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章 只有出错的臣 没有出错的皇帝(1 / 1)秀才会武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皇帝与道君皇帝相比,显然更容易听人劝谏。

不过,李纲是个得寸进尺的主,“还请圣上移驾宣德门,以定军心。”

宣德门是唐朝汴州城鼓角门,历经五代直至北宋,门道也由原来的两个,扩展到现在的五個。高大的城门楼,不仅是显示皇权至上之场所,也是表演北宋时期“君民同乐”之舞台。

李纲之所以选择宣德门,是以为这里更适合“彰显”天子威仪。

赵桓满心不愿,可又拗不过李纲,只能象征性地讲了几句话,“诸位将士,朕就在这汴京,与诸位共守皇城!”

话音一出,禁军纷纷高呼:“吾皇万岁!”

李纲与吴敏可不会放弃这等提振士气的机会,他们在城楼上大声宣读着讨寇檄文。

每念一句,下方的禁军都会高声呼喝。

最终,皇帝此行圆满功德圆满,大功告成,而李纲并未收手。

为了稳住民心,确保城内官员不再遁逃,李纲假传圣旨,关闭汴京城门,严禁出入。

此举引来诸多不满,可新皇登基,李纲、吴敏又是新晋红人,达官贵人根本不敢去触霉头。

就这样,汴京被弃城的隐患暂且消除了。

然而,如何守住汴京也成了一个问题。

由于承平已久,汴京城内缺乏守城器械,饶是将作监拼了命的赶工,却还是相差甚多。

要知道,汴京周长五十里一百六十步,有十二个陆城门以及八个水门。

在这么长的城墙上,想要布置足够的器械,绝非三五日就能够完工的。

汴京城内负责城墙修缮及武器供应的京城所便接连告苦,由于道君皇帝修筑城墙的时候,不考虑实用性,将城墙建造的美轮美奂,致使城墙丧失了大半的防御功能,就连塔楼都拆卸了不少。

要知道,塔楼非但可以防御敌方的弓矢,还可以增加己方射手的射程,是守城的一大利器。

若是没了塔楼,守城一方等于自断一臂。

可若想将塔楼补充完毕,起码需要万名工匠劳作半个月!

最要命的是,城东新宋门外,有一处樊家冈,这里靠近皇家禁地,在开掘护城河的时候宽度、深度都不达标。

若太平军得知这点,必会率军来攻。

怎么办?

李纲已经与太平军有过数次交锋,他深知方腊的太平军绝非等闲之辈。

为了争取时间,在征得皇帝同意后,李纲派出何灌死守东明。

东明隶属开封府,距离汴京不过百十里。

如果何灌能够在东明多守一些时日,李纲便能在汴京多做一些准备。

守城工作千头万绪,偏偏汴京已经百十年未能遭遇过战事了。

这里的百姓过关了安稳日子,根本不晓得该如何应对战事。

为了守住汴京,在何灌带领一万五千兵马前往东明之后,李纲开始了全城总动员。

城内的六万兵马在李纲的安排下,每面城墙都有一万五千人,而为了提供辎重、后勤保障,又为其配备了三千多人的青壮以及厢军。

除了守城的兵马之外,李纲手中还有两万人马的战略预备队,这些人属于机动力量,一旦何处出现危机,他们便需要第一时间冲上去查缺补漏。

完成上述布置之后,李纲自认为统兵作战的能力远逊于种师道,因此,他特意去寻种师道,将自己的种种布置和盘托出,随即说道:“种相公若有指点之处,一定莫要推辞!”

种师道叹了口气:“损兵折将之人,本不该指手画脚,不过,若是李右丞不嫌污了耳朵,种某确实有一点浅见。”

李纲抱拳行礼,“还请种相公教我!”

“守城必守粮,其余各处暂且不谈,城东水门外的延丰仓必须重兵把守,否则,一旦城内缺粮,岂不是让贼人趁虚而入?”

李纲深吸一口气,“相公言之有理,某这便增派五千人马看守延丰仓!”

