷嬷手指的方向看去,却见最右边站着的是一位身着藏蓝色长衫的中年人。
那人面相慈祥儒善,和蔼可亲,一双眼睛总是笑眯眯地看着别人,似乎从里到外都透漏着一股子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