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
后山名字不叫后山,名叫八贤山,因在县城的后面,所以家住县城的人称后山,乡下的人称八贤山。
据县志记载,此山几易其名,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此山在众多名字中又改为八贤山。
八贤山始成于公元前一千八百多年,最早名叫鹰山,是因为从山的西南方向看,就像展翅欲飞的雄鹰。
也有称其飞马山,从山东南方看,如乘风追月的一匹健马。
还有称红山,那是因山土微红。
也有人牵强附会说,山土呈红色,是抗日英雄鲜血染红的,可见当地当年抗日战争惨烈程度。
八贤山即是目前大家公认的名字。
传说是当年**某连与日本侵略军在此山相遇,各占山头一面,然而敌人武器先进,而**军队是小米布枪,且敌我人数众寡悬殊较大,战争打响一周后,面对数倍于己的日本侵略军……,**军人宁死不屈,又苦战三天三夜后弹尽粮绝,后援之路又被敌人堵住,在前无救兵,后无退路的情况下,为了不当俘虏,连长和七名战士在扔下最后一颗手榴弹后,牵手跳下悬崖。
这八名勇士的壮举,激起了当地农民和部队的抗日斗志,好多人家主动将儿子送到部队,要为牺牲的英雄报仇,为守这八名勇士忠魂,当地村民收集八勇士的衣物建一公墓,称八贤墓。
新中国成立后,地方政府为纪念这八勇士以后就把红山更名叫八贤山了。
不过仍有少数人称红山的。
此山中有纵横斜三个山洞,相传是战时工事,整个山虽不大,但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寺庙香火千年延继,据说曾有圣僧海灯法师的足迹,更有商代宰相伊尹在山上植茶采药时居住过的茅庐,记载着一代贤相的晚年生活。此山不光禅意浓浓,底蕴深厚,增加此山文化内函的还有三国时期,刘备的足迹,据史记载,三国初期,刘关张结义不久,时值天下大乱,为能在混乱中争得一席之地,达到救民于倒悬之际,刘备接受徐州牧之邀,驻扎徐州小沛,共守徐州,因三英战吕布失利后,无枝可依,曾率兵向东方逃去,即屯于此山休生养息,至今山上仍有关羽系马石,更有十六个关公所乘之马的蹄印,传说,关羽所骑是神马,踏水无痕,过石有印,所以此山文化底蕴犹显深厚。
另此山还有一处二十米见方的石墙,石墙有规律的刻着似文字和兽形图之类,名曰星相石,据说是古文人写的记录此山的文字,由于文字古怪,比甲骨文还难解,曾引多少专家来考,江宁的,北京的,来此不少,然而终无结果。这就更增加此山的神秘,也是招徕游客的又一奇观。
此处选一两首文人张万路游历此山后的诗句。
题八贤山无字天书
古诗新韵安马情
七律
作者
张万路
重山峻岭现奇观
石板映霞呈色蓝
撇捺腾飞行紫雁
竖横静卧睡青莲
勾弯蟒动江生浪
点圈龟摇海起潭
怪字天书难破解
专家三考未结缘
这首是专门写无字天书星相石的,另有一首系对安马八贤山古韵浓缩。诗文如下:
题安马八贤山
作者张万路
安马胜地好观光,
数代风流典故藏。
落难桃园三结义,
取经路上四联帮。
结茅伊尹飞梭线,
南下乾隆抖马缰。
史誌繁多文韵厚,
天书谜底九千箱。
张万路先生这两首诗是在山石上能辩的诗文中任选二首,足见此山之古蕴之深了。
由于此山之峻秀,文化深厚,曾引多少文豪墨客来游。
八十年初,江南大学有二位教授,是酷爱国学者,深为祖国瑰宝古诗词究尽能走多远而担忧。
为了拯救古诗词衰靡现象,利用暑假游全国山水,并处处留下诗句以唤醒人们爱古诗词的热情,二学者中,姓邱的年长一点,古诗写得好,游览此山后,下山沿坡向东南走去,猛回头忽见一骏马欲飞的山势,偶得诗句,脱口而出:
“踏风追月马蹄缨,
十里青山半入城,
不墨帘中千古画,
听溪泉唱万年声。“
年轻一点的听到佳句,兴致也来了,眉头一皱,随应词一首:
咏八贤山
踏莎行
曲径通幽,
峰登玉女。
池亭人挹风如许。
撒欢锦锂水中游,
啁啾翠鸟花前语。
天运由承,
禅心统御。
盘丝一线穿今古。
相星石上看天书,
仙人洞里消烦暑。
由此可见此山之峻秀,韵之深厚了。
闲话少叙,言归正传,却说老县长、于德龙,朱副局长三人,沿山中崎岖小路,边走边停,边停边看。
特别是于德龙同志,曾多次折回身,对渗水的地方向朱副局长求教,并在随身小本上记下何处有隐处,何处需要防范。
就这样,不觉在山中走了二个多小时,转了三四个山头,三个人虽戴了草帽,仍晒的直冒油,衣服全湿了,总算把几处关键段查完。
老县长已累得气喘气喘吁吁,加上岁数大出汗多,好象虚脱了,感到浑身无力,倚一棵松树就瘫坐下去。
一旁的朱副局长后来是一直扶着老县长行走的,此时也累了,见老县长瘫坐下去,也就势坐下了,边喘着气边拿出一个军用壶递向老县长。
此时于德龙的大哥大响了。
是杨副县长打来的,告诉于德龙沂河堤不少工段加固的木料基本用完,还有六七个乡抗洪物资未到位。
于德龙挂掉杨副县长的电话,又打了司机小黄,告诉他做好准备,自己三点多钟用车。
此时喝过水,又歇了一会的老县长也回过劲来。看着于德龙说:″今天看过我就放心不少了,凡事做到心中有数,安全一定要防患于未然。”停了一下,无奈的说:“哎,老了,岁数不饶人啊。“
看到一脸疲惫的老县长,于德龙心疼的说:
“老县长,今天辛苦你了,朱局长,你扶老县长先回去啊,我走老龙涧直穿,过那小山头,再看一下南坡方徐庄那几家有没有危险。“
老县长在朱副局长的搀扶下选近路返回,于德龙朝老龙涧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