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西镇抚司(1 / 1)青帝一处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说之前群臣对于列祖列宗显灵还是一种自我解释的调侃与安慰,那么现在许多人真心实意的认为列祖列宗显灵是一件十分可能,并且唯一能解释清楚的原因。

连带着城中那些人造“祥瑞”,这些都抱有一定程度的怀疑,尽管这些祥瑞有些还是他们亲手做的。

但鉴于这事儿太邪乎,一个长在深宫大院的藩王怎么会突然变成了能工巧匠,还是如此合乎时宜的水泥。

难道是祖传?

朱肆看着众人的目光,心中有些大概,于是乘机提出:“这水泥乃是国之利器,有了这个,对付鞑子就更有一些把握了。这些工匠于国也算是有大功,所以朕准备筹建天工院,位阶与九卿相当。”

这个提议朱肆之前就提出过了,但被文臣以无功不受禄,祖宗家法给挡了回去,对此朱肆也没有办法,他现在的权威还远没到让百官畏服的地步,又鉴于现在不是起内讧,需要团结一心,所以只好接受。

而现在他乘机将水泥的功劳揽给这些工匠,提出设立机构,为大明尊崇技术人才创立一个良好氛围。

但很明显,百官非常抵触。

若是因为一两幸进的工匠,得了皇帝欢心,因为被封官赏爵,那么他们捏着鼻子也就认了。毕竟朱家皇帝由着性子册封道人,这种事情都发生过,封赏匠人也不算太过离谱。

并且工部也有军器局,负责打造兵器,本就有这个官职。

但百官与朱肆交流后发现这位爷不是要封赏几个人,而是要在读书人,儒家之外,另外开辟一条官路。这样一来对于是在读书人碗中分一杯羹,让他们不能容忍。

“陛下,华夏衣冠之所以存续,天下之所以还有道德伦理,皆是因为文王制定礼法,孔圣创立儒学······”扶纲老生常谈开始涛涛大论。

还没等他话说完,朱肆便打断了,这个时间点,他可不想与儒家士大夫起冲突,没时间也没精力。

百官既然还是如此反对,他便只好暂时作罢。

而一旁的武将对这一切则冷眼旁观,虽然现在正值乱世,文臣还爬不上他们这些武将头上,但是稍有见识可都知道,一旦天下大定,这些文官都会跑到他们头上拉屎拉尿,但同样的让他们与匠人为伍,甚至爬到他们头上,同样也办不到,所以选择了两不相帮。

朱肆见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贴心,脸上的挫败感,溢于言表。

几位阁老见了朱肆这模样也有些害怕。

要是这位皇帝为此与百官较劲,直接罢朝不问世事,学那万历皇帝一样躺平,那可遭了。

所以扶纲也赶紧安抚,采用一个拖字决:“水泥之功,俱赖陛下天授之才,更何况平定天下,少不了这些人立功,现在就大肆封赏,反而不美。”

朱肆对这套说辞没有兴趣,礼节性的点了点。

王建这些日子看着这位皇帝颇有章法,而且在极力弥合大明各个派系的裂痕,对于蜀王一系不乏拉拢,尤其是对他,经常性的嘘寒问暖,让这位蜀王一系大将存了一丝报效之心。

至于让匠人爬到头上,他则是无所谓,毕竟大明朝文武百官给一个阉人争修生祠的事情都做过,那还有什么下限。

“陛下,何不封这些人做个将军。”

此言一出,众人都觉得荒谬,但细细品尝,却觉得很有味道。

文官既然不行,那就武官,对于这些匠人来说,文官不通,武官也是一个很好的出路啊,依托武官体系为这些匠人开辟一条道路也不是一个妙法。

朱肆一听顿时觉得大有可为,对着王建连连点头:“王卿,果然是国之大才。你自下去给朕理个章程看看。”

武夫重来低贱,文官也无所谓,也没反对。

马宝见王建得了彩头,也起了竞争之心,但是一些话不好当面讲,尤其是在这个场合。

等待众人散去,他寻了个机会,单独给朱肆谏言。

朱肆对于马宝有一个粗浅的影响,只记得马宝在历史上留过名,但具体的事迹不清楚,但是既然能留名,那证明这人至少是个人才。

更何况他特意打听了这人,勇猛无比,还有头脑,除了性子有些偏激,算是难得的将才,再加上此人是大顺出身,与大西不是一个葫,所以朱肆便有心拉拢。

这马宝也有心找棵大树,经常有事没事在朱肆身边晃悠。

一来二去,两人便直接看对眼了。

“万岁爷,军中虽然没人反对,但毕竟是晋王的部下,您贸然插手也有些不美。”

朱肆听到这个回答后,拍了拍脑袋,觉得有些头疼,这派系党争可谓无处不在,不是你故意装看不见就行的。

还没得朱肆气垒,马宝便干劲进言道:“陛下,您可以走锦衣卫的门路啊!”

锦衣卫?

朱肆越琢磨就觉得这事越靠谱,锦衣卫是天子家奴,他怎么处理都轮不到外人议论,并且这锦衣卫与皇帝还有人身依附关系,可以方便他任意施展。

更妙的是,比起文臣武将,恐怕这些匠人更喜欢锦衣卫这个身份。

出于对文人几千年的尊崇和敬畏,这些匠人其实没胆与文臣并列。而武臣呢,舞刀弄枪又有些不吉利,唯有这个锦衣卫,是天子家奴,与皇帝的关系天然亲近,正是他们这些无根浮萍最好的依靠之处。

一想到这里,朱肆对于马宝更是大加赞赏:“宝儿,能合朕意的,唯有你了。”

得到皇帝这么一句赞善,马宝浑身便轻了二两。

这个注意既定,朱肆便找来了王全福与王建依照锦衣卫建制,设立了锦衣卫西镇抚司。升了几个比较出彩的匠人为锦衣卫总旗,次等功劳的便升为小旗。

虽然只是一个七品官,但对于匠人这些贱籍之人可谓是一步登天。

朱肆对此还特意下旨,凡是在西镇抚使体系中能教导出十个锦衣卫官员,其人自动升一级。

也就是说你教出的徒弟有十个人得到了小旗官,那么你就算什么功劳也没有,也会自动升任总旗官,以此类推,上不封顶。

这项制度主要是怕一些匠人藏私,不肯教真本领。

锦衣卫是天子家奴,任他揉捏,文臣武将对此也不能说个不字,这项政令便畅通无阻的通过了。

这个历史时刻,除了朱肆恐怕没有人能够清晰的认识到其巨大的历史影响。

他在华夏千年以来,重驭人之术,轻经世之材的河流,开辟了一条溪流,并且准备以莫大的毅力与勇气,尝试着让这奔腾到海的河流改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