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臣笑而不语。
原主自然是来过这青水楼,而且来过的次数还不少。
而且这原主死前,便是来这勾栏之地,酒醉而归,误坠河中,又不善水性,不幸身亡。
好在原主溺亡之际,穿越而来的姜臣是会水的,保住了自己的这条小命。
酒色误事!
有了原主的前车之鉴,开始信奉苟道的姜臣,自然不会再来这勾栏。
今日前来,完全是因为当初在地牢,从诸葛青口中偷听到的一番话。
‘元宵’二字,极为敏感。
天生警觉的姜臣,自然是感觉到今夜或许会有大事发生。
能让身处囹圄之中的诸葛青惦记,除了劫狱,还能有什么其他的事?
姜臣自然是不想和这种事情有所牵连。
正好元宵之日,他和胡方几人,列入了轮休,可以不用待在地牢。
否则的话,他还需要找个借口,远离地牢。
此外。
为了减少事后不必要的麻烦,让自己有个不在场的证据,姜臣所幸就接受了胡方之前的邀请,跟着几人一起聚聚。
只是如今入夜已经快有两三个时辰了,姜臣预想中的劫狱,却迟迟没有发生。
反倒是城中百姓趁着月圆,升起了一盏盏孔明灯。
或是佃农地主祈求风调雨顺,或是少男少女诉说怀春心事,又或是街角某个浪荡文人书写着自己的怀才不遇……
灯火升空,承载着百姓们的各种心愿,逐渐没入黑夜。
在这种一年难得见到几次的奇景之下,青水楼也一度陷入了平静。
不少人都将目光,投向窗外的万盏灯火。
“着火了!快看!北城门方向!”
忽然间,有人发出一声惊呼,打破了黑夜的宁静。
姜臣所在的厢房。
几个狱卒也是纷纷站起身,将头探出窗外,看向北城门方向。
“怎么回事?莫不是有孔明灯误落,让城门失火?”
胡方眉头紧紧皱起。
姜臣也是站起身。
很快,他就看到青水楼外的街道上,有大批衙役跑过,奔赴北城门方向。
“开始了吗?调虎离山……”
姜臣见状,心中想道。
也就是在这时,南城门也是亮起了一道火光。
紧接着,是东城门和西城门。
就这样。
陵城四座城门皆是有冲天火光升起。
滚滚硝烟,迅速弥漫,掩去了大半的明月。
四大城门接连失火,终于是让狱卒们意识到了不对劲。
“陵城要乱了,有歹人作祟!”
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狱卒开口。
“多半是这样的,四大城门尽皆失火,大批衙役被引开,这怕是调虎离山之计,有人想对内城动手!”
胡方附和一句。
听见这话,众人面色一变。
“在下妻女还在内城赏灯,得去带她们离开,几位,告辞!”
说罢,一名狱卒匆匆朝着厢房外走去。
此后,在场的狱卒接连离去。
他们在陵城,基本上都有家人亲眷。
看到有祸事将生,不敢怠慢。
转眼间。
整间厢房,就只剩下姜臣和胡方二人。
“姜臣大哥,你打算怎么样?”
胡方迟疑问道。
“我在城中并无亲眷,还是留在青水楼。”
姜臣说道。
“如此也好,我有位叔父还在城中,是我父亲生前的好友,于府衙做事,今夜被邀请去了城守府晚宴,共度元宵,不知他们是否察觉?”
胡方似乎有些担心。
“我们这些人都能发现得了,在这陵城手眼通天的城守,必然也能察觉。”
“如今被调去灭火的衙役,不过是普通人,真正的精锐,还在内城。”
“说起来,城守府可比我们这里安全多了,有内息高手在,大可不必担忧。”
“眼下保证自己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姜臣摇头道。
“说来也是,倒是我过虑了!”
胡方平静下来,长舒一口气。
姜臣默默地看了一眼胡方。
看得出来,后者其实并不太过挂虑那位叔父。
否则的话,从一开始,胡方便赶过去了。
至于那位所谓的叔父,怕也是不太待见胡方。
不然今日城守晚宴,必会带着胡方过去,结交一些城内的权贵。
“敢在城内四处纵火,必然是悍匪之流,考虑到最近陵城时态平静,唯有我们地牢那边……”
“姜臣大哥,你说会不会是那位黑风寨三当家,引来的这场祸乱?”
胡方又问道。
“这就无人知晓了!”
姜臣摇头。
可就在这时,他面色忽然一变,目光一凝。
下一刻。
青水楼忽然传来几道破窗声。
随后,便是一连串的尖叫声。
狱卒们虽然离去,但几位青水楼的少女,却是留了下来。
听见房外传来的动静,有少女想开门一探究竟。
然而,姜臣却是先一步挡在门前。
“楼内有歹人,出去便是找死。”
姜臣并不是一个怜花惜玉的人。
这几个少女死不死,他不在意。
他只是不想让这几人将麻烦引来。
也就是在这时。
门外过道传来一阵打斗和惨叫声。
“我乃是陵城城守之子,你们是何人?”
随后,又有一句呵斥声传来。
“陵城城守之子,找的就是你!”
打斗声并未停止。
双方仿若是势均力敌,都不止有一两人。
房门的窗纸上,时不时有黑影快速闪过。
“陵城城守之子?”
胡方闻言,和姜臣对视一眼。
随即又看向那扇房门,似乎内心在挣扎着些什么。
姜臣又岂是看不出胡方的意图?
陵城城守之子,可不是一个小小的狱卒,在平日里能够接触到的人物。
即使有所接触,胡方这样的小人物,也很难给对方留下什么印象。
今天,是个好机会。
但就门外的情况而言,绝对隐藏着无比巨大的风险。
稍有不慎,那便是万劫不复之地。
当然。
现在在做选择的人,是胡方。
姜臣完全可以撒手不管。
但他和胡方相处,也有将近一年的时间。
不管对方抱着怎样的心思,交情还是有点的。
想了想。
姜臣还是开口劝了一句,道:“门外火大,还是先等等,等火灭了再走也不迟。”
言外之意,很是明了。
胡方是个读书人,怎么会听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