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垦师出现逃兵的事情,是朱棣告诉他的,刘斌收到消息,马上就飞到了京师。
在京师南苑机场落地后,一行人立刻坐车前往京师大营。
这次跟来的还有定国公徐景昌,朱棣身边的小太监樊忠,锦衣卫指挥使纪纲。
徐景昌现在是刘斌的副驾驶,刘斌走到哪,他就跟到哪。
小太监樊忠是朱棣派来的眼睛,看完之后回去要给朱棣汇报,纪纲是朱棣派来协助刘斌处理农垦师哗变的。
几人来到京师大营的时候,那些汇聚在这里的十几万农垦士兵正在闹腾,外围则是朱棣的亲军卫所在警戒包围,十几万人此起彼伏的喧哗,听的刘斌脑袋都大了。
他们刚进军营,隆平侯张信就迎了上来。
张信已经被朱棣封为了奴儿干总兵,这次率领农垦师前往奴儿干屯田的就是他。
他是侯爷,也是将军,让他去奴儿干屯田,他是没什么意见,反正他一个将军又不可能亲自种地,但是士卒却不愿意去,甚至开始哗变。
此时张信也是焦急不已,见到刘斌过来,立刻热情相迎。
“哎呦,霄国公啊,你可算是来了,你要是再不来,我都快压不住了,大夥实在是不愿意到那么苦寒的奴儿干去屯田,你看这可怎么办?”
刘斌见状直接反问道,“隆平侯,先不说那些兵,你这个奴儿干总兵自己是什么态度?”
张信闻言顿时苦笑不已,解释道。
“陛下起兵靖难之初,最难的时候,就是我跟着陛下攻占的大宁,拿到的宁王兵马,后面跟着南下,我一路冲锋在前,连应天府的金川门都是我打下来的。
“陛下让我去哪我就去哪,不就是去奴儿干屯田吗,还能比上战场厮杀困难?你说我能有什么态度?”
刘斌点点头,“只要你这个带头的将军不反对,那就好办了,纪指挥,麻烦你让锦衣卫,从下面挑五百士卒上来,各卫所最少挑一个,谁喊得最大声,就把谁叫上来。”
纪纲闻言皱了皱眉,“五百?是不是有点多了?”
张信也被吓了一跳,连忙劝道,“霄国公,杀人立威,数人即可,连杀五百,士卒会造反的!”
刘斌无语地翻了个白眼。
“谁特么说我要杀人立威了,我是想亲自问问他们有什么不满,我亲自来解决,你下去叫人,直接告诉他们,有什么问题来问我,我要是还不能解决,他们愿意去哪去哪,放他们回家都行。”
纪纲这才明白刘斌的意思,立刻安排手下去挑人。
很快就有五百人,不情不愿的被锦衣卫带到了校场前面。
刘斌对张信小声说了几句,不远处,轰轰轰三声炮响,场中顿时安静下来。
见没人再闹腾,刘斌拿了个电喇叭,站到皮卡后车斗里,看着面前的五百人,举着喇叭对他们说道。
“刚才,就你们喊得最大声,有说这的,有说那的,但是你们站的太靠后了,我听不见。
“实话告诉你们,给陛下出主意,让你们去奴儿干屯田的,就是我!”
众人闻言顿时就对刘斌怒目而视,好啊,原来罪魁祸首就是你啊!居然让我们去奴儿干屯田,这简直就是把兄弟们往火坑里推,这不是存心想让兄弟们死吗?
虽然大家都瞪着眼看着他,此时却没一个人敢说话。
将军讲话也就那个套路,都被当成刺头叫到前面来了,再单独顶撞国公,怕不是要被当成典型杀头立威。
这个时候就听刘斌继续讲道。
“本来吧,我是想带你们去奴儿干发财的,结果这个不愿去,那个也不愿去,都说说吧,都因为什么?
“我是真想不明白,你们种那十几,几十亩地,往上,要给朝廷纳粮,往下,要给你们的军官送礼,你们就守着那么点田,家里都有几口人?都能吃饱肚子吗?
