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章 吕子衡出使荆州(1 / 1)萧玄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孙权不动声色。

反复斟酌吕范计策的可行性。

别忘了,他还有计划呢。

困死黄祖,是目前最好的策略。

“子衡先生。”

“等日后黄祖摆脱我军口袋阵。”

“我们吞下的江夏地盘。”

“随时都面临黄祖兵锋。”

“毕竟他有整整两万水师。”

“若不断袭扰的话。”

“吾江东恐怕也无法在江夏真正立足。”

“可有办法,迫使黄祖分兵。”

“我军分割吃掉?”

孙权有点得寸进尺了。

困死黄祖,得半个江夏,还不知足。

居然想吞掉黄祖全部兵力。

黄祖足足水师两万人。

可以说是江南第三大水师势力。

和荆州军、江东军分庭抗礼。

又主场作战。

能困死他已是棋高一筹了。

但显然。

在座的人,都想吞掉这支有生力量。

不止他们。

刘表何尝不想?

吕范略微思考。

便道:“将军。”

“光靠我军,实在无力吃下黄祖的两万人。”

“若您愿意分刘荆州一口肉吃。”

“那黄祖必灭于两军夹击。”

“但是。”

“刘荆州的触角也进了江夏。”

“起码要得到半壁江夏。”

“真到那时,黄祖必然会投降刘荆州。”

“届时两万水师,可就成了荆州生力军。”

“我军别说再图谋江夏余地。”

“就是现存的城池,也守不住了。”

“还会危及六郡。”

吕范说得没错。

黄祖是独立于荆州的势力。

他战败、战损,是得不到荆州补充的。

是以。

这数十年来,孙氏把黄祖当个软柿子捏。

就是看准黄祖的独立性。

当然了,这枚软柿子被硬刷成天下名将的丑事。

孙氏是不肯承认的。

“诸君,可还有良策?”孙权环视众人。

众人皆认为吕范提出的策略,已经非常好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

“那好,便听从子衡先生的意见。”

孙权激动的挥舞双臂:“我军要吞下半个江夏!”

“惟!”

众将躬身应诺。

吕范捋须而坐,表情淡然。

其实心里是非常满意的。

孙权是一个很擅长听从计策的主君。

这便和孙策不一样。

孙策喜欢一意孤行。

虽然他的决策一向很正确。

那还用什么谋主?

做谋臣的,总要找点存在感不是?

在孙权身上,帐内诸将诸谋臣,皆收获了成就感。

怎么感觉,变相在说吾菜?

孙权咬咬牙,学学玄德公,学学玄德公。

孤有仁爱贤明忠厚的美名啊。

“子衡先生。”

“吾已请子翼先生启程去江夏。”

“和黄祖商谈刘磐的事情。”

“如今计划有变。”

“我军擅长交涉的贤才有限。”

“只有请您再走一趟襄阳。”

孙权再向吕范行礼。

吕范是元从派的老人,孙权必须给予高度尊重。

“吾便替将军走这一遭吧。”

吕范坦然受这一礼。

其实,以他的地位,根本不需要出使奔波。

搞政治外交。

就像刘备手下的简雍。

元从魁首,却屡屡出使。

为刘备奔波劳累,足见其功劳之高。

刘备对他也仁至义尽。

忍受他的不礼貌和不尊敬态度。

给他高官厚禄。

让他从平民出身,跨越阶层,成为官僚。

简雍也用一生回报刘备。

二人君臣相宜。

“有子衡先生出使,必能牵绊住黄祖水师。”

孙权欣喜的挽住吕范的手臂:

“您这一张嘴,就抵得过两万大军啊!”

吕范神情雀跃。

被人夸赞,自然是愉悦的事情。

当然也要看,被谁夸赞、在什么场合被夸赞。

他瞟了眼程普。

你是孙坚的左膀右臂。

我何尝不是孙策的得力助手?

你是中郎将!

我何尝不是中郎将?

凭什么你自居江东之长?

就凭你跟随先破虏将军?

还是岁数比我大?

哼!

吾吕子衡也不差!

程普脸色发黑,心中怨气滋生。

孙策刚逝世时,孙坚元从派和孙策元从派报团取暖。

如今孙权掌握局势。

双方反而出现了裂痕。

短短一个眼神交流,就使得县衙堂内气氛微妙。

本来心潮激荡的议事,多少有些不欢而散的散场。

原来,元从派也不是铁板一块的。

孙权意识到:

父亲孙坚元从派;

和大兄孙策的铁杆。

也隶属于两个阵营。

程普和吕范尿不到一个壶里。

但二人尚能一起做事,估计中间少不了粘合剂。

孙权估计,这个粘合剂很可能是朱治和周瑜。

而朱治,属于孙氏势力,又出自江东士族。

自然也是二者的粘合剂。

可见。

用朱然改革兵制。

是多么正确的战略眼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