整个汴京的仓库一共有近六十处,其中延丰仓储存的粮食规模最大,官方统计其中栗豆数量超过四十万石。

如果能够保住这批粮食,日后即便勤王兵马抵达,汴京也不至于无粮可用。

种师道见李纲态度诚恳,当下又给出一条建议:“我听说城东的樊家冈地势颇高,而且护城河又窄又浅,右丞应该在那里增加些人手。”

李纲从善如流,“好,某再抽调两千兵马过去!”

一番谈论之后,李纲见种师道打了个哈欠,当下便识趣地离开了

途中,李纲的侍从很是不忿,“右丞,种师道如今无兵无权,为何要对他如此礼遇?”

李纲摇了摇头,“种相公之败,非战之罪,便是我,不也遭遇一场大败吗?”

“可右丞如今大权在握,种师道未免有些太过托大了”

“闭嘴,种氏满门忠烈,更是西军的擎天一柱,不可小觑!”

西军虽然接连折损,已然到了伤筋动骨的程度,可种氏一族扎根西北近百年,早将当地经营的滴水不漏。

李纲今日拜访种师道,一方面确实是为了寻求指点,另一方面也是打算试探后者的心思。

大敌当前,如果汴京真的守不住,皇帝外逃之际,说不定还要靠种师道这张老脸。

……

就在李纲整编兵马,整顿防务的时候,一名太学生纠集同学开始发难,他将道君皇帝宠信的臣子蔡京、王黼、童贯、李彦等六人称为“六贼”,上书请求皇帝将其诛杀。

陈东上书是这么说的:“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创开边隙。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

吏部员外郎余应求公然附和:“欺君妄上,专权怙宠,蠹财害民,坏法败国,奢侈过制,赇贿不法者,蔡京始之,王黼终之,则京之罪大於黼审矣。”

一石激起千层浪,朝廷在军政外交上接连失利,早已让汴京人人憋了一股气。

如今,“六贼”一出,百姓群情激奋。

自古以来,只有出错的臣子,哪有出错的皇帝?

怪不得百姓的日子越过越苦,怪不得大好盛世说说乱就乱,原来是朝廷上有奸人啊!

杀、杀、杀!

必须将六贼杀之而后快。

太学生纷纷响应陈东,再度联名上书,请求诛杀六贼。

赵桓得知之后召集重臣,商议此事:“诸位,陈东上书,列数王黼等人之罪,朕该如何决断?”

自从赵佶逃走之后,王黼便被免除了宰相的职务。

免职之前,其实王黼有机会逃出城外,可他却不相信向来孱弱的赵桓会做出秋后算账的事情,再加上王黼对权力的向往,使得他丧失了遁逃的机会。

眼下,宰相李邦彦可不会放过痛打落水狗的机会:“圣上,民意不可违,大战在即,必须稳住民心,否则容易为贼人所趁!”

赵桓犹豫不决,“吴少宰,你意下如何?”

吴敏刚刚由门下侍郎升迁为任龙德宫副使,迁知枢密院事,拜少宰,也是新皇继位的班底之一。

作为既得利益者,吴敏自然要为赵桓谋求更多的利益,“圣上,道君皇帝两道罪己诏并未稳住亿兆子民,反而让朝廷权威受到质疑!这既非道君皇帝的过错,更不是圣上的错!”

赵桓瞪大了眼睛,他虽然不认同赵佶的所作所为,可同为父子,自然不想赵佶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少宰且详细道来!”

“道君皇帝深居皇城,安知天下事?正如朱勔借花石纲谋取私利一般,君王无过,一切的祸乱恰恰是臣子的错,王黼身为太宰,理应一心为国,殚精竭虑,可臣听闻王黼检括天下丁夫,计口出钱,得钱六千二百万缗,俱入私囊,除此之外,此人之劣迹罄竹难书,值此国家危难之际,理当依法处置!”

赵桓长出一口气。

早在做太子的时候,因为郓王赵楷更受道君皇帝宠爱的缘故,王黼便暗助赵楷谋夺太子之位,后来皇孙赵谌诞生,皇帝赐赵谌为节度使、崇国公,谁曾想,王黼又出来作祟,他认为赵谌只能任观察使。

在王黼的煽动下,赵谌被罢黜了职位。

这可是大仇!

