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治安战(1 / 1)伐蜀先锋徐元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罗宪将诸葛瞻与来敏带到。

此刻谯周正坐在高台上讲经,诸葛瞻也不着急,找了个位置坐下。

谯周点了点头,继续讲解经义。

约半个时辰后,谯周停止讲学,诸葛瞻与来敏上前行礼。

“见过师父。”

谯周上下打量着诸葛瞻:

“你这猢狲,这半个月你又跑哪疯去了?”

诸葛瞻则抬头看向来敏,示意着他。

来敏笑呵呵的拱了拱手:

“允南公!怪我,怪我,是我强留你的乖徒儿,要他帮我做一件大事!”

谯周回礼,感叹道:

“我这徒儿总是奇思妙想,说说吧,他又给我带来了什么惊喜?”

来敏从袖中掏出了几本典籍,递给谯周:

“允南公请看。”

谯周接过书,随意翻看一二,瞳孔很是惊讶,嘴巴微张,默默的念着书中字词。

他直接脱口而出:

“这新字若是能够普及,不知有多少寒门学子可以明白圣人道理?”

谯周自幼丧父,家贫,他的求学经历很是艰难,自然也能体会到寒门学子无书可读,无良师可求的窘境。

所以他广收门徒,有蜀中孔子之称。

这也算是对自己童年的另一种弥补了。

诸葛瞻只觉得很是惊奇:

“师父你不觉得离经叛道吗?”

“孟孝裕可是对我一顿臭骂。”

谯周轻轻摩挲着手中的书,缓缓开口道: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人的本性便是懒惰,勤奋那是克服天性。”

“此简化字顺应人性,又岂是我一人可以阻挡的?顺天时,应天命,这才是我应该做的。”

“不过...”

谯周摩挲着手中的简化书开口道:

“此书却还要我召集蜀中大儒五德山,周仲直,杜伯瑜等共同商议。”

啊这,这群大儒哪里是那么容易说服的?

诸葛瞻犹豫的抬头望向谯周。

“猢狲!”

谯周轻砸诸葛瞻的脑袋,笑骂道:

“有为师在,你怕什么?”

诸葛瞻挠了挠头,赶忙向来敏求救:

“主要是,这个是来敬达发明的,怎么可以没有敬达先生的参与?”

谯周深鞠一躬:

“不知敬达先生意向如何?”

“我们几人一同讨论,也好裨补缺漏。”

来敏点头称是。

诸葛瞻与谯周聊了几句,选择离去,在这武侯阁内到处转悠。

此处已不是原先的模样,到处都是士人结伴而行。

诸葛瞻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不出数年,此处便能成为蜀中的文化中心,到了那时,他怎么还会缺基层官吏呢?

何随匆匆走来:

“小侯爷!”

诸葛瞻回头望去,只见费祎也跟在他的身后。

“文伟叔?”诸葛瞻行了个礼。

费祎直接了当的开口道:

“各地都督已到成都,蒋公琰让我邀你前去议事。”

诸葛瞻很是有些激动,接下来要见的可都是蜀中军方高层啊!

“文伟叔请。”

诸葛瞻跟在费祎的身后,两人一同上了同一辆马车。

约两刻钟,两人便到达了蒋琬的尚书令府。

费祎突然开口道:

“说来,我还有件大好事没告诉你。不过倒不用说,过几日你便知晓了。”

诸葛瞻满头问号,可恶,谜语人是吧!

费祎在前带路,诸葛瞻紧随,很快便到达了正堂。

蒋琬坐在主座,两旁则是七八位文臣武将。

诸葛瞻行了一礼,蒋琬则起身拉过诸葛瞻为他一一介绍道:

“永安都督陈到、陈叔至”

“江州都督邓芝、邓博苗”

“庲降都督马忠、马德信”

“汉中都督吴懿、吴子远”

“右监军辅汉将军姜维、姜伯约”

“后典军安汉将军王平、王子均”

以及一众中层将领如廖化、张翼、张嶷、句扶等人。

诸葛瞻压制住怦怦直跳的心,再度重重行了个揖礼:

“小子诸葛瞻见过诸位将军。”

马忠哈哈大笑,起身拍了拍诸葛瞻的肩膀:

“不用谦虚,几日前我们便到了,公琰已经给我们详细的讲过你那总体战的思想。这关系到我蜀汉未来的国策转变,加上我们也要见一见丞相的接班人。不过你那总体战确实很惊艳,有什么想说的,你便当着大家的面说吧!”