“你们这里,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军户,一人是军户,子子孙孙都是军户,连科举做官都考不了,这日子过的有甚奔头?无非子子孙孙种地纳粮,受你们头上的军官地主欺压而已。”
刘斌这话一说,底下终于有人破防了,嘴唇哆哆嗦嗦,脸憋得通红,想要说什么,但上面的刘斌还没停。
“我不知道你们家里都是什么情况,但想来没有多少余钱,各位兄弟,有谁能告诉我,你们家的缸里还有多少米?你们家里有多少余钱?兄弟姊妹全都有衣裳穿吗?
“哦,我还看到有许多年轻的小兄弟,你们都讨到媳妇了吗?有钱起新屋了吗?”
众人闻言,各个骚动不已,刘斌的话句句如刀,直往他们心里捅,结果刘斌还在那得吧起来没完,终于有人忍不住出声了。
一个青年汉子大声喊道。
“上面这位公爷,你说这话有甚意思,明知道俺们都是军户,还故意说这些作甚,存心羞辱俺们是不?”
刘斌闻言顿时看向那人,无语道,“我羞辱你们作甚?难道我说的不是事实?”
那汉子却感觉倍受侮辱,这回也豁出去了,再次问道。
“那你说这有甚意思,难道俺们跟你去了奴儿干,这以后就不是军户了?”
刘斌见状直接伸手指向他,“刚才说话这个兄弟,你叫什么?”
“俺叫李胜,要杀要剐尽管来,反正俺爹娘都死了,俺家就俺一个,今天也不用怕你。”
刘斌更加无语,“我杀你作甚?!”
他看向下面的众人,一脸郑重的说道。
“我相信刚才这位李胜兄弟的问题,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你们肯定都是这么想的,那我现在就告诉你们,你们都听好了。
“陛下特别开恩,凡是去奴儿干屯田的农垦师士卒,你们这些人仍然是军户,但从你们的孩子开始,一律转为民户!
“你们这些人就不要想了,但你们的子孙,以后想继续种地就种地,想读书科举就去科举,只要你们不造反,不犯法,你们的子孙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
“想让子孙脱离军籍的,有本事的,就去奴儿干多种地,多生孩子,都听明白了没有?”
哗——
此言一出,下面的五百人顿时就议论纷纷了起来,就连后面大部队靠前的,也听到了这个消息,十几万人越传越广,再次骚动了起来。
明朝的军户是什么?就是每家必须出一个人当兵打仗,凡是军户户籍的,爹战死了,儿子就得补上,儿子死了兄弟补上,儿子都死光了,那就从侄子里面挑一个补上。
一人是兵,全家都是兵,他们平时屯田种地,战时从军打仗,子子孙孙,生生世世都没有出头之日,以至于军户逃亡的越来越多。
此时却听到去奴儿干屯田,子孙就能转成普通的民户,一些人顿时就不怎么反对了,甚至有些人开始向往。
仅仅是一个户籍政策的改变,哪怕还不是给他们的,而是给他们后代的,就这就能瞬间拉拢一大批人,从这就能看出来,大明的户籍制度有多扯淡。
改,必须改,但也不能改的太激烈,军户迟早全都要改成民户,卫所制也要改成募兵制,但这不能一下子全变过来,必须有一个过程。
迁徙农垦师就是个机会,只要愿意屯田戍边开荒的,一批一批的调过去,迟早能把军户全都改革掉。
听到刘斌这话,下面顿时又有人举手高呼。
“公爷,你说这话是真的吗?俺们家里的娃真能改成民籍,读书科举?”
刘斌闻言立刻又举起喇叭,“注意我说的话,是去奴儿干屯田,才能给子孙退军籍,不去奴儿干的,凭什么给你孩子改籍?朝廷只是让你去奴儿干屯田种地,又不是让你打仗卖命,这都不肯,朝廷为啥要给你优免?”
众人闻言安静了两秒,顿时又有人喊道。
“霄国公,俺们都是种地的,听说要俺们去奴儿干开荒,开荒是会累死人的,可你还说是带俺们过去发财,怎么发财,这还不是骗兄弟们去卖命吗?”