眼下,终于有了报仇雪恨的机会,赵桓第一次觉得做皇帝也挺好的,“既如此,为平民愤,传召开封尹聂山,令其全权审理王黼、李彦贪赃枉法一案!”

“遵旨!”

聂山与王黼之间的矛盾,朝堂之上众人皆知。

眼下,王黼落到聂山手中,料想罪责难逃。

汴京城内暗流涌动,王黼、蔡京一党人人自危,为了逃脱罪责,他们带着大量珍宝四处走动,甚至有人请托到了吴敏、李纲身上。

吴敏倒是应承了几份请托,可李纲却以军务繁忙、无暇顾及为由一概推辞。

当日,开封府便从王黼府邸中查抄出数以万亿的金银财宝。

消息传出,百姓奔走呼告,“国朝除此大贼,大快人心矣!”

皇帝赵桓惊奇地发现,只查抄了王黼、李彦两座府邸,库房竟然充盈起来。

这要是继续查抄下去,岂不是连犒赏大军的赏钱都有了?

赵桓带着这样的念头辗转难眠。

同样难以入睡的还有抵达东明城的何灌。

何灌本是童贯麾下,在边关历练多年,有着丰富的战阵厮杀经验。

此番带兵增援东明城,何灌已经做好了殉国的准备。

可抵达之后,何灌才发现情况比预想中的还要复杂。

小小的东明城内挤满了逃难的外地士绅,他们与无处可去的溃卒一道成为东明城最大的隐患。

外地士绅还好,他们带着全副身家,无论是住店还是采买吃食,他们都能掏出钱财。

可溃卒就不同了,他们好不容易从战场上逃出来,有的连甲胄、武器都丢了,指望他们花钱采买,无异于痴人说梦。

没有钱,溃卒就买不到吃食。

然而,人总是要填饱肚子的。

为了一口吃的,溃卒与店家发生了冲突,斗殴的规模不断扩大,甚至演变成一场打砸抢的暴乱。

何灌入城所要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烂摊子。

城内的县令、守将根本弹压不住。

溃卒外战外行,内战却内行的很。

不少人甚至叫嚣着“老子打不了贼人,难道还收拾不了你?”

太平军的哨探已经到了东明城外,再乱下去,岂不是给了贼人趁虚而入的机会?

何灌阴沉着脸,下达了格杀令:“传令下去,所有人马即刻入城,但凡有烧杀劫掠之辈,当场格杀!”

“诺!”

随着大队人马不断入城,城内的躁乱逐渐止住了。

然而,外来士绅与城内住户的矛盾却越发紧张起来。

东明城内粮秣不多,原本士绅到来之前,物价还是正常水平。

可随着太平军封锁粮道,彻底断了东明的补给,城内的粮价一日三升!

外来的大户兜里有钱,完全不慌,可本地的贫民百姓就不同了,物价上涨之前,他们便苦苦挣扎在死亡线上,如今物价一涨,百姓当即没了活路。

何灌的出现,只是将大火强行捂住了。

然而,大火下的烈焰依旧在蓄势待发,只等着一个合适的机会便要喷薄而出!

“可惜,太可惜了,如果何灌再晚到一会儿,这东明城就彻底乱了!”

“天不遂人愿!不过,我听说何灌兵马不多,他想要守住东明城,势必还要从官军溃卒身上想办法,这便是咱们的机会!”

武德司的刘鹤与同伴潜伏在东明城,城内的第一场躁乱就是他们引起的。

本以为可以一举夺城,为大军进抵汴京创造条件,可何灌的出现完全打乱了他们的机会。

大好局势毁于一旦!

何灌下手太狠了!

若非刘鹤一行未参与打砸抢,说不定也被官军杀掉了!

怎么办?

思来想去,刘鹤决定继续从城内的粮食着手!

百姓吃不起粮食是既定事实。

今日畏惧何灌之威,百姓们只能强忍怒火。

可明日呢?

如果明日依旧没人分发粮食,城内百姓必然生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