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七 哨探(1 / 1)红汤厨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谭文回来时,崔白已经规规矩矩地面对门口坐在了那张杌子上。

一个穿着灰袍的年青人跟在谭文身后,一身守夜人的味道。

“这位是曹督主的机要文字,叶青。”谭文简单地介绍道。

崔白起身见礼毕,年青人从腰间锦袋中取出一块黑铁铸成的倭角腰牌递过来。即使是在大内之中,有官家身边的左侍禁介绍,叶青还是一丝不苟地按规矩执行。

“督主吩咐,你说我记。”叶青说话时面无表情,崔白也不觉得奇怪。这个位置上的人,就是如此,跟“前世”没有两样。

“遵督主令。”

叶青转头看一眼谭文,左侍禁立即转身将屋角一张杌子搬过,又笑道:“我就在外面檐下。”出去关好屋门。

两人面对面坐下,叶青从怀中取出一本纸簿,一支石墨,跟崔白被安排作东水门外暗眼时,上头发放下来的一模一样。

“那我们抓紧时间,督主等着呢。”

崔白不假思索,将早已打好腹稿的报告口述出来。其间一直在观察叶青记录的速度,以便调整语速。却发现,叶青在纸上写的并不是汉字,只是一些偏旁部首,间杂着点划与符号,竟是一种速记方法。看他记录的速度,完全跟得上最快的口述语速且还绰绰有余。

一柱香的功夫,崔白讲完,叶青也就收笔。

“事关紧要,我复述一遍,你确认。”叶青还是一副扑克牌脸。也不等崔白答话,就快速复读了一遍记录。

崔白一边听,一边想,原来守夜人还有这么一套速记方式。自己受训时,却是没有学过。对于崔白来说,用处不大,因为他有超人的记忆力。但对于暗探平时的记录与通信来说,很好使啊,还有部分保密作用。

听叶青念完,崔白点点头:“一字无误。”

叶青道:“崔军使不识这速记法吧?”

看崔白又点头,叶青收起纸笔道:“那就不用画押了,督主等着呢。”

起身走到门口,又回头道:“崔军使想学这速记,王楷会。”

崔白道了声谢,心中暗道,督主身边的人,果然没有平常的。就这短短的接触,居然让他看破了心思。最有意思的是,他说了出来。不知道是好意,还是有心“示威”?

叶青自己开门出去,谭文果然离门五尺远,背对门站在阶下。听到门响,才转身,微俯首等叶青过去,笑着进来,“崔军使且跟我来。”

跟着谭文穿行在深夜的宫中,崔白一时有些恍惚,不知道今夕何夕。

看崔白情绪不高,谭文回头笑道:“叶青向来就一副冷脸,见谁都那样子,宰执面前也不假颜色。”

崔白口中“唔”了一声,也没接话。

谭文又道:“官家御前会议中抽出时间,在小书房单独召见,崔军使前程似锦啊。”

崔白心中一凛。突击王渐外宅那天,来传口谕的就是谭文。当时谭文的态度,就让崔白觉得有异。谭文在中官中地位高崇,又得官家信任,第一次见小小的守夜人军使崔白,就特意展示善意。今天这两句话,更是出格。

大宋枢密院,是个极特殊的机构。同时对官家与首相负责。既不属于朝官与亲民官代表的文官集团,更不属于代表军方的军部。皇帝陛下赵偀,首相贾政道,知枢密院事曹无伤,构成了这个特殊暴力机器的三角。而曹无伤以下的守夜人,都不应该与官家或贾相发生直接的关系。

谭文的态度,以及官家今夜的召见,都非寻常,而督主曹无伤没有反对。

出了宫门,谭文就与崔白告别。宋小九迎上来,没有新的信息传到他这里。已是寅时三刻,再有一个时辰,天就要亮了。汴梁的大街上,仍然是灯火通明,人流如过江之鲫。

回到留园,先去病房看好古兄,已是沉沉睡去。崔元轻声道:“太医奉旨来看过,刚刚走。又给他喝了剂安神汤。目前也没有发热迹象。”

被刺了两刀,又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了清创消毒缝合,好古兄也确实扛不住了。

从正月十五辽军破边而入,到现在十七八个时辰。据前线的军报,辽军穿越烽燧线选择了傍晚,这突破了一般的常规,须知夜间行军是这时空相当难的事情。不过对于守方来说,即使收到了烽燧线上的预警,也难以在夜间组织起有效的侦察与拦截,更不可能提前出城立营。

北境一线的几个重要军镇,离边境烽燧线不过十数里到几十里。辽军连夜进军的结果,就是正月十六日天一亮,守军就会发现,大股敌军已经兵临城下。

宋辽间数十年无战事,边镇守军将面临一次真正的闪击。

崔白很难想像,十六日这一天,对于北境数城的主将与兵士来说,是个什么样的处境。

……

同一时刻,捉马口寨。

自从上午打退了辽军的进攻,就未再发生战斗。寨墙上增加了岗哨,前半夜又派出了几个没有患上鸡蒙眼的老兵伏路,也未传回警迅。看来辽军指挥官在白天的进攻失败后,没有再考虑过夜袭找回面子。

指挥梁庆云的“大帐”,就是寨中心烽燧下的一间坚固石砌大屋,正中间火塘里燃着碳火,上方吊着铁铫子,“噗噗”地吐着蒸汽。

“趁天明前这一个时辰,骑马刚好能到保州城外,打探清楚形势,再见机而行吧。”梁庆云对杨末道。

“属下定不辱命!”杨末双眼在黯淡的碳火中闪闪发光。

捉马口到保州,不过四十里地,一马平川。天气好时,站在小山顶上的寨墙上,就能看到地平线上的州城墙。到目前为止,还没看到城内有火头,但已经一整天没有信息从保州过来。

梁指挥给杨末的任务,是打探保州是否失陷,这将决定捉马口寨的一百多弟兄如何行事。如果保州已经被攻破,放弃寨子,避开东边路口辽军营地,向西进山,就是唯一的出路。州城失守,捉马口寨孤悬阵线之后,弃寨不违军法。

寨中只有三匹马,还都不是什么良驹,只够保障一人哨探,再多一人都不行。而一百多人中,骑术尚可的,一只手都数得多来。

杨末在白天的战斗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冷静与头脑。而他的骑术,在寨中也是最好的。

如果杨末骑着马,有机会穿越敌阵线逃回南方,那也不错,这是梁庆云的小心思——杨末的父兄,自己都得罪不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