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无须紧张。”
朱允熞淡淡笑道:“皇爷爷离宫去阳山休养,不就是想让他们跳出来吗?”
“若是他们不跳出来,才不好呢。”
徐妙锦喃喃道:“你真觉得陛下去阳山,是这个原因吗?我怎么觉得是想看看你的表现呢?”
朱允熞微微怔了怔,道:“有什么区别吗?”
两人说话间,外面有太监高声传音:“太孙殿下,户部尚书赵勉、刑部尚书杨靖求见。”
太监清楚太孙和徐妙锦有密事商谈,故而只在外面高喊。
“让他们进来吧。”
朱允熞吩咐了一声,又对徐妙锦道:“你说的方法虽然不行,却也给了孤几分启发,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胜”,孤执掌朝政,就该行堂堂正正之法,无须似他们那般行鸡鸣狗盗之事。”
“只要稳住了朝纲人心,他们就翻不起多大浪来。”
徐妙锦若有所思。
此时,赵勉和杨靖已上殿来。
“太孙殿下,户部这个家,下官实在是当不了啦。”
赵勉一上来就告苦。
“今日晋王上的折子,言草原部落时有南下,要平定草原,最好的办法是出塞军屯,威慑诸部。”
“军务处那边同意了,折子递到咨政处,他们几個也都同意。”
“可眼下户部实在拔不出钱。”
“第二期新军的招募眼瞅着即将启动,新军战力之强,有目共睹,这笔钱是万万也不能省的。”
“技术研究和制造局要二十万两银子的经费,说有好几样重要的东西,是太孙殿下点了名要的,断断不能不拔款。”
“编制《洪武大典》亦需要一笔巨资,再加上今岁山东大旱,多地庄稼颗粒无收,山东的赋税不仅收不上来,还得下拔一大笔救灾的银子。”
“可户部的国库里实在没钱了啊,本想着苏州补交的赋税收上来,还能补一笔亏空,可眼下又全部调去建设魔都新城了。”
“户部国库的存银全部支取出去尚且不够开支。”
“若是以前,还能再印制几百万贯大明宝钞。”
“眼下宝钞日益贬值,再大量印制,无益于饮鸩止渴,实不敢轻为。”
“下官无能,只能向太孙殿下辞官,还望太孙殿下恩准。”
……
朱允熞的脸色微微发红。
其实洪武年间,大明的财政状况并不算太糟糕,基本上每年都能有些盈余。
不至于像晚期一样,需要通过加征“三饷”来弥补亏空。
之所以现在没钱,主要还是他将钱花了。
新军装备的武器,可是十分昂贵的。
这个时代的工业水平不高,打造一把枪,需要很多道流程,大量的工时。
后装枪由于结构复杂,比前装的燧火枪又贵了不少。
除此之外,定装子弹的造价,也十分高昂。
但尝到了甜头朱允熞,可不愿就此停下来。
相反,他已经下令将新军装备的枪,全部换装成后装枪,定装弹。
这样射击效率会高出很多。
使用定装弹的后装枪,是可以连续射击的。
可受工艺生产水平的制约,每一颗子弹都造价不菲。
技术研究和制造局就更耗钱了。
支持那些工匠们做研究,搞新玩艺儿的制造,无一不是烧钱烧出来的。
大明还是很典型的农业社会,如何能支撑得起工业社会都感到昂贵无比的研究呢?
魔都新城的建设虽然没有从户部拔款,但松江的赋税,首先就全给截了。
苏州积欠的税银粮食,也尽皆运了过去。
除此之外,洪武大典的编纂也非常耗银。
笔墨纸张都十分昂贵,编书需要数千名书生合力完成。
这个时代的知识很值钱,这些人给出的薪水报酬可都不低。
数千名编书的秀才书生,名家大儒,养他们的费用,都能养几万军队了。
更别说,要编大典,还需要民间献书,搜集古今典籍。
这个献书当然不是白献的,朝廷受了书,要给奖赏的。
往往比所献书籍的价值高很多倍,花费自然不小。
然而,若非如此,又如何能让民间百姓将珍藏的书籍献上来,用于编纂大典呢?
