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兼的嗓音极具穿透力,整个街市都听得真真切切。
这新出台的征兵政策,让所有人心中一震。自古以来的征兵多少都会带些强迫性,不管百姓们愿意不愿意,每户都会征兵丁。
而如今非但自愿报效,还有这么好的福利。哪怕是最穷困潦倒的乞丐,他们在听到这个征兵令的时候,恐怕也会激动地上战场。
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条政策里,获得了足够的尊严和荣耀。身为一个军人,一个大明子民,这无疑是对他们的肯定和尊重!
他们先是愣了愣,继而齐齐跪下,高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姓纷纷行礼跪拜,口称天佑我大明,声音响彻整条街道。
百姓们的反应,让于兼心中一松。
“若有愿报效朝廷者,速到衙门报名!”
于兼朗声说道,随即,带着身后那群士兵离去。
百姓们目送他们远走之后,才站起身来,互相交流,讨论这件事情。
“这不是在开玩笑吧,这么大一笔军饷,我一辈子都没有见到过。”有一个百姓忍不住说道。
“是啊,比我家一年的收入都多。”
有百姓附和道。
“那也要命拿才行,这可是上战场,刀剑无眼啊,万一死了怎么办?“有人担忧地问道。
众人听了之后,顿时陷入沉默。
“上战场哪有不见血的。皇榜不是说了吗,朝廷给我们发放军饷,就是让我们上战场杀敌的。如果连这点胆量都没有,我们还拿什么杀敌立功!”
有个汉子振臂高呼,引来无数的附和声。
“不错,朝廷连我们的身后事都安排好了,我们还有什么后顾之忧?”
百姓们你一言我一语,一个个都热血沸腾起来。
看着丰厚的军饷,有的百姓抱着侥幸之心,想要搏一把。参了军,从此也不用担心生计问题,有钱花有粮吃。
有的百姓却犹豫了,毕竟他们都没有经过什么正规训练,就要和兵强马壮的军队拼杀,这无疑是在自寻死路,也没有任何胜算,只能望洋兴叹了。
伙计呆住了,只知道跟着众人跪拜,直至他们站起身来,还不能够反应过来。
“我不是做梦吧,当兵真有这么好的福利?”
伙计喃喃自语道,他感到一阵不可思议。
旁边一个瘦弱小伙儿闻言,道:“皇榜都在这了,这还能有假吗?”
另一个精壮小伙儿接话道:“是啊,你们真是赶上好时候了。我那会征兵,非但没钱拿,还要给军官种田,哪有这般好事?”
“这不是要打战了吗,那朝廷肯定不会亏待咱们的!”
“话是这么说,不过咱们也是为国而战。那些蛮子都欺负到咱们头上了,朝廷就是不招兵,我也要去参军。
咱们大明男儿铁骨铮铮,不怕死,只怕窝囊!”
精壮小伙儿义愤填膺地吼道。
“不错,让那些蛮子瞧瞧,咱大明男儿的厉害!”精壮小伙也附和道。
“走,咱们也报名参军,建功立业去!”
“走,我也去!”
......
众人的热血一下被点燃,一股脑涌向衙门。
“铁骨铮铮...建功立业...”
伙计喃喃地重复那几个热血壮汉的话,脑海中有什么被触碰,瞬间明白过来。他眼神中迸射出异彩,一脸激动之色。
他也想当兵,为大明出一份力!
想罢,他便向衙门外奔跑而去。
“小子!等等,你上哪去?”
还在铺子里等伙计消息的老板见状,急忙喊了几声。
只见伙计头也不回,追上前面的百姓。
“参军!”
-------------------------------------
衙门口,人山人海,围观的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街道两旁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
“哎呦喂,真热闹啊!”
“这么多人啊,宣德皇帝亲征蒙古时,也没这么多人参军啊!”一个白发老者惊呼道。
“是啊,听说朝廷的新兵制一下来,去衙门报名的人就有数万人,一个上午少说招募了千人!”
旁边的一个商贩咂舌感叹道,“有此盛况,还怕那些蛮夷犯我大明!”
一时间,京都城里沸沸扬扬,关于这次招兵,饭庄酒肆,到处都在谈论。
此时的于府,于璚英刚送父亲于兼出门,后脚那些平日与她交好的闺阁小姐们就听到了风声,一个个都纷纷赶往府中。
京城的小姐多是文人雅士,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们平时在闺房之内,都是一副端庄淑慧的模样,可是在国家大事面前,
一个个全都变了模样,像是打翻了调料盘,各抒己见。
“咱们皇上真是英明果断,颁布的新兵制既解决了兵源匮乏问题,又将损耗的民心补充回来,真是一举两得!”
说这话的是一个叫做陈幼珊的小姐,她是户部尚书陈循之女。受父辈的影响,几个臣女经常会在一起聚一聚,
谈论一下国事,交流一下经验,倒也颇有相得益彰之感。
“是啊,皇上才登基两天,就做出了这么一番政绩,实乃我朝百姓之福。”
于璚英由衷附和道,昨日父亲还在担心征兵之事,今日下朝回府,嘴里就念叨着“天佑大明”“圣上英明”的字眼。
这让她对这位素未谋面的当今圣上充满了好奇。
陈幼珊微微一笑,道:“咱们皇上年纪轻轻,却有着非同一般的魄力和胆识。”
说到这里,她掩唇一笑,“真想亲眼看看真人到底是何等模样。”
其余的闺秀闻言纷纷露出一抹憧憬的神采。
于璚英笑而不语,心里却升起浓浓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