马忠性格诙谐善谈,很快便消除了诸葛瞻的紧张情绪。

诸葛瞻深吸几口气,开口说道:

“如果诸公认同我此前的总体战,那么便应知道,我汉军下一步要做的是讨伐蛮夷、化夷为夏。”

“为什么先父在时对南中多加安抚,虽有霹雳手段,却少之又少?”

“是因为先父对南中的主要目的是安定,先父想要做的是北伐中原,所以不重视南中,以及蜀中各处蛮夷。”

“但此时国策改变,那么军队重心同样也要改变。”

“北伐大军归来这几个月,中原同样有消息传来。伪魏司马懿上言伐蜀,被曹睿叫停;曹睿更是一改往日作风,大兴土木,营造宫殿。这便是我大汉的机会!”

“伪魏曹操在时就曾经说过:南郑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

“此言得之!”

“魏军想要南下,无论子午道、褒斜道、亦或者傥骆道、陈仓道都是不利行军,我们只需三千精兵堵住谷口,以伏兵断其后路,便可不战而胜。”

“是故经营汉中无需过多兵马,两万即可守住北部屏障。”

“凉州胡汉杂处,且素来不服王化,应派一熟悉胡情的上将屯兵沓中,收服羌、氐异族,响应凉州义民,打击曹魏在凉州的统治。”

“至于永安、江州、南中各处,则应以嘉陵江、长江等水道依江建造军寨船坞、一则以点控面、掌控全局,二则以输船运输粮草、也可降低损耗。”

“我军相较于蛮夷而言”

“一胜为甲兵坚利”

“二胜为粮草充足”

“三胜为文化压制”

“四胜为兵力众多”

“众军分为内外两线,内线依托河流航运建造军寨,守住交通要道,并进行军屯。外线则主动出击,并焚烧蛮夷于山谷中种植的粮草。即便其能逃跑,但无粮草供应,迟早会饿死于荒野之中。我军控制交通要道,便能将蛮夷封锁住,令他们无法得到盐,铁,武器等补给。”

“在政治上,应该对蛮夷进行攻心之计。自秦国攻灭巴、蜀,汉武帝剿灭西南夷,不少蛮夷也被汉化。我们需要这些被汉化的蛮夷成为归义军,令他们主动带路剿灭其他蛮夷。”

“我听说蛮夷皆披头散发,穿铜带环,对于那些归顺我们的,务必去除掉他们身上的蛮夷特征,应让他们成为单独一批人——归义军,皆短发,短须,穿汉家衣裳,以示其效忠之意,不从者,皆令其修缮道路,开凿水路。”

“凡俘虏的蛮夷男子,或为向导,或为屯民,或为戍卒。”

“女子则应作为奖赏,赐予军中悍卒,以此增加人口,吸引募兵。”

“身高不满车轮的孩童则应送到成都,以圣人之学教习之。”

“我们的主要目的便是为了增加人口,而非多增杀戮。”

“攻伐蛮夷跟同魏军交战不同,后者是大军之间的碰撞。一汉当五胡,汉军有盔甲,有铁制武器,有弓弩,而多数蛮夷连铁制武器都很罕见。”

“是故除非攻打大规模的蛮夷,应当派大军剿灭。”

“更多的战争应当派小规模的军队,或是屯将领一百人,或是曲侯领两百人即可攻灭蛮夷的山寨,捕获蛮夷的人口。”

“以上这些我愿称之为治安战。”

“它不像两国交战那般,调动数万大军对垒。更多的是数十人,数百人的剿灭蛮寨。”

蒋琬用力的拍着手:

“好,好!”

“治安战,不错,不错!”

“诸位都督有何看法?”

“瞻儿所言,是对,是错?是否具有可行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