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五章 朱元璋的愤怒(1 / 1)一两猪头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标一个个的念了下去。

可是越听,朱元璋越是生气。

咱大明朝廷的文人都是这样的?

就没有一点古时文人的风骨?

“标儿,别念了!都是千篇一律。”

“这些文人不过如此,没有一人有魏征的风骨。”

“他们的心里就想着讨咱的欢心,好换得功名利禄。“

“标儿,你看看,其余的文章是不是也都是如此。”

朱标不在念了,拿着这些文章一个个看过去,发觉确实都是大同小异。

全部都是歌功颂德,竟无一人规劝皇上不要兴建阅江楼。

“禀父皇,儿臣已经全部看完了,恐怕要让父皇失望了。“

可是朱标也不敢说出其中的缘由。

难道说群臣是畏惧皇上,所以才没有人劝阻么?

这同样说明群臣都是蛇鼠之辈啊。

朱元璋怒气冲天,道;

“你看看!你看看!这就是咱大明的文人。一天天的引经据典,自比古人,可是一旦做起实事,却只考虑自身。”

“连上书劝诫的胆子都没有。”

“如果咱听信了这些夸夸之言,真的以为自己功比天高,那咱今后做什么都没有人劝谏,咱岂不是要成为一个昏君?”

朱标连忙跪地道;

“父皇英明神武,开创大明,如今百姓安居乐业,又怎么会成为一个昏君呢。”

“起来吧,标儿。咱不是生你的气。咱是可恨朝中的文人都不堪重用,关键时刻肯定指望不上啊。”

“咱辛辛苦苦开创的大明,难道就要靠这帮人帮咱去治理?咱在的时候还好说,万一以后咱不在了,那咱的后人还能抵挡住这些文人的糖衣炮弹么?”

“咱大明又怎么会绵延万世?”

想到这里,朱元璋恨不得杀尽这些不中用的人。

可是,目前治国却不得不依赖这些文人。

杀一个影响不大,可是现在所有人都是如此。

朱元璋只感到了深深的无力感。

“不行,咱必须得尽快找出筛选人才的办法,决不能让咱辛苦创立的大明,毁在这些毫无风骨的人的身上。”

“父皇,其实还是有不错的,你看宋师的文章,不就是劝诫父皇了么?”

一提起宋濂,朱元璋更是生气。

堂堂一代大儒,大明文人的精神领袖,可是也不是个办实事的人。

难道文人的根本就是这样?

“父皇,那林然的文章,还没有看,要不要看看?”

看着暴怒的朱元璋,朱标转移话题道。

“一个山野的书生,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你且念给咱听听,如果还是满篇夸赞,咱今天就拿这林然开刀。”

朱标不禁后悔,毕竟林然还是有些才学在身的,如果就因为一篇文章丢了性命,自己岂不是害了他。

可是此刻没有办法,只能拿起林然的文章,希望他能有好运吧,大不了自己待会多向父皇求情,保他一命。

只见朱标开口读到;

“圣起于草莽间,灭诸敌而统**。开大明,建不世功。今民心思安,风调雨顺,该因陛下也。”

读到这里,朱标心想,完了!

自己还是抓紧想想怎么保住林然的小命吧,毕竟是自己带他来的应天府。不能刚来没几天,就把小命丢在了这里。

朱元璋已经眉头皱起,不想再听下去。

“然夫百姓者,如鱼与水也。”

嗯?这句话倒是挺有意思,示意朱标接着读下去。

“…………”

“凡是皆需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实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伐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这几句朱元璋听得倒是很舒心,虽然说的很平淡,但是这却是直面劝谏了。

而且语气柔顺,朱元璋也能听进去。这些话说的也很有道理。

只听朱标接着读道;

“岂不闻谏太宗十思疏】?乃国之本也!”

“好!好!好!”

朱元璋大声夸赞道;

“看样子,也不是所有的文人都是如此,还是有一些人是有骨头的。”

“好一个谏太宗十思疏】,这是自比魏征了。”

“文章写的虽不华丽,但却讲明了劝诫之心,而且也没有故意夸大事实,仿佛就是简简单单的讲一个道理。”

“过不得写的小说会如此多人看。”

“看来这位草堂明人,确实是有才之人。”

朱标擦了擦额头的冷汗。

林然能写出这种文章,确实也是他没有想到的。

而且此文正中朱元璋下怀。

毕竟朱元璋也不是说一定有个人,像魏征那样,恨不得指着鼻子骂他,天天死谏,真要那样的话,估计朱元璋第一个就会杀了他。

口含天宪的人,岂是能轻反对的。

但他也不希望众人都只会吹捧,无论做什么,众人都是夸赞,这样也只会让他感觉到虚情假意。

林然的文章写的整体很平,没有夸大朱元璋的功绩,也之言大兴土木的危害,这才是朱元璋想要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伴君如伴虎的原因。

多一分则溢,少一分则缺。林然恰恰好把握了中间的这个尺度。

“标儿,怪不得你说此人有大才,从此文看来,这林然不趋炎附势,从这一点来说就很好。”

难得朱元璋肯真心夸赞别人。

要知道自从大明建国,开始稳定。

朱元璋已经不止一次的表达出了对文人的不满。

刘伯温和李善长更是感觉到了这种变化,所以不得不辞官回乡,颐养天年。

“标儿,你认为此文写的怎么样?”

朱标思考了一下,斟酌的说道;

“此文文笔稀松平常,但也对仗工整。直言别人不敢言之事,倒也能说明写文之人是个有骨气的读书人。”

“哈哈哈!”

“标儿说的不错。咱也是这么认为的。”

“既然如此,你替咱把这篇文章收好,等明天早朝的时候读给那帮子文人听听,让他们看看,一个文人究竟该怎么做。”

“咱也准备用臣子的口气,给咱自己写一篇岳阳楼记】,让他们看看,咱朱元璋的文采究竟是怎么样的。”

“也让那些文人知道之道,咱老朱也不是当年的那个老朱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