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七章 神器弓弩(1 / 1)龙卷笆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允初和官家谈得很投机,更是说了下去,“实际上,据我考证,这种以远制近的打法,是太宗当初在打北汉时总结出来的经验做法。史载当初我大宋有控弦之士数十万!”

“没错。当时弓弩手已经是我大宋军的主流配置了。我小时候听父皇说过这事。看来,你也没少研究我朝的历史。”

允初笑而不答。

弩,这种兵器在样式上其实和弓箭很像,区别在于多了一个发射机和臂,相当于一个有箭道的弓箭。

只需要扣动扳机,就能省去拉弓的时间。

不过,缺点也是很明显的,二次填充的时候就要费事许多了。

即便如此,弩这种工具的射程和精准度还是很不错的,比弓箭要高出很多。

并且,不需要太多的训练就可以操作,即使是新兵也能够很快地成为用弩高手。

其命中率足以杀死一个花了一辈子时间来接受战斗训练的装甲骑士。

后来的金军名将完颜宗弼,也就是金兀术,曾叹道:见宋军器,小妙不过克敌弓,每射吾军铁马,一发应弦而倒;大妙则在手射床弩,外无所畏。

当时,宋军的弓弩手分为几等。

七十米米处射二尺五寸的箭垛,命中率百分之六十,为一等弓手。

百分之五十,为二等弓手。

百分之三十以下,为不合格,便是我们所称的菜鸟了。

之所以把距离设计在七十米,因为在当时那个时期的辽兵,包括西夏番兵,弓箭的有效杀伤射程就是七八十米。

大宋要保证自己这边和辽对射时不落下风,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优势和先手,毕竟大宋没有足够精良的骑兵对刚。

这就要求大宋不断提升弓弩的射程,游牧民族的射程大概就是八十米,宋这边多一米就多一分胜算。所以,大宋的战术就是以远制近了。

“你可知道神臂弓的威力?”官家问道。

“回官家,知道一些。据说,上等神臂弓有效杀伤距离竟然能达到六十丈远!可是真事?我倒是很想见见。”

北宋时期的一丈相当于现在的31-33米。六十丈就相当于现在的近200米。

“有的!我像你这般年纪,也是对这武器很感兴趣,曾亲眼见过。还有,克敌弓约五十丈。”

“这比辽军的弓箭射程远多了。完全可以做到在他方射到我方之前先下一波箭雨。”允初很是自豪。

“这还都是人手一张的单兵武器。我大宋更夸张的武器,你知道是什么吗?”赵祯更是说得津津有味。

“官家,莫非是床子弩?我在书上看到过模型,还真没有见到实物。”

赵允初在西北战场上看到过弓弩,但还真没有看到过床子弩。

“这不简单,明日我让人带你去三司胄案参观一下,你就大开眼界了!你可知道它们的杀伤力?”

“不清楚,肯定比单兵的弓弩强一些。”允初猜测说道。

“三弓床弩的有效杀伤距离可达将近一百丈,大合婵弩约七十丈,小合婵弩约六十丈。手射弩则可以达到惊人的一百三十丈!不过这种弓弩需要二十个人操作。”赵允初没有想到,这柔弱的赵祯谈起武器来,竟然如数家珍!

还没等赵允初反应过来,赵祯又继续说了下去,在赵允初面前,这个官家真正放开了,完全没有了皇帝的架子或者说威严:“这并不是最厉害的,最厉害的是二弓床弩和三弓床弩,最远射程高达一百四十丈,需要七十多个人才能使用。”

这个大床弩,赵允初在穿越之前,也倒是看过一些纪录片什么的。

据说完全拉开三弓床弩的弓弦,需要惊人的177公斤的拉力!

