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听到房门外传来的声音,那是整齐有序的脚步声,甲胄随着跑动而发出的碰撞声音格外的明显,沂王府守卫(监视)的锦衣卫已经都被控制住了。
带头之人双手持两柄宣花斧,虎背熊腰,身强体壮,满脸的络腮胡,远远的看去颇有猛将之风,一脸的凶悍之气和浑身肃杀的戾气,旁人见了就得绕道走,属于吓哭孩子的那种类型。
斧头在古代战场上使用的并不多,相比起刀类武器更难掌握,更难灵活运用,更别说双手斧了,而且不论男女只要能双持那必然是技艺高强。
来人名为石彪,石亨的侄子,曾参加京师保卫战,立下战功,升任都指挥佥事,后充任游击将军,驻守威远卫,击退蒙古军队,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
石亨让石彪这时候来接朱见深显然是有自己的私心。
石亨本人有了拥立之功,现在让侄子石彪来迎接朱见深这位即将成为太子爷的沂王,朱见深必然感激石彪,这样的话叔侄二人都算是在这次事变之中得了大功,朱祁镇父子都得感激他们。
为什么石亨笃定朱见深会是太子呢?
虽然朱见深只是庶长子,但是朱祁镇的皇后钱氏,一直无子,并且残了一腿一眼,这么多年过去了,已经没有诞下子嗣的可能了,考虑到钱皇后和朱祁镇的感情,朱祁镇不可能废后。
而且京师保卫战的时候,朱见深被选为太子,本意就是朱祁钰先当皇帝,最后将皇位传回给朱祁镇的孩子,只是朱祁钰后来得了皇位,想办法废了朱见深这个太子。
朱祁镇想要坐稳江山就得早立太子,朱见深做皇太子比他自己当皇帝还要名正言顺,东宫位正则朝堂安稳。
朱祁镇虽然生了不少孩子,但是这些孩子在其母亲怀孕的时候就被接出了南宫,而且在南宫受辱,南宫出生的这些孩子显然不是继承皇位的最好选择,这些孩子朱祁镇甚至连面都没见过,长子朱见深至少在他御驾亲征前经常见面玩闹,是情感纽带最深的孩子。
在北狩之前朱祁镇的孩子中活着的只有长子朱见深和次子朱见潾,从名分上论,从感情上论,朱见深就是最最合适的太子之位的人选。
迎太子归东宫之事怎能旁落,石亨在带兵前往南宫的时候就让石彪另外带了一堆人前往沂王府,别看武将外形粗犷模样彪悍,真论起来还不一定谁细呢。
石彪整理行装来到了朱见深门口敲了敲门:“臣,石彪,请殿下回宫。”
“你是何人?”房内传来颤颤巍巍的声音,朱见深尽可能装的自己害怕的模样。
“臣乃石彪,大将军石亨之侄,现太上皇已重归大宝之位,臣来迎接殿下回宫。”
咯吱
门打开,朱见深看见站在门口的石彪,昏暗的火光之下,石彪那样貌确实难看了些。
“石将军所言可是真的?”
“还请殿下放心,臣不敢拿此事开玩笑。”
说话之际,石彪也看到躺在显眼位置血泊中的于谦,大惊失色:“殿下,怎么于谦在此?”
朱见深叹了口气说:“今夜真是多事之夜,就在石将军来此不久之间,我刚遇到了行刺。”朱见深看着于谦,意有所指。
石彪大喜过望,但是没有表现出来。
之前几人密谋的时候,他就听到了徐有贞唉声叹气,最难办的就是这个于谦,于谦现在在朝堂上话语权非常大,如果于谦和他们对着干会很麻烦,为了名正言顺,必须给于谦套上罪名,偏偏于谦为人处世滴水不漏,真要给他个莫须有的罪名,自己不就成秦桧了。
秦桧跪了几百年了,被骂了几百年,虽然他徐有贞是个投机分子,但是也是文人,爱惜名声的他不愿意做第二个秦桧。
他们能罗织出的罪名最多就是于谦在接回朱祁镇的时候出力不够,还有就是将出谋说要迎立襄王之子为太子的事情按到他的头上。
但是过于的牵强了,太后那边稍微一帮于谦的话,罪名就坐不实。
可是现在石彪看到于谦受伤躺在地上,又觉得朱见深肯定是和自己这些人一条心的,结合刚才朱见深的话,误以为是于谦带人行刺朱见深。
甚至都没来不及多想为什么于谦要行刺朱见深,觉得只要此事和于谦搭上关系就行了,那就是妥妥的死罪。
双喜临门,又立奇功。
本来他作为石亨的侄子,在这次事变中最多捞到个二等功劳,但是一旦加上于谦的事情,自己在新皇帝的面前可就露脸了。
当即大喝:“来人,给我将于谦绑了。”
“石将军让人轻点,于谦受伤了,若是死在这里就麻烦了。”
经由朱见深的提醒石彪反应过来,必须让于谦上大殿,让所有臣子都看到听到发生的事情,坐实他的罪名。
“还是殿下想的周到。”石彪的马屁跟上,笑眯眯的满脸谄媚,只是这种长相凶恶的武将笑起来比不笑还要难看些,甚至看上去有些变态。
“石将军。”
“臣在。”
“别笑了。”
“是。”
等到宫中来了消息确认太上皇已经成功,天色已经蒙蒙亮了,大家都一夜未睡,但是各个精神抖擞,论功行赏的时候到了,露脸的时候到了。
石彪得到消息,当即下令。
“诸位将士听令,随我一起送太子进宫。”
声威浩荡,一群人拥着朱见深往皇宫行去,朱见深现在就是有点担心于谦,怎么到现在还没醒,真的怀疑这过期迷药出问题了。
……
天光泛白,薄雾弥散,长空微微光亮,山前巍峨皇城琉璃黄瓦璨璨生辉,庄严肃穆似在审视着中原天下。
钟鼓声起,皇宫的大门缓缓开启,等待着早朝的朝臣们纷纷鱼贯而入,在各处都是威风凛凛的权贵之臣在这大门口就一个个都低下了头,小步快速的走着,甚至不能直视远处的那座宫殿。
当他们来到奉天殿,殿门打开,所有人埋头走入其中。
第一束清晨的光落在龙椅上,那高高在上俯瞰着奉天殿群臣的皇帝陛下,铁青着脸,空气中弥漫着正月的寒气,轻微呼吸带动的白雾在阳光下散开。
光只照亮了他一半的面孔,还有一半隐在黑暗中。
群臣们诧异的看着龙椅上的这位皇帝。
他们的皇帝换人了!
大明帝国新的清晨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