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白第一次骑马,感觉腰要断了。
崔虎驾车带人去了新宋门外,所以陪好古兄逛京城就换了骑马。
第五司第三处第一组的守夜人还有几个留在家里听令,顺带也照顾马匹,都是极熟悉马术的好手,正好跟出来一位,临时当了马夫,为崔白牵辔。
这个时空的崔白骑过驴,原本以为控马技巧跟骑驴也差不多,所以信心满满地就认镫上鞍。
等骑上来,才知道,真不是一回事儿。
首先,这马太高了。
崔虎昨天去西府,仗着有督主的手令,没跟第七司骐骥院的人客气,八匹马,全是从夏国搞来的良驹。肩高都在五尺二寸以上,比崔白还高一寸。以汴梁城如今的风气,都称得上是“宝马”,一匹就要卖到大几百贯甚至上千。
临时的马夫姓刘,刘长明,二十七八岁,罗圈腿,一脸憨厚,“军使小心,这匹掣电虽温训,但也有点认生。”一边就握着口衔边的缰绳紧了紧,不让那马偏头。
掣电是匹青马。
所谓青马,是指被毛为黑白混杂,而以白为主。掣电的颈、肩、肋、臀上都有淡淡的灰色花斑,俗称“菊花青”,又叫“青骢”,“五花马,千金裘”的五花马,也是它。因为毛色漂亮,更是如今市面上的抢手货,同样的年龄和身量,价格要比其他毛色高出三成到一倍。
“这马四岁,正是最漂亮的时候。马齿越长,青马的毛色就越白,等过了八岁,不仔细看,会以为是白马呢。”刘长明一边让掣电开始便步走,一边跟崔白解释。
“头儿您放松点,有属下在……”
崔白很紧张,骑在马背上,自己的眼睛都快与甜水巷两侧的墙头平齐了,前后都没有依靠。一走起来,屁股下的马鞍还一起一伏,总感觉随时都要被颠下去。
好古兄稍稍落后一个马头跟在右侧,鞍上的腰肢挺得笔直,缰绳只是松松地挽在手指上,胯下马轻松地慢慢踱步,没有一点点认生。“终于发现贤弟你也有不会的事儿,哈哈哈,这马比你都要累!”
一队人行进的速度,比走路都要慢。
不过这倒是方便了也是步行跟随的宋小九。他戴了顶新头巾,看不出来头上的伤,走在队伍最后,不时就跟人点头打招呼。街面上的人,确实跟他很熟。
雪已经停了,道路两旁都在铲雪。自从本朝取消了坊门与宵禁之后,汴梁城里大街两旁就很难看到不做生意的门面。即使有些大宅正门是冲着大街开的,也多半将临街的倒座群房改成了经营的铺子。所以铲雪的不仅仅是军巡铺的老兵,店铺的伙计甚至掌柜的也纷纷拿着木锨条帚上阵——自家门前不扫干净,会被鄙视的。街两旁的阳沟早就被雪填平,还高高耸起两道雪墙,映得沟沿上还没发新叶的树杈上挂着的彩帛灯饰分外光鲜。
灯节越来越临近了。
今天好古兄没有特定的目标,按他的说法,就是在汴梁内城里“瞎逛逛”。于是六人四马就悠哉游哉地往东城最繁华的地段行去。一路上,大街两旁比平时都多了很多临时的摊点,主要是卖各种灯饰,还有小孩玩具,便宜头面之类。只有年节间,这样的临时摊点军巡铺不会干涉,只要照规矩留出街心足够的人马通道,不太过分就行。
好古兄看着什么都觉得稀奇,一路都不断下马问这问那,只是苦了崔白。上下马对于他来说都是不容易的事儿,大多数时候干脆就坐在马背上等。不知不觉到了内城东北角的小货行巷,两边铺面都所谓工巧伎作,前店后厂,各种新奇玩意儿层出不穷,更是引得好古兄马都不骑了,一家一家“淘”过去。不多时,马背上就放了两个大大的包袱,让崔白想起香榭里舍大街上双手挎满购物袋的扫货客。
崔白百无聊奈地跨在马背上左顾右颁,等着钻进一家南纸店的好古兄血拼出来,却突然被另一家店铺门口侧多宝格上以精巧的檀木架子托着的东西吸引了目光。
双手握紧前鞍桥,小心翼翼地从马背上蹁腿下来,崔白直奔那物件就过去。
“小官人看上了这阳燧?且等小人拿块硫磺试试!”看上去不打眼的一家小店,掌柜的亲自来招呼崔白。
这是一块完全透明的凸透镜。崔白仔细看了看,两寸左右的直径,材质透明,无偏色,也看不到气泡。这是一块很纯净的水晶,只在边缘含有几丝秋毫般的金红石结晶包裹物,被匠人磨成了双面起凸的凸透镜。
掌柜的说话间,已经拿出一只小小的铁盘,盘心盛着一小撮淡黄色的粉末。将盘子在门口柜台上放好,初雪放睛的阳光照在上面,粉末闪着亮晶晶的光。
掌柜的从架子下将那片透镜取下,迎着阳光举在铁盘前,绿豆大的光点聚焦在那摄淡黄粉末上,只一二十息间,就“嗤喇”一声冒出淡蓝色的火焰,并迅速扩散开,散发出一股辛辣呛鼻的气味。
没一会儿,铁盘里淡黄色的粉末燃尽,几乎没有留下残渣,崔白可以确定,被点燃的是很纯净的硫磺粉。但问题是,掌柜的展示这一套,是想说明什么?这个被称为阳燧的玩意儿,被做为商品出售,有什么用?
看着崔白一脸茫然,掌柜的这才明白,这位小官人大概并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是炼丹药的行家里手。赶紧解释道:“这是水晶阳燧。”又从多宝格另一处拿下一块半尺大的凹面铜镜来,“跟精铜阳燧不同,水晶阳燧两面皆鼓,铜阳燧则只反光一面是凹下。”
“用来生火?”崔白觉得这玩意儿有点多余,这时空家居时,香炉里、灶膛间、或者专门的火种罐中,长期都备有阴燃的火种,用火很方便;如果在外面,则有燧石与火镰,加上火折子,也是眨眼可得,无须这么麻烦的取火方式,何况并不是日日都是大睛天。
“阳燧所发之火,直接来自于太阳星官,为至阳。若炼大还丹、金乌丹等,最是合用。若是有伤寒各症,又或气虚血弱,以此物引火熬药,也是极佳。这水晶阳燧,又比铜阳燧之火更为精纯,”
崔白这才明白,硫磺正是术士炼丹药的常用之物。这水晶阳燧,是给如今在高门显贵中盛行的炼丹术做起火之用,如果不是有这等高大上的用途,就用不着这么珍贵的材质,花这么大的功夫磨制。
“这一片售价几许?”
“小官人诚心要,二十贯。不说这么大块没有杂质的水晶,光琢工,就要一月有余。”
崔白心中一动,又问道:“不知道贵店有水晶的凹透镜么?哦,就是跟这水晶阳燧一样,但镜面是凹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