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日,天庭使者再至灌江口,传达玉帝口谕:请贤甥到凌霄宝殿一叙。
贾诩才到南天门外,哪吒走上前来,并肩而行。
“二哥,果然不出你所料,老君的八卦炉不但没把孙猴子炼成灰烬,反而还助他炼成了火眼金睛。”
“老君失算了。”贾诩笑了笑,又道:“七七四十九日已过多时,想来玉帝请我上天,也并非是为了再降孙猴子。是何方势力出手了?”
“西方如来!”哪吒道。
“猴子死了?”贾诩追问。
哪吒摇摇头,又将如来与孙猴子打赌飞不出手掌一事详细道来。
贾诩却笑道:“那孙猴子被骗了。”
“被骗了?”哪吒不解。
“孙猴子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怎的就翻不出区区一个手掌?”贾诩反问道。
“可是孙猴子的确没有飞出如来手掌啊,有字为证。”哪吒道。
“我先前与孙猴子斗法时亲眼见过筋斗云,他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不假,但却必须要在筋斗云上翻筋斗才能完成。倘若如来在筋斗云上做了手脚呢?”贾诩又道。
哪吒细思片刻,愈发觉得有理,不禁叹道:“如来佛祖还真是神通广大啊,竟然可以改变孙猴子的筋斗云。”
贾诩哑然失笑,“兄弟,你相信有人初次交手,就能随意改变他人法术吗?”
此一言如醍醐灌顶,哪吒当场惊愕。
即便是凡间武学,高手过招,也需多番试探,才能摸到对方的出招痕迹,更何况是法术神通?
如来是怎么办到的?
除非如来并非第一次见识筋斗云,甚至如来自己也会。
再则,孙猴子的师承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这又是一个细思极恐的秘密。
贾诩直言道:“哪吒兄弟,我现在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如来降服孙猴子,本就是和玉帝计划好的。”
换句话说,孙猴子大闹天宫,就是为了让如来合理出手。
“玉帝是不是傻,请人闹自己的天庭?”哪吒吐槽。
“帝王心术罢了。”贾诩笑言道:“道门势力在天庭过于强大,玉帝谋划今日之局面,就是想顺理成章的借佛门之手打压道门。而佛门,想来也有扩张势力的打算,所以和玉帝达成了共识。”
“神仙都应清心寡欲,没想到这漫天神佛人人都有八百个心眼,那孙猴子反倒算是有颗赤子之心了。”哪吒忍不住感慨。
“如来之布局,恐远不止如此!”贾诩也忽然感慨。
“二哥何出此言?”哪吒道。
“兄弟。”贾诩郑重的望向哪吒,“当年你剔骨还父、割肉还母的事还记得吗?”
“当然记得。”哪吒愤懑道:“原以为如来好心,没曾想他先以莲藕做身、荷叶为衣,助我重塑金身,却又在我报仇雪恨时,赠给我那可恶的父亲一座玲珑宝塔,逼得我不得不认佛为父。”
他压了压情绪,又道:“二哥,你突然提这事作甚?”
“我且问你,重塑金身之后,你为何没有立即找李天王寻仇,却要先法降九十六洞妖魔?”
“如来让我做的。”哪吒不假思索道。
他旋即又是一惊。
那九十六洞妖魔恰好在花果山附近,难道如来三百年前就开始谋划了?
清除妖魔是为了让那颗灵石占尽福地灵气,顺利从石头里蹦出来?
“二哥,你人在家中坐,就把玉帝和如来看得明明白白,眼睛也太毒了吧!”
“某还是比不过孔明,无法料到今后之局面是否三足鼎立。”贾诩摇头叹息。
“孔明是谁?”哪吒问。
贾诩恍然记起自己是身在三国魂在汉,不禁自嘲一笑。
谈话间,二人渐至凌霄宝殿。
身后忽然传来一道严厉的声音:
“哪吒。”
回头一瞧,正是李天王。
哪吒瞧了瞧父亲手里的玲珑宝塔,眼里闪过一丝忌惮,“二哥,父亲不喜我与你来往,我先走了。”
这对父子父慈子孝,堪称三界典范。
贾诩独自进入凌霄宝殿。
宝座上,玉帝威严道:“贤甥降服妖猴有功,今天庭司法天神一职尚且空缺,你可愿担此职责?”
贾诩躬身入局。
……
白驹过隙。
一晃,已是五百年后。
这五百年间,人间王朝更迭不断,如今国主已是李二,国号大唐。
反倒是天庭局势犹如温水煮青蛙,只出了几桩小案:卷帘天将和天蓬元帅因触犯天条被贬下凡。
除此之外,无甚大事。
近日,玉帝如来老君三方似乎达成了某种协议,决定在东土大唐寻一善信,前往西天取经。
值得一提的是,南海观音自请担了寻找善信的差事,似乎也有入局的嫌疑。
这盘改变天地格局的旷日持久之棋,俨然下到了中盘。
但贾诩摸不透的却是西王母的心思。
她为何迟迟没有动作,亦或者已经暗中做了某些不为人知的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