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三章:诸葛瞻的谋划(1 / 1)伐蜀先锋徐元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费祎无奈的叹息:

“我就是世家大族出身,我难道不知道世家大族的危害吗?”

“只是国事艰难,针对世家大族,恐怕会引起骚乱啊!”

诸葛瞻行了一礼:

“始皇帝迁六国豪强填充关中,这是为了避免豪强们在地方上做大。”

“前汉时则以陵邑制度来抑制豪强。毕竟豪强们在地方盘根错节,不好对付。而陵邑制度恰似将鱼儿从水中捞出来一样。”

“可惜如此制度却在光武中兴之后弃用。”

“但我们可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费祎眼前一亮:

“怎么说?”

“各郡皆有郡望,世家大族们对地方的统治力太强。那我们便多造出一些世家,那么弱的一方就必定倒向我们中央。”

“土地、资源、人口都是有限的,世家却多了起来,他们能怎么做呢?”

“到那时,我们手握中枢之权柄,以义伐不义,他们又该如何抵挡?”

费祎担忧的说道:

“只以权谋法术,恐怕新的世家迟早也会成为我们的敌人啊!”

诸葛瞻自信的回答道:

“譬如养鹰,饿了就能为我所用,饱了却要飞走。”

“中央强大,一纸诏令便能让世家大族搬到京畿;中央虚弱,就算一地方豪族也能闭门称王。”

“说到底,一切计谋都要以自身强大为基础,不是吗?”

费祎暗自思索,屋内再度陷入沉默之中。

不知过了多久,费祎好似缓了过来,用看怪物的眼神看向了诸葛瞻:

“造纸——印刷——建造武侯阁——简化汉字。”

“一环扣着一环,你是早有打算要将知识传播出去,以此来达到打击蜀地世家的目的?”

“你,你....”

“恐怕蜀地世家直到死,都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死的!”

诸葛瞻行了一礼:

“手握大义,以至仁伐至不仁,是故百战百胜。”

“他们能阻止我吗?我每一件事都出自公心,若我无权无势,那他们还能暗害我。”

“可我是武乡侯之子,他们只能和我辩出个是非。”

“在这种情况下,藏有私心的他们,又该如何说服一片公心的我呢?”

费祎默然,起身揉了揉诸葛瞻的脑袋:

“你何止是丞相说的聪慧可爱啊!就算仲尼复生,恐怕也不过如此了吧?”

费祎起身行礼:

“你所说的我都将禀报给蒋公琰,此事只会有我们三人知晓。”

诸葛瞻同样起身回礼。

送走费祎之后,诸葛瞻继续帮来敏做着汉字简化工作。

三日之后,两人才算完成了汉字简化的收尾工作。

来敏乐的一拍手掌,开口询问道:

“总算是完成了汉字简化,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

诸葛瞻略一思索:

“自然是找我的师父和巨达公了。”

“师父他弟子门人众多,只要他点头,蜀中士人便大半不会反对。巨达公是荆州士人魁首,有他首肯,荆州士人也不会直接反对。”

“我们的主要目的还是让其流传开来,不应该在一开始就激怒世家大族,这些简化的书籍典藏就放在武侯阁,供那些感兴趣的士人学习,不知敬达公以为如何?”

来敏赞同的点了点头:

“那便依你所言吧!”

诸葛瞻挠了挠头,不好意思的说道:

“此事还需敬达先生说项一二。”

来敏先是一愣,随后哈哈大笑道:

“你个滑头,你不想背负骂名,你让我一个69岁的老人家抗?”

来敏捋了捋发白的胡子,一副追忆过往的样子说道:

“不过此事还是大有可为的!”

“我本醉心于《仓颉》、《尔雅》,不过研究些佶屈聱牙的古汉字。”

“却是没想到,我这老人家竟然要到69岁,这耳顺之年才能绽放光芒。”

“我不像那些小辈,看不出这套简化字的作用,也不像孟光那老而不死是为贼的家伙,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他的手在经书上轻轻抚摸着:

“我以为你不过是纵横家的言论,但当我真的将其做完,我确信在未来的史书上,我会成为仓颉一般的人物。”

诸葛瞻赞同的点了点头。

来敏与诸葛瞻一同前往武侯阁,车马声惊动了门子,不一会儿何随与罗宪一同出来迎接。

诸葛瞻这些天不在武侯阁,但被宣传所吸引来的士人却络绎不绝。

原本早有准备的副殿及吊脚楼都不够用。

谯周与向朗一心讲学,这些琐事便交由罗宪与何随负责。

“小侯爷!”罗宪与何随行礼。

诸葛瞻回了一礼,开口道:

“不知师父何在?”

罗宪道:

“师父正在讲经,我来为师弟带路吧!”

诸葛瞻点头,跟在罗宪身后。

何随则向诸葛瞻禀报这半个月以来武侯阁的具体情况。

武侯阁来往士人超过三千,这其中以先主元从子弟、荆州人士子弟、谯周及向朗弟子居多,另外便是不少太学学生闻讯而来。

合着都是些本就该支持我的来了呗?

诸葛亮在先主只有一县之地时就投奔,算得上是元从;出身荆州,算得上是荆州派;谯周则是我师父,同门之谊也是应该来的;至于太学生,这倒是意外之喜了。

诸葛瞻思索一番,开口问道:

“那益州大族呢?”

何随答道:

“马忠之子马脩、马恢兄弟,李恢之子李遗等少数朝官后裔前来,各大族只来了庶出子弟,另外便是寒门士人了。”

何随神情复杂:

“三千多人中有一千余人是蜀中寒门士人。”

“不少高门子弟都是来了不久便走,留下来的多是寒门子弟。”

诸葛瞻笑着点了点头,拍了拍何随的手背:

“季业不必忧心!寒门子弟好啊!他们是张任我涂抹的白纸,蜀中大族不来,可未必是我的损失。”

“元从派、荆州派、老师的人、再加上蜀中寒门,若是蜀中世家大族再来,难不成我将自己的肉喂给他们?”

引:

元朔二年夏,募民徙朔方十万户,又徙郡国豪杰及赀三百万已上于茂陵。

徒郡国豪桀及三百万以上于茂陵、云陵。

徙三辅富人云陵,赐钱,户十万。

“至太和、青龙中,中外多事,人怀避就。虽性非解学,多求诣太学。太学诸生有千数,而博士率皆粗疏,无以教弟子。弟子本亦避役,竟无能习学,冬去春来,岁岁如是。百人同试,度者未十。是以志学之士,遂复陵迟,而末求浮虚者各竞逐也。

正始中,有诏议圈丘,普延学士。是时郎官及司徒领吏二万余人,虽复分布,见在京师者且万人,而应书与议者略无几人。又是时朝堂公卿以下四百余人,其能操笔者未有十人,多皆相饱食而退。——《魏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