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 儒修才气(1 / 1)鱼不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下苏鹤,长安人氏。”

等等。

王之涣?

这名字怎么听着这么熟悉?

王之涣笑道:

“在下不识水性,方才若非恩人出手相救,此刻早已成淹死鬼了,如今已近午时,苏郎君,请入江陵城中一叙,可好?”

苏鹤欣然同往。

进城后,二人找了间酒肆,点了几盘荆州特色的小菜,畅聊了起来。

“原来苏郎君也是要去长安,我出门游历已有两年,正要前往长安考明经科,你我二人不妨同行,身边也好有个照应。”

苏鹤好奇道:“明经科?”

王之涣笑道:

“是啊,景云元年因朝廷变故,长安动乱,故连续两年未开科场,今年年初,陛下下旨再开科场,我也是收到了家里的书信,这才准备启身入京。”

“王郎君为何要考明经科,不考进士科?”

“唉,进士科太难,我本就才识不足,现下又是足足三年未考的天下俊才一朝齐聚,进士科想必更加不易考取,还是考明经科为上。”

俗语云: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唐朝的进士科确实极为不易,据说入京参考省试的生徒和举人们,六十人才能进一人,可见竞争之激烈。

须知,这些入京赶考的人,几乎全是世家贵族的子弟,从小勤学苦读,书香熏陶,名师典籍,应有尽有。

更遑论那些寒门中人,以及真正的平民百姓,明经科都是难以逾越的天堑。

至于被废之前的秀才科,更是难如登天,终大唐数百年国祚,仅有二十九名秀才。

就是因为太难,所以于高宗皇帝时期就被废除,后面的几百年不再设立。

夹一口鱼糕吞咽入肚,苏鹤忽然想起一事,连忙问道:

“王郎君是晋阳王氏子弟,乃五姓七望之一,想必一定修行过吧,容在下冒昧,敢问是何境界?”

王之涣摇了摇头道:

“什么晋阳王氏,不过是一脉分支罢了。”

“提起修行,实在惭愧,我学识粗浅,不通经典,到现在也只是儒道三境而已。”

儒道三境?那就是不惑境的儒修了,已经堪比武道三境的易筋境武修。

“郎君既是不惑境儒者,为何方才在江边……”

王之涣解释道:

“儒道修行,首重圣道,诗文才气虽有各种伟力,但终究只是外物,不可把心思放在这上面,故而儒道五境格物境之前,全都是修身的范畴,没什么战力……”

儒道修士的对敌手段,就是创作诗文辞赋所产生的才气,才气会根据诗文意境情感不同,展示出不同的神奇伟力。

诗文才气共分五境:出县,达府,鸣州,镇国,传天下。

“我虽是三境儒生,但眼下并无诗词文章传世,连武道一境的炼皮境武者都敌不过。”

“对了,苏郎君看起来正是武修,敢问是什么境界?”

苏鹤答道:“锻骨境小成。”

闭关这两年,他日夜勤勉苦修,虽然被处罚中,但云梦宗的伙食还是没有少了他那一份,依然是顿顿有灵兽肉,因此提升到了小成境界。

不过,果如婉儿女郎所言,锻骨境后,提升修为最重要的是根骨和悟性,再不能像之前那般进展神速了。

这还是多亏了鬼市一行,让他把根骨提升到了中下之资,否则恐怕十年八年都小成不了。

饭桌上,两人达成一致,决定结伴同行,前往长安。

王之涣那里,自然是希望自己身边有一位实力不俗的武者,路上遇到点什么变故,也能护他周全。

而苏鹤这边则更多的是好奇,想看看儒修究竟与其他修士有何不同之处。

饭后稍歇了两刻钟,二人离开江陵城,走水路乘船沿沮漳河向北而去。

走水路的原因是王之涣不是武修,手无缚鸡之力,没有苏鹤那么快的脚程,体力也远不及他,所以乘船最为方便。

乘船逆流行至当阳县,船家言明此地已是极限,再远就不再渡人,于是苏鹤两人付钱下船,准备坐当地的船继续向北。

在河边等船夫的时候,有几个赶考的儒生也要乘船北上进京,当即向苏鹤和王之涣发出邀请,一起雇一条大船。

当然了,船费大家平摊。

苏鹤和王之涣自无不可,于是众人合钱雇一条船沿漳河北上,船夫是个四五十岁的半老头子,船内还有几个年轻人帮忙。

这一路都是逆流逆水,划船须得有一身好力气。

众人坐在船内交谈,快黄昏时,船夫从木板底下掏出一张渔网,几兜子下去,就打捞上来不少新鲜的鱼虾。

烹了鱼虾,又蒸饭煮汤,老船夫抱着一个坛子从船舱里走出来,笑道:

“船上简陋,诸位只能讲究吃些了,这是老夫自家酿的米酒,诸位都尝尝吧。”

“多谢船家了……”

一行人就在船上开饭,漳河的鱼虾新鲜个大,老船夫的手艺也不错,做得甚是鲜美,又有米酒相伴,吃得众人舒畅欢欣。

“虽是萍水相逢,但能与诸位在这漳河上泛舟共饮,也算是宴会了啊!”

“说得极是。”

“适才这位郎君提及‘萍水相逢’之句,想起仪凤元年,一代才子王勃逝世,何其可惜啊……”

“是啊……”

这时有人说道:“对了,苏郎君去长安,也是参加科考吗?”

苏鹤摇头道:“我不通诗书,是个武修,不能科考。”

“武修虽不能考进士明经,但可以参加武举啊,苏郎君何不参加武举,亦能谋一官半职,光宗耀祖!”

“是极是极……”

武举是武则天于长安二年首创,与唐朝的颇不受重视不同,大乾的武举每年举办,无数武道修士竞相参与,场面甚是宏大。

大乾边军将帅、州府戍军军官、州县兵司长官等等,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武举选拔产生。

而历史上大唐武举最出名的人才,莫过于名将郭子仪,安史之乱后收复河山,并成功平定安史之乱。

众人继续推杯换盏,饮酒作乐,而老船夫一开始也被拉着喝了几杯,随后便摆摆手又回到船边用力摇橹。

漳河虽水流不急,但一直逆流而上,划船的几个船夫也是累得不轻,轮流歇息。

此刻他们划行到了漳河中段,此处被当地人称呼为桃花溪,两岸栽满了桃树,如今正是春季,满河桃花盛开,有些花朵轻盈地飘落在船头。

王之涣看着这一幕,怔怔出神。

苏鹤见他喝了一杯,就端着酒杯发呆,正要询问,却听他突然开口道:

“苏郎君,可有纸笔吗?”

苏鹤翻手从空明玉手链中取出纸笔墨,递给了他。

王之涣滴水研墨,沉吟了一会,抬笔写道:

长堤春水绿悠悠,

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

桃溪浅处不胜舟。

诗罢,又于最上方提了两个字。

宴词。

下一刻,纸上骤然升腾起一道橙色光芒,高达一尺之多。

船边正摇橹的老船夫惊讶地发现,自己浑身的疲惫和乏力,忽然全部消失了!

而其他的船夫亦然。

正惊讶间,又听得几个徒弟的呼喊。

“这,这……师父,你快看!”

老船夫停手抬头看去,只见此刻脚下的船如同神灵显迹一般飞速地向前冲去!明明此刻根本无人在划船!

而同行的一群人都已经惊呆了,为首的儒生张大了嘴巴喃喃道:

“才气一尺,诗成出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