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脑子里一直在翻阅所得功法诸子百家,按照其中的运气线路和各种要诀,牵引气息在体内游走循环。
这功法甚为精妙,读书破卷,从典籍中汲取书卷气,可转化为浩然正气,反哺自身。
而张愚便是因此,整个人越发变得堂堂正正,凛然出众,气质也悄然发生蜕变提升。
桌上那一灯如豆,明明只是很微弱的光芒,却隐隐变得茁壮,将整个内室照得通亮,屋内各个角落阴暗处,黑影无所遁迹,阴气尽皆退散。
这明显是浩然正气的驱邪效果,感染周遭产生变化。
所谓儒道养气,养的正是浩然正气,一众邪魅污物蚊虫阴浊不可近身,身周有气势如同钟罩庇护,眼下虽非如虹,却已有萤火之光,只待他日绽放。
许久后,张愚吐出浊气,双目睁开,只觉神清气爽,纵使不入睡休息,也浑身充满能量,心中有万千豪气,只想伏在案头,或阅卷或提笔,畅意舒展一番。
张愚知道,这是刚刚运功后的余劲,估计要不了多久就会泄气。
当下倒想好好洗个热水澡,然后美美睡上一觉。
走出内室,来到堂内,尽管没有点灯,自己却如发光体一般,黑暗尽皆退散,走路看物不成问题。
余光捕捉到墙上有反光,抬头看了一眼,正是那幅锦绣祥凤在反射自己身上的微弱光芒。
张愚微微一笑,正要挪开视线,却猛然看到,那只绣上去的精美祥凤,方才好像正在振翅翱翔。
当下以为自己只是失神看错了,可转念一想,此刻刚刚修行完,正是精气神最佳状态,不可能会有此等情况。
越想越觉得惊奇,便走近几步,来到绣品下,眯着眼睛认真打量。
初时并未发现变化,久而久之,目光深埋其中,渐渐无法挪动。
那绣品中,祥凤满身金光,双翅振动,直冲云霄。
远方高空有一轮炽热娇艳的烈日,滔滔熊焰滚滚流动,祥凤却一往无前。
“啊!”
突然,张愚惨叫一声,双目像是被生生灼伤,本能闭上,双手忍不住擦拭,发现有泪水不自觉流淌下来。
紧接着,感觉天旋地转一般,整个人站立不稳,顿时跌倒在地,鼻息粗重,不停喘气,身上满是冷汗。
足足十几息之后,张愚才回过神来,直接瘫软在地,浑身无力,犹如身体被掏空一般。
原本修行后的饱满状态,此刻荡然无存,却如大病初愈,萎靡不振。
而这,还不是张愚当下最惊讶之处。
脑海中感觉到微弱变化,面板展出,却发现书值一项,竟然不一样了——【书值:1399】!
减了20!
为何?
莫非,是因为刚才锦绣祥凤绣品的缘故?
张愚猛地从地上坐起,抬头看向墙上,发现金线失去光芒,显得黯淡无光。
“也许,是因为我身上没有刚刚修炼后的气息牵引,这光芒才消失了。”
“难不成,浩然正气可以引动锦绣祥凤,产生幻觉?”
“或是这绣品中,另有乾坤?”
“方才在绣品中看到的,好像是祥凤逐日,那一刻,我根本无法直视。”
“这是什么缘故?为何连书值都减少了?”
“是吉是凶?是利是弊?”
张愚嘀嘀咕咕自言自语,脑海中有无数问号,却没人能为他解答。
但隐约中可以推测出,锦绣祥凤这幅绣品产生的动静变化,许是自己修行后全盛时的浩然正气所引发的,这应当是一个契机。
只不过,这绣品中的画面,太过强大,对于自身负担来说,实在难堪其重。
更何况,书值一下子减少20个点数,这着实让张愚有些肉疼,再加上并不知道这里面是好是坏,一时拿不准眼下是得是失。
“对了!”
“方才进入绣品画面,究竟用了多长时间?”
“感觉很长,又像是一瞬间,让我无力招架。”
张愚当下有些好奇,总觉得这里面或许也有关联。
院外,小巷中。
终点书斋安排的几名武夫护卫,见夜深人静无所事事,便买了两坛好酒和几包熟食,找了个挡风门口,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谈天说地。
正当几人聊得兴起时,却看到元伯草堂内猛地亮起一阵金光,很快消失不见。
“咦,你们方才可有看到?”
“看到了,看到了,有一道金光,我还以为是我喝多了呢。”
“不是,我也看到了,确实有光芒。”
“不好,该不会元伯先生出了什么意外吧?”
“不至于,巷口就在我等眼前,但凡有人进进出出,还能避过我们的眼睛不成?”
“但那光芒,又是怎么回事?”
“据我猜测,许是元伯先生第一次被书客看赏锦绣祥凤,喜不自胜夜不能寐,点上烛火在品鉴,这才反射光芒的。”
“有理!有理!估计这一夜他都睡不着了!”
“哈哈哈……喝,快喝!”
……
上京城,顺应太学。
此处堪称整个大顺国最高学府,引领一国文坛风骚者,半数出于其中。
这日,阳光明媚,内湖岸边柳絮飘飞,一众文人墨客漫步小径上,咬文嚼字谈古论今,尽抒心中满腹经纶。
一处宽敞凉亭中,数十名学子汇聚一堂,引经据典,众说纷纭。
“话说,四天前,上京城出了件不小的趣事,想来诸位应该有所耳闻吧?”
“黄兄所言为何事?”
“我来猜一猜,莫不是那什么‘小字元伯’得赏锦绣祥凤在京城唱游一事?”
“正是!”
一位黄姓年轻学子,先是主动抛出话题,此刻见众人提起兴致,当即冷哼一声说道:“那什么《三国演义》,在下也看过几页,简直粗鄙不堪。”
“行文随意,言辞松散,如同白话一般,莫说登大雅之堂,就是跃然纸上,都有辱斯文。”
“岂料,如今此等俗作挂上终点书斋,竟然受书客追捧,还有人看赏绣品一幅。”
“荒天下之大谬!”
众人闻言,有人附和,也有人冷笑不语。
不少人心如明镜,这位义愤填膺的黄学子,不过是终点书斋中一个不受待见的作者,几部作品成绩惨淡,当下更多的是见不得别人好。
当然,他方才这副慷概激昂的痛批,也引起在座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