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零六章 方腊无意招安(1 / 1)秀才会武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高氏执掌大理国近百年,无论在地方还是在朝堂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力量。

如今,国主段正严试图借助太平军的力量将高氏连根拔起,然而,反应过来的高泰明很快便反戈一击:段氏答应太平军的,高氏同样可以答应,而且可以做的更多、更好。

做狗而已!

只要高氏可以存活,只要高氏可以报仇雪恨,高泰明愿意做方腊的一条狗!

有了这样的决断,高泰明很快便与司行方达成了协议,双方化敌为友,共讨段氏,事成之后,高氏大理将认吴王方腊为宗主,若吴王有诏,高氏在所不辞!

相对于段氏的条件,很显然,高氏跪的更为彻底,这也是司行方果断调转枪口的原因之一。

于是,在无人察觉之际,太平军与高氏兵马悄然联手。

由于事发突然,段氏兵马未及防备便被联军杀了个措手不及。

此番,高泰明没有半点留手,更没有半分保存实力的想法。

段氏与高氏彻底撕破了脸,只有一方消失,另外一方才会彻底收手。

一时间,大理战乱再起。

即便太平军战力超群,可是在大理这等地形地貌极其特殊的地方,还是很难发挥出一锤定音的效果。

好在真正上阵厮杀的多是高氏兵马,这才让太平军的损失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西南边陲烽烟再起,一骑骑快马正将战报传往北方。

此时,在江宁府的童贯心急如焚。

自从方腊自立吴王以来,宋廷的使者在江宁府便成了一个巨大的笑话。

如今,方腊已然占据了半壁江山,这时候还想用赐婚、封王等手段来使方腊北上击辽,显然是痴人说梦。

可是,皇命不可违,童贯在战场上损兵折将,已经不被皇帝信赖,这要是连招安一事都做不好,只怕等待他的一定是极其悲惨的结局。

为此,童贯多次求见方腊,却始终不得其门而入。

如今的方腊,早已经不是青溪起义之时的方腊了,双方地位易转。

最重要的是,方腊有足够的底气来拿捏童贯!

现在,有求于人的是童贯!

走投无路之下,童贯重金收买了梁红玉的兄长,试图让梁红玉为其美言几句。

谁曾想,梁红玉严词相拒,并且正告自家兄长:军国大事,吴王自有决断,若兄长私相授受,试图以己牟利,以后便不要再见了!

外戚这一条道走不通,童贯只能去求见方肥。

方肥倒是大大方方见了童贯,“童相公可是为招安一事而来?”

童贯没想到方肥如此直接,稍一愣神,最终还是微微颌首,“不错,我已然在江宁耽搁了半月之久,刚开始方公还愿意见我,现在却连面谈的机会都不给我,方贤弟可知其中究竟?”

方肥咧嘴笑得:“童相公心知肚明,又何必问我?”

童贯有些尴尬,“还请贤弟指点迷津。”

“我太平军势如破竹,想要什么,自可挥兵取之,换句话说,童相公,朝廷和谈的诚意不足,即便吴王见了你,你又能拿出什么条件出来?没有足够的条件,吴王又怎么会答应和谈?又拿什么来说服数十万精兵强将?”

童贯是何等的聪明,他当即明白,方肥这是话里有话,对方必然得到了方腊的首肯,特意来传话了。

“依贤弟之见,朝廷该如何行事?”

“其一,将官军降卒的家眷送到江南,让他们家人团聚;其二,京东东路、河北东路撤出所有兵马,作为缓冲区,为此,太平军可以出师北上,收服燕云;其三,听闻皇九子颇为聪慧,不若让其在江宁待上一段时日!”

童贯听得眼皮急跳,第一個条件还好,不过是些许收买人心之举,便是准了方腊也干系不大,可第二个、第三个条件就有些耸人听闻了。

河北东路与京东东路扼守汴京门户,若是撤兵收缩,宋廷岂不是无险可守,只能任由方腊拿捏了?

至于赵构为质一事更是荒谬至极,如若朝廷真的如此行事,只怕官府将颜面尽失!

童贯叹了口气,“看来方公无意招安,所以才出此下策。”

方肥不置可否,连番征战之下,太平军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即便面对闻名天下的西军,太平军依旧有战而胜之的能力。

既然如此,那还招安做什么?

童贯最终还是未能完成招安的任务,他忧心忡忡地返回了汴京。

甫一入城,皇帝赵佶便召见了童贯,“方腊意欲何为?”

“此獠无意招安,猖狂至极”

赵佶深吸一口气,强忍着怒意,“他是怎么说的?”

童贯以身伏地,颤抖着说道:“微臣没能见到方腊,不过,他麾下的方肥却转达了方腊的要求。”

“讲!”

“方腊开口索要降兵家眷”

赵佶不动声色,这个条件倒是可以答应下来,朝廷别的不多,就是人丁多,便是送他几万口也不妨事,不过,他明白,真正为难的要求应该还在下面。

“方腊打算出兵燕云,但条件是官军从河北东路、京东东路撤出”

“绝无可能!”

这个条件赵佶尚未开口,王黼已然出言拒绝了。

但凡有点常识之人,都明白河北东路、京东东路对于汴京的重要性。

如今,太平军已过江北,长江天险已然失守,全靠数路兵马扼守坚城要道才不至于被太平军长驱直入。

可如若撤回两路兵马,岂不是自缚手脚,将生死交予他人手中?

赵佶冷着脸,“继续说!”

“方腊还想让皇九子为质”

“此獠好大的口气,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堂内诸臣怒不可遏,一时间,大放厥词。

可是,赵佶听得明白,没有一人敢自告奋勇,领兵剿灭方腊。

真是悲哀啊!

满朝士大夫,满口仁义道德,可到头来,却无一人能迎难而上。

这便是朕的大宋吗?

一时之间,赵佶有些心灰意冷,“方腊狂妄,招安一事就此作罢,不过,贼人势大,如何破敌诸位可有良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