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即便是在建文时期,方孝孺的所谓帝师也只是一个名头,他真正的编制名称是文学博士,比起朱棣这个可差远了。
然而即便是这样优厚的许诺,方孝孺依然无动于衷。
方孝孺面色颓丧,缓缓摇头道:“孝孺本只是乡间一寒儒,蒙受君恩入京,不知天高地厚参知朝政之事,结果只有误君误国,如今唯愿抱守残躯以待天年,望……陛下成全。”
方孝孺话里是不容置疑的拒绝,但在坐的方家人却心怀激荡,一个个把眼睛睁的老大。至于姚大和尚,更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种被天降大饼砸中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因为方孝孺这一声陛下,叫的是朱棣啊。
这是建文旧党领袖方孝孺第一次承认朱棣的皇位,对于朱棣、对于现在还处于混乱之中的大明朝廷真的太重要了。
至于方家人会因为方孝孺不受官职而感到遗憾吗?遗憾是有的,但绝对谈不上失望,官职这个东西对于普通人是一切,对于方孝孺只是锦上添花。
君不见明末的水太凉钱谦益同志,那家伙被革职以后可是白身一个,影响他成为东林领袖了吗?
对朝政的影响力,对天下读书人的凝聚力才是方孝孺真正的力量,高官厚禄对于这种人只是撒撒水,垂手可得。
东厅的一切并没有变化,但每个人都感觉到原本沉闷的气氛就在这一瞬间破开,有一种久旱的鱼终于得入大海的轻松。
姚广孝努力压住内心的激荡,宽大僧袍之下消瘦的躯体仍然止不住的微微颤抖。
少顷沉默,姚广孝忽然拿出了一个连方愈都没有想到的东西:
“逊志先生,燕王有意集大明智慧,不怕耗费十年之功编撰一部《文献大成》,此书册将汇集古今图书,预计将达两万卷……”
姚广孝正在说的《文献大成》就是之后的永乐大典,这是一本……怎么说呢?这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一个符号,感叹号。
永乐大典全书包含目录一共有22937卷,约合1 3.7亿个文字,动用的编撰人数累计达到3000多人。它包含了中华诞生以来所有重要的经史子集、天文成就、地理勘探、工艺技术、农业技术……名副其实的包罗万象。
永乐大典成书350年以后,雍正的广西巡抚、直隶总督李绂在翰林院窥视了一眼,称它为“宇宙之鸿宝”。
后世的日不落帝国在《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毫不掩饰的称它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呃……你肯定想问这样的书它去哪了,怎么我们都没见到。
副本在嘉靖年间宫中失火烧掉了,正本的文史部分被我大清第一时间毁掉了,剩下的被死死锁在翰林院,然后搬到圆明园当古董充面子。
再就是大英帝国带着八国联军冲进来,抢回家当成了他们的国宝。
就是这样一本注定要千古留名的书,如今朱棣把它许给了方孝孺,历史上本来的编纂官是永乐第一才子解缙。
“……请逊志先生领衔编纂,担任此书总裁。”姚广孝躬下腰,很诚挚的邀请到。
这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好事,方孝孺也无法拒绝这个邀请,最终还是矜持的点头了,并且“顺便”答应了在登基大典那日为朱棣起草即位诏书。
衍圣公为了起草即位诏书眼巴巴的跑来京城,如今看来只有玩泥巴的份了。
皆大欢喜啊。
这代表着方孝孺和朱棣和解,也是建文旧党和靖难功臣的和解,一边的官位和富贵保住了,一边的皇位彻底坐稳了。
众人纷纷离开东厅,喜形于色,心满意足。
只有方愈冷眼旁观,心中不断感叹:都是北影高材生,都是实力派戏骨啊。
方孝孺装模作样那么多天,等的就是姚广孝亲自来劝,等的就是他开口请方孝孺上奉天殿参加登基大典。
那天整个大明朝最有身份的人全部到齐,还有朝鲜、琉球、东南亚、南洋等国的使者济济一堂。
这就是方先生梦寐以求的时刻,他会当着所有人的面把朱棣骂个狗血淋头。
再说道衍和尚姚广孝,他真的在乎天下流民吗?在乎天下流民你特么还心急火燎的怂恿朱棣起兵?
他这个慈悲为怀的出家人,毁在他手里的人命和欧洲某个美术生差不多。
姚广孝是朱棣的功臣,也是方家的功臣,大伯方孝闻和老爹方孝友领着一帮小辈屁颠屁颠的送他出府,一路上引经据典妙语连珠,把姚广孝夸成了一朵娇艳的狗尾巴花。
“呵呵,孝孺松了口我们也不必作态了,明天一早我俩兄弟就把劝进表送进宫,虽然晚了点但这是我方家态度,不能不表。”大伯方孝闻老脸堆笑,乐呵呵的说。
听他这话就知道,给朱棣的劝进表肯定早就准备好啦,这是顾及方孝孺的态度呢。
方孝友点头赞同,道:“我这就回去动笔,不止我俩老兄弟,还有中宪等方家小辈也有大礼要敬献陛下,这次的事,真是多亏道衍大师了!”
姚广孝心情大好,连连称不敢不敢,美男子方中宪等方家小辈昂头挺胸,对于自己将要敬献的“大礼”很有信心。
方愈一晚上没说话,这时候终于开口提醒道:“大伯,爹,明天上表一点都不晚,不过不要赶早,最好等下午皇帝到了孝陵,在孝陵上表最合适。”
“哦?”方孝闻和方孝友皆是一愣,然后恍然大悟,摸着胡子大笑道:“是极是极,在太祖陵前昭告天下,受众臣劝进表最为妥当!”
大伯方孝闻还因此对方愈刮目相看,虽说侄儿总出胡作非为之举,但关键大事一点也不糊涂,不愧是我方家人啊。
听到大哥方孝闻夸赞儿子,方孝友猝不及防之下险些落泪,天可怜见,我儿子真的长大了!
两兄弟摸着胡须老怀大慰,众小辈意气风发,没有人注意本来笑眯眯的姚广孝忽然脸色铁青。
众人齐齐鞠躬送别大功臣,马车在方家人的目光中缓缓过了贡院,又过了护城河驶进了通济门不见了。
姚广孝没有护卫也没有官派的仆人,驾驶马车的通法小和尚是庆寿寺来的,年纪小却有一种遇事不紧不慢的特质(就是反应比较慢……),被姚广孝一眼看中。
这会通法如往常一样虚抬马鞭,只在旁边打出些声响驱赶马车,老马对这种伎俩嗤之以鼻,继续不紧不慢的在青石板上踏着碎步。
“快!加快速度!”
马车刚拐进通济门,车厢里的姚广孝忽然跳出来,一把抓住通法的肩膀暴喝道。
通法小和尚都被吓傻了,这个动作凶狠、额头暴青筋的人真的是我道衍师叔么?
“给我抽!用力抽!”姚广孝恶狠狠的指着马鞭骂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