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自己长子问出后宫如何处理时,泰昌帝萎靡的神情,突然振奋起来,挣扎着想要坐起来,在一旁伺候的王安,赶紧上前搀住,用枕头撑住皇爷的后背,好不让他倒下去。
“龙就是龙,只要尝到了血,就会恢复扭转天地的能力,我朱家有望,朕去见先帝,也能有所交代。”
“王安,传朕的口谕,皇八女送去郑太妃抚养,一同去福王处。”
“朕之嫔妃,贤良淑德,朕离不开她们,殉葬吧,让慎刑司现在就去办,她们相伴的宫人,也一同殉葬。”
“去办吧!”
“守着门口,朕要跟太子说几句话!”
泰昌帝蜡黄的脸上满是笑容,嘴里却说出让人恐惧的口谕。
王安也被吓的哆嗦了一下,立刻退出了寝宫。
朱由校也是在心里佩服这个躺在龙榻上奄奄一息的父皇,他老人家真的是杀伐果断,他原意是想把李常侍等人送去冷宫。
毕竟身为养子,是没法下旨送养母去冷宫修养,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要传出去,天下人的吐沫星子就能淹死他,所以想借父命,把这个隐患给除了,历史上的移宫案,动荡将近两年,引发的党争,牵连的官员上千,也让前朝无心料理政务,损失太大,大明实在承受不起了。
没想到历史记载中死于纵欲过度的父皇,还有冷酷无情的一面。
“英国公可用,成国公需要敲打敲打,鬼心思太多,勋贵并非不能用,也没烂到根子,楚王一脉当除,狸猫换太子的把戏,在两宋可以,在大明不行,找个野孩子,冒充朱家血脉,该死!”
“要是世宗皇帝在,早将这帮乱臣贼子统统杀光了。”
“楚逆的土地,两百年积攒的财富,不管是归入国库,还是进内库,都够支撑一段时间的。”
“离了钱,你就算是三皇在世,五帝下凡,都摆不平内外纷争。”
砍藩王补充日渐崩溃的财政,倒是一个快法子,但从本质来说,是锯大腿填肚子,只能解决一时的难题。
说到底,大明并没有成体系的税收机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不停地打补丁,靠四大钞关,盐税茶税顶着。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时候,朝廷还能挺住,一旦到了灾年,就立马拿不出钱,需要加田赋,大明帝国到了现在,也成了靠天吃饭。
这也是先帝为什么派身边的心腹太监去收矿税,搞的士林怨声载道的原因。
“皇儿,东方朔说的用人之道,是真知灼见,用则为龙,不用便为虫,日后多看看韩非子,抓住二柄,才能号令群臣。”
“为父累了,让为父睡一会儿!”
泰昌帝交代完身后事,全身的力气都被抽干了,朱由校赶紧从地上爬起来,扶着父皇平躺下,但刚躺下,泰昌帝原本抓住朱由校的手,悄无声息的松开了。
朱由校满脸泪痕,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自己终究没了可以遮挡风雨大树。
拉着父亲的手,他喃喃说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是您亲自教导儿子的,儿子永生永世都不敢忘,就算把儿子的命搭上,也会保证大明江山连绵万代。”
朱由校拉响了龙榻上的玉铃,守在门外的王安,杨松泉,魏朝等太监冲了进来,跪在地上,开始哀嚎。
太医们也赶紧进来,顾不得礼仪,给泰昌帝把脉,试探鼻息,而后相互看了几眼,就全都跪在地上开始挤眼泪。
“王安,宣群臣入内。”
朱由校脸上都是泪水,但他还记得自己的职责所在。
首辅方从哲带着阁臣们,一直守在走廊中,听到传唤,立刻进入寝宫,他们原是想拥簇太子去奉安殿于朝中群臣相见,定东宫之位,现在看来是多此一举了,天子,不对,大行皇帝根本没给机会。
“杨先生何在?”
听到太子询问,跪在地上痛哭的杨涟,立刻走到前方,稍微落后于首辅半个身位,开口道:“微臣在。”
朱由校看着杨涟,感慨万千,历史上这位顾命大臣,真是为了自己拼光所有,可以说他是为了名,也可以说他是为了权,但更多的是为了大明,为了心中的道。
“方先生,杨先生,请录皇父的遗命。”
“籍贯之法,虽为早先之良策,但为今日之束缚,废良贱之分,除户籍之隔,除军户待定外,全都归为民户,以显大行皇帝之德。”
“教坊司贻害已久,百官之一时得失,连带家人深陷险地,是为不忍,以后百官犯罪,除十恶之大罪外,皆以论本人之罪行,并罚以罪金,以颂大行皇帝之仁。”
“国丧之后,再行大行皇帝改军户之法。”
“大行皇帝之遗命,速传于两京一十三省,如有宣传不到之处,当地从属官员按大不敬罪论处。”
方从哲同杨涟吃惊地相互对望一眼,宫中传闻,说皇太子不喜好文墨,怯懦不言,每日只会摆弄木匠活,大字都不认识几个。
可这段话说的却很流畅,引经据典算不上,但也直击要害。
虽然这两条遗命是善政,早有人想改,但这是太祖所立之策,反对者只需要一句祖宗之法不可改,就能搅黄,况且改法改制,乃是大事,朝堂上不吵个几个月,根本推行不下去。
但现在容易了,大行皇帝的遗命,谁敢不赞成,谁又敢提出反对意见。
忠孝二字,既压在太子的头上,也压在了外朝臣工的头上。
外加遗命还有一条,废除就需要全部回驳,教坊司的存在,实在太恶心天下臣工了,除了道德败坏之辈外,谁也不想看昔日同窗同衙好友之眷属,沦为千人骑,万人睡的娼妓。
宦海浮沉,谁又能保证自己一帆风顺,不走下坡路。
这两条遗命,不出意外的话,会以极快的速度通过,颁布到全天下,让全天下人都感受到大行皇帝的仁慈之心。
可以预料,大行皇帝会因为这两条遗命,成为一代明君典范。
“臣方从哲,臣杨涟领旨,必让天下臣民感受大行皇帝的仁慈。”
方从哲,杨涟立刻跪拜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