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二章 陶应出兵(1 / 1)愚木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兖州。泰山郡。南城县。

陶应接过卞县令遣人送至泰山郡的求救文书,先瞅了一眼落款署名。

“陈逸?”

文书是由鲁国相陈逸亲自起草的。

“是那个不扫一屋而立志要扫天下的陈蕃儿子?”

陶应摇摇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虽然是后人杜撰之语,但他更认可。

“眼看就到十月,这恐怕是历史上发生在青、徐二州大批黄巾复起的前奏啊!”

匆匆看完文书,陶应心中已有了数。

“只是,似乎历史上并未有记载鲁国也遭遇了这场黄巾复起之祸呀?”

担心记忆有误,打乱自己的部署,陶应大脑快速运转,搜索有关豫州、鲁国的历史信息。

“这个时间段,豫州牧是黄琬,此人是灵帝任命的三个州牧之一,也就是今年,黄琬率兵平定了盗贼猖獗的豫州,威名大震。”

正因豫州有黄琬这个手腕高绝的唯一外姓州牧坐镇,全州上下一盘棋,如此威压,黄巾流寇才没有选豫州下手,而是捡陶谦这个软柿子捏。

“难道,这伙‘不长眼’的黄巾流寇,只是过境鲁国?”

鲁国属于豫州,却几乎三面被兖州包裹,有部分与徐州东海郡接壤,泰山郡正屏障它的北部和整个东部。

“不行,若让这伙流寇进入泰山郡,哥的压力就大了。”

黄巾过境,首当其冲的定然是“贼窝”泰山郡,陶应自然不愿意让战火再烧在自己的地盘上,或者让其通过泰山郡进入徐州。

“御敌于‘国门’之外,这是最佳选择。”

心中有了主意的陶应,眉头一展,将文书递给孙观,他还想再听听班底们的意见。

“仲台,说说你的想法。”

求援文书孙观早就看过了,望着陶应,眉头微蹙,脸上现出为难之色。

“主公,虽说唇亡齿寒,但此时救援卞县,于我时机不太成熟,我等手下士卒尚未开始训练,仓促出兵,恐难成事。”

闻声而来的糜芳,也赞同地点点头。

“主公,士卒的兵器不统一,作战恐难以形成合力。”

新招募的士卒,手中连像样的兵器都没有,还在使用过去黄巾流寇自己各自踅摸的兵器,五花八门。

“统一玄甲军的兵器,确是眼下当务之急。”

陶应也清楚这一点,这也是他在分兵时,有意将糜氏贡献的七百步兵全部留在南城,就是让糜芳部快速形成战力,好守住大本营,顺便拱卫徐州腹部。

“伏义、文恒,你们有何想法?”

陶应又望向纪灵、颜良二人。

“卑职也认为,此时出兵,风险过大。”

纪灵是个带兵谨慎之人,也赞成孙观、糜芳的观点。

“主公,这群黄巾贼匪,不堪一击,只要给良三百人马,定击破彼!”

颜良则不同,眸子里精芒一闪,霸气十足的灵官脸上,露出一副不屑的神色。

“哈哈,文恒霸气!”

颜良的豪言壮语,陶应不加掩饰地给予赞赏。

“玄甲军,就当有舍我其谁的王霸之气!”

陶应明白,无论是纪灵,还是孙观、糜芳,皆非怕死之辈,但眼下的局面,他更希望自己的属下,皆如颜良一般,脑子里多些肌肉,少些理智。

“若没有点蔑视一切的魄力,哥怎快速打开局面?何时平定泰山郡?如何谋取青州?”

心中有了定计,陶应冷厉的眸子一一掠过身前环侍的班底,直接下达命令。

“命令,南武阳令孙康,梁甫令吴敦,奉高令孙观,茌县令纪灵。”

“末将在!”

听到陶应点将,四人神情一肃,立即行至陶应面前,齐齐抱拳领命。

“令你四人,率领本部人马,备足一日口粮,随本守即刻前往鲁国,击破黄巾,解鲁国之危。”

“末将得令!”

