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可造之才(1 / 1)凤山居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谭十三当这九品小官已经做了有十多年了,一直也没得到升迁,这次是太监于经抬举他,将这次天大的机会给了他,如果能协助皇帝办成水泥这件事,功劳绝对少不了他一份,到时说不定他的品级也能往上升一升,所以打定主意一定要抱住朱冶廷这个皇帝的大腿。

朱冶廷打量了一下谭十三,发现这人虽面色黝黑手脚粗大,如果去掉身上的官服,其实和他身后的那些匠人没什么两样,只是满是皱纹的脸上长着一双精明的小眼睛,不时灵活的眨上两下,显然是个灵活机巧的性子。

“嗯,以后就有劳谭供奉了!”朱冶廷对这人很满意,看他的样子就能猜到他虽然是个匠人出身,但人很聪明,这种人做起事才不仅踏实,而且懂的变通,是个可造之才。

看到朱冶廷对自己如此和颜悦色,谭十三很是诚惶诚恐,嘴里连说不敢。

他一个九品的小官,出身又低,在工部里的地位也只比普通的匠人高一些,在工部的那些官员眼中他就是的芝麻大的官,谁见了都能训他两句,哪里受到过如此礼遇?

“谭供奉,你现在指挥匠人,将石灰石、粘土、矿渣和石膏都磨成粉,然后将石灰石五份和粘土一份的比例混合好,再加上少量的矿渣粉!”朱冶廷看了看于经准备的材料,发现都很不错,于是对身后跟着的谭十三吩咐道。

“是,卑职这就去办!”谭十三听到朱冶廷吩咐,立刻行动起来,指挥着匠人跑前跑后,看样子是想在朱冶廷面前好好表现一下。

材料的粉碎是水泥烧制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扬起的粉尘对人体的伤害极大。谭十三很知机的让朱冶廷和魏彬等人去到一旁他平时休息用的账房内品茶,对于他的好意,朱冶廷倒也没有坚持要在现场监工,毕竟粉尘这玩意吸多了对肺不好,自己还想多活些年头,为大明的发展建设事业添砖加瓦呢。

不一会的功夫,材料都被磨制成粉,然后在谭十三的指挥下,将石灰石、矿渣和粘土按朱冶廷说的比例混合好,石膏粉则放在一边备用,然后将混合好的材料放到石灰窖里煅烧,这道工序根本不用谭十三指挥,那些匠人都是经常玩火的,煅烧起来相当熟练。

由于煅烧的时间比较长,朱冶廷和魏彬也不能长期在这里等着,所以下面的工作就要由谭十三来负责管理和监督了,这就是当官的好处,大部分事都不用亲力亲为,自然有手下人去干。

朱冶廷在走之前,又向谭十三交待了几点注意事项,谭十三都用笔一一记下,这种认真的态度让朱冶廷十分满意。

回到皇宫后,张仑便带着锦衣卫指挥同知杨锐前来求见,说有机密要事禀告。

“英国公带着杨爱卿一同前来,所为何事?”朱冶廷在御书房里会见了二人。

张仑拱手道:“是为了军械一案前来,目前已经有了重大发现,特来禀告给皇上。具体的经过还是让杨同知来汇报吧。”

杨锐见朱冶廷目光转向自己,连忙接话道:“事情还要从发现军械造假时说起,我们先是派人核对了工部制造军械的账簿,一一比对之后,首先排除了工部有人造假蒙蔽寿宁侯的可能;接下来我们便开始从寿宁侯接收这批军械之后侯府往来人员以及涉事仓库守卫人员进行了细致的排查。终于从中发现了一丝端倪,便是一个叫孔寒秋的山东举子。”

朱冶廷闻言,心中一动,问道:“让朕猜猜,这个孔寒秋可是青州人士?”

杨锐随即答道:“皇上英明,竟然能未卜先知。这孔寒秋正是青州人士。”

朱冶廷笑道:“这有何难。不用多想,这个青州来的孔寒秋肯定就是衡王派来京城活动的。”

杨锐接话道:“皇上说得不错,这个孔寒秋在山东地界颇有才名,而且他还是毛阁老的门生,前途本不可限量。此人长期在京城游学,同各部各院官员都非常熟悉,人面极广。本来寿宁侯与这孔寒秋的来往还算正常,只是我们在细查了这个孔寒秋活动轨迹之后,发现他居然还与六家平阳的山西商号都有着密切的联络,我们这时才发现这个孔寒秋不简单,背后肯定还藏着其他不可告人的秘密。于是我们便派人秘密去到青州查访,于是得知这个孔寒秋与衡王之子江华王私交甚笃的消息。

有了嫌疑目标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许多,经过多方查证,总算还原了整个案件经过。自从皇上落水病倒之后,这个孔寒秋便去秘密联络了那六家山西商号,取得了他们的资金支持之后,孔寒秋便来到了京城活动,因为他不光有极广的人脉,还舍得海量撒银子,很快便同官场上一干实力派人物关系密切。

寿宁侯也是在这时同他有了联系,具体的交易细节还不清楚,不过寿宁侯在之后却将仓库暂借给孔寒秋寄存粮食等货物,期间经仓库守卫招认,孔寒秋曾多次带人从仓库中搬运货物,之后仓库一直落锁至案发时,所以孔寒秋掉包了军械的嫌疑最大。”

朱冶廷听到这里,讶异了一声:“哦,那你们抓住这个孔寒秋没?”

杨锐面露尴尬之色,低头回答道:“回皇上,还没有。这个孔寒秋自从皇上醒来的那天后,便在京城销声匿迹了,不过我们已经查到这个孔寒秋最后的去向是从大同出关北上了,如今已经去到了鞑靼人的地界。”

“这孔寒秋既然自负才名,想必此去鞑靼必定有所图谋。派人去九边的守将们提个醒,注意加强边关的防守,提防鞑靼人的进犯。”朱冶廷沉吟了一下,说道:“另外再加派人手密切监视衡王府与江华王府的一举一动,如有异常,即刻禀报。”

张仑与杨锐对视了一眼,都以为一场腥风血雨在所难免,没想到最终却只是密切监视的结果,诧异归诧异,还是齐声领命道:“臣等遵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