由于这样一台杀人机器张力巨大,在操作时,需要有多名力大如牛、身强力壮的床子弩手旋转绞盘拉合弓弦至牵引钩。

然后大力士们再以铁锤扣打扳机,箭矢离弦,以致“城垒无不摧毁”。

床弩,是火炮出现之前中国射程最远的武器,而三弓床弩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官家,澶渊之役中,听说,辽军主帅萧达览在查看地形时就是被我宋军的床子弩射死的?”赵允初突然想到了这个在书本上看到的事实,赶紧向赵祯求证。

“那是!不然双方没有这么快签订盟约。正如你刚才所说,若是能够以此法射杀李元昊,朕也不愁!”

赵祯突然话锋一转,惆怅起来。

看来,这个赵祯,也是郁郁不得志而已,并非骨子里的软弱。只是重文抑武的国策让他不敢越雷池半步,只能小心谨慎地平衡各种关系。

允初依稀记得,最邪乎的还有叫做寒鸦箭的,每兜盛箭数十支,发射时同时射出,这种散射效果,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精度的不足。

不过,我们后世人根据留下来弓谱,也没能制造成功。

允初穿越过来,有一个明显的感觉,老祖宗很聪明!只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没有发展起来而已。

这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还得看前人!

“是啊!官家,那种偶然性是可遇不可求的。再说,我宋军手再快,也不如马快。无论是契丹,还是党项,这些游牧民族又不是傻子,也想出来了克弓弩的打法。我在西夏和回鹘的交战中生生经历了这个场面!弓弩的优势也就是短短的一小会儿而已。”

比起辽弓,宋弩虽劲,打击频率却低人家太多了。临敌不过三、四发,而短兵已接。

在实战中,宋军放弩最多只有3-4发的机会。

就要准备开始肉搏了。

“嗯。枢密院上奏的劄子里说过他们的做法:未遇大敌,不骑战马。一近我师,蹄有余力。所以,我大宋才不敢言战。我大宋,确实很怂!”

赵祯发出这种后世总结出来的感悟,很是惊掉赵允初的下巴!

这个眼前的赵祯,不是也和自己一样,穿越过去的吧?

不行,赵允初要试探一下。

如果两个人都是穿越之人,还聊个屁!

“官家,我爹爹曾告诉我,辽兵走到大约我军阵前200米处,也就是神臂弓和手射子弩最大杀伤距离处,才准备冲锋。是这样吗?”

赵允初在说道“200米”时,故意突然加快了语速,一带而过。

米,是1799年12月10日在法国率先通过的公制单位系统。

我国于19世纪由欧洲引进使用,所以我国古代长度单位中,并不包含米。

“什么,二百什么?米?米是什么?”赵祯疑惑地问道。

赵祯这一疑惑,赵允初便是很清醒了,当然也很庆幸。因为赵允初观察赵祯的脸色和神情,认定这个仁宗确实不知道米这个长度单位。

赵允初突然改口,“我没说什么米,我听爹爹说两军交锋相距六十丈的时候,辽军才开始冲锋?”

“嗯,这样是让他们的战马保证有冲刺的体力。只要冲到二十丈的范围内,就已经成功一半。因为辽军的射程就是二十丈。两军进入对射阶段的时候,我军就不占优势了。”

赵允初心想,也是。

毕竟,人家游牧民族从小就是吃这碗饭的。更不要说让人冲到跟前去拼刺刀了。

“那官家,有没有措施,利用弓弩的优势,将敌军全部消灭在这六十丈和二十丈区间内呢?”

赵允初想,如果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就都解决了。

“这不太可能。据枢密院的奏章中说,他们平时训练有一种突进阵列,叫做什么袭步,也就是走得很快,以减少前军的损失。”

赵允初听明白了,也就类似急行军的意思了。如果,辽军的急行军时速最高可以达到60码的话,从200米冲到80米只需要不到7秒钟。

只要能顶住这7秒钟的宋弩火力倾泻,后面就好办了。

赵允初深深地点了点头。面前的这位,还真像一位自己的堂兄,没有任何架子给自己讲故事。

其实,赵允初知道,与夏或辽的战争中,招致宋失败的主要原因不在于这个劣势,主要还是在于资源,在于国力。

一句话,和流氓,打不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