四人朝陶应一揖,大声应和一句。

既然陶应下了命令,他们就不会再去质疑。

“破虏校尉颜良。”

听到陶应点自己的将,已心痒难耐、战意爆棚的颜良,眸子里一道兴奋的光芒闪过,发出一声如雷般的大吼,迫不及待地朝陶应抱拳领命。

“末将在!”

颜良突兀的一声炸雷吼,不仅让之前纪灵等四人的气势相形见绌,更是差点将近在咫尺的陶应送去西方极乐世界。

“靠,大哥,你能不能再大声点?直接送哥去见虞姬得了!”

陶应强忍嗡嗡作响、有些眩晕的脑瓜,给颜良下达命令。

“令你为先锋,统领所有骑兵,先行出发。”

“诺!”

又是一声雷鸣,颜良给尚未清醒过来的陶应来了个锦上添花,在震地七荤八素的陶应怒视下,转身匆匆点兵去了。

“真不是人,防贼防盗防颜良,不然,哥迟早有一天因他而去见虞姬!”

被点到的众将纷纷前往校场整顿兵马,陶应则又单独交代一番明日独自北上牟县的尹礼。

“子卢,原本粮食不多,但既然我们要助鲁国平叛,原本分给仲台、伯台等人的钱粮,就由鲁国出,他们的钱粮就都留给你,全部带去牟县。”

“子卢到牟县,不仅仅要招抚、安置黄巾流寇及各地贼匪,还要在牟县组织大量人力,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开采铁矿与煤,以后有了新人,我优先补充你部。”

尹礼本就是泰山贼出身,对泰山个个山头都比较熟,招抚、安置这些人没有问题,就担心粮食不足,如今陶应替他解了后顾之忧,自然大喜过望。

“主公放心,礼必不负主公所托!”

激动的尹礼朝陶应深深一揖后,脸上又现出一抹疑惑。

“主公,铁矿属下知晓,可这‘煤’,乃何物?”

听闻尹礼所问,陶应猛然一拍脑门,才想起这个时代的人,对煤的认知还没提升上来,自然不知“煤”是何物。

“娘的,都怪颜良那灵官的两声催命吼,让哥脑袋一团浆糊!”

给自己暗暗找借口的陶应,又向尹礼科普煤的概念。

“在牟县山中,有大量的黑石矿,且极易开采,与许多铁矿一般,皆是露天矿,这种黑石可以燃烧,因而我叫他‘煤’,子卢只要组织人全力开采就好。”

如今的牟县地区,就是后世的莱芜地区,莱芜自古铜、铁等矿藏丰富,矿山铁矿,主要为地表露天矿。

在新泰地区,铜矿、煤矿业的储藏量都十分大,尤其是煤炭能源,预计储藏量就已经到达了十三亿多吨,这也是起初陶应打泰山郡主意的初衷所在。

“一定谨记,不可在矿区生火,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话说到了这里,原本还一脸平和的“先知”陶应,看向尹礼的眸子,渐渐又变得严肃、慎重起来。

“哥可不想做历史的罪人,让难得的资源,因哥少交代一句而变成永不熄灭的火焰山。”

见陶应一脸严肃认真地向自己叮嘱“安全生产”的问题,尹礼立即警觉起来。

“主公放心,礼定亲自监督。”

尹礼也不是笨人,既然煤能燃烧,自然就能想象到矿山着火的后果。

“子方,我们现在缺少兵甲,你与糜氏等商贾联系,采买一些兵甲、布匹,最好能武装一万士卒,其余的,我们慢慢再装备。”

尹礼走后,陶应单独又与糜芳一番交谈。

“另外,就我们手头的十万石粮食,也支撑不了多久,采购完兵甲、布匹后,全部采购粮食,就交由糜氏办。”

糜氏此番给陶应献资颇巨,有生意,陶应自然要投桃报李,不然,以后就没有人愿意再投资他了。

“南城、费县乃我们的大本营,前期你得给我经营好,待泰山郡稳定,你再北上奉高,我还有重任交于你。”

……

陶应领兵走了,糜芳站在残破的南城城头,望着城外荒野已渐渐消散的扬尘,心中五味杂陈,喃喃自语。

“陶重光,不简单啊……”

不久,一前一后,从南城跑出两匹快骑,直奔徐州下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