刘斌直接指着他,“你叫什么?”
“俺叫崔武,霄国公有何要讲?”
刘斌再问,“你是哪里人?你家有几亩地,有几口人,种的粮食吃得饱吗?”
崔武闻言也不怯场,再次喊道,“俺是河间府人,家里算上俺爹俺娘,兄弟姊妹,一共六人,有旱田37亩,一年两季麦粟,尚可温饱。”
刘斌听完举着喇叭再次看向众人,大声喊道。
“都给我听好了,我不管你们家里有多少田,只要愿意去奴儿干开荒的,新开垦出来的地,每人一倾,都给我把耳朵支楞起来,听清楚了,按人头算,每个人一百亩,还是能种稻子的水田!
“有人说没种子,不要担心,朝廷直接给你们发种子,听清楚了,种子是直接发给你们的,不是借,也不用你们还!
“开荒第一年的粮食,农具,御寒的衣服被子,全都白给你们,但是房子要你们自己盖,不过那边的木头有的是,有力气的就自己去砍。”
众人闻言全都瞪大了眼睛,一副不可思议的模样,朝廷这是疯了吗?为了在奴儿干开荒,居然这么大方?
如果真的能给一百亩种稻子的水田,那就是把这条命搭上也值啊!
大不了自己拼出命去开荒,到时候多生几个娃,那这地也能留给自己的娃啊,用一条命给家里换百亩水田,真死球了也不亏啊。
有些人立刻就心动了,但还有人觉得这里面有猫腻。
开始那个李胜又跑出来问道。
“霄国公,朝廷白给我们开荒的粮食和种子,还给衣服和农具,这么下血本,不可能什么都不要吧?是不是这百亩水浇地,以后的赋税特别重?”
刘斌闻言简直忍不住给这人比个大拇指,兄弟,你特么可太会挑重点了。
于是就听刘斌继续说道。
“李胜兄弟是吧,你家是旱田还是水田?一亩能产多少粮食?”
李胜见这位国公好像还真没要杀人的意思,还那么好说话,也渐渐放开了胆子。
“俺家都是旱田,种粟米和冬麦,一亩地冬麦能得一石多,加上粟米,一亩地每年种两季,能得粮两石。”
刘斌闻言暗自点头,北方明初的旱田亩产也就差不多是这样了。
于是他再次高声喊道。
“我不管你们家里种的是旱田还是水田,也不管你们家的地一年能种几茬庄稼,我也不跟你们说这百亩水田要交多少税。
“反正你们都给我听好了,你们自己也清楚,奴儿干是苦寒之地,那里的田一年只能种一茬粮食。”
哗——
众人闻言再次喧哗起来,纷纷有一种被忽悠了的感觉。
你特么一年只能种一茬,那这一百亩还有个屁用,这不就相当于两亩地变成南方一亩地了吗?直接缩水一半,变成五十亩了。
如果只是为了五十亩,跑那么远去拼命开荒,这值不值得就有待考虑了。
然而还不等有人提出质疑,就听刘斌继续喊道。
“奴儿干的田,一年只熟一季,但是!都给我听好了,你们要是种麦,每亩我给你们留够两石麦,剩下的全是朝廷的。
“你们要是种稻,每亩我给你们留足三石米,剩下的都得给朝廷交上来。
“所以你们也别问我到底要交多少税,你们的地,纳粮就这么算!”
哗————
这回底下的人直接炸了。
卧槽,朝廷这是疯了吧,北方的田里,一年亩产总共就那么多,北方的旱田,冬小麦和夏小米轮作,一年两熟,每亩得粮大概两石,两季加起来就是三百多斤。
中原的水田,有稻麦轮作的,靠南一点也有种两季稻子的,但是两季粮食加在一起,也就三石左右,一年五六百斤。
好家伙,按照刘斌的说法,在东北种麦子,一亩给他们留三百多斤,种水稻,一亩给他们留五六百斤,剩下的全部上交给朝廷?
南方的亩产总共就那么多,东北的地里长出来的粮食,这特么还能剩下?!
......
(大章4000字,求推荐票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