税收并没有增加多少,但开支却多了这许多,也难怪赵勉这个户部尚书,要当不下去了。
“赵尚书何必急着辞官呢。”朱允熞笑道:“孤花掉的钱,孤会再向国库补充的。”
赵勉愣了一下,道:“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旁边,杨靖向他使眼色,赵勉恍然回过神来:“太孙殿下都是为国事操劳,又不是因私事支取,岂有让太孙殿下补充的道理?是下官无能……”
“孤有一计,可填补国库亏空。”朱允熞打断了他的客套之言。
“还请太孙殿下明示。”赵勉拱手行礼,没有再说之前的奉承话。
他想了又想,一时也想不到要从哪里变出一大笔银子来。
只是太孙行事,多有匪夷所思之处,又不免有些期待。
“民间百姓缺钱的时候,都是向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借一笔钱,以度难关。”
朱允熞道:“眼下朝廷支取不够,国库空虚,那便向百姓们借吧。”
“不可!”
他此言一出,赵勉和杨靖同时出声。
“加征商税之事已引起不小的风波,虽然太孙殿下巧妙化解,但如今仍有许多巨贾富商,心怀不满,其中更不泛勋贵高臣。”
“若是再向百姓借钱,只怕会引来天大的祸事啊。”
“万一激起民变,就不可收拾了。”
朱允熞哈哈大笑:“你们该不会以为,孤说的“借”,是“强借”吧?”
难道不是吗?
两人都呆了。
官府向民间大户借钱借粮之事,历朝历代都有之。
但那通常是地方官府与当地的豪绅达成的交易,以解决地方官府一时的燃眉之急。
至于后续的还款嘛。
自宋朝以来,渐渐形成了“皇权不下县”的惯例。
地方的税赋,官府也大多委托豪绅代为收缴,还款自然也从税赋里面扣除。
所以,大多数情况下,豪绅并不担心地方官府不还款。
苏州的情况比较特殊,故而后面大户才不愿意借了。
但朝廷借钱与地方官府借钱不一样。
赏你一块牌匾,那就是给你脸了。
想还钱,门都没有。
若是向大户借,那是打击豪强。
若是向普通百姓“借”,则是打着借的名义,多收一层税赋罢了。
这岂是能随意“借”的?
也难怪赵勉和杨靖那么大的反应。
“孤的意思是,发行国债!”
朱允熞心中早就有谋算。
发行国债,还要在货币改革之前。
通过发行国债,筹措一大笔金银财宝。
再以此作为准备金,发行新钞,进行货币改革。
如此一来,大明的财政危机,才能化解于无形中。
“国债?”
赵勉和杨靖都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一时都愣在那里。
“以建设新军,筹备军费的名义,发行国债,让百姓们购买,以他们对新军的信任,一定会抢购的……”
朱允熞便细细和他们解释一番。
什么是国债,如何操作……
太孙殿下果然是天纵奇才,竟能有如此奇思妙想。
只是。
“此策虽可解一时燃眉之急,但将来终究是要尝还的。”
赵勉还有些担扰。
严格来说,农业社会其实并不具备发行国债的条件。
因为国债是要付利息的。
工业社会的国债利息,被经济增长覆盖了。
故而,各国才会都愿意发行国债。
但农业社会,经济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一年复一年,总是老样子。
这时候,哪怕支付最低的利息,都不划算。
“放心,到那时大明的国库,早就有花不完的钱了。”
朱允熞对此充满信心。
眼下大明需要的,只是一笔启动资金。
技术研究和制造局,还在投入阶段,虽然已经有了后装枪,定装弹,印刷技术等一系列的进步,但还没有到大规模“盈利”的阶段。
这个时候,就需要不断的砸钱,砸钱,砸钱……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后续的回报也将是十分丰厚的。
新军此次能一举荡平倭寇,就是最好的例子。
虽说没有直接赚到钱。
但以后能啊。
实在不行,还可以远征倭国。
一则彻底解决倭寇之患。
二来嘛,他也早就对倭国的白银垂涎三尺了。
石见银山此时还没有大规模挖掘,若是能占下来,那白银不就有了吗?
拥有跨越时代的武器,朱允熞丝毫不担心远征倭国不能成功。
郑和已经在制造战船了,远征也不是太久远的事情。
“那下官就去办了。”
赵勉见太孙这般说了,当即应承了下来。
他其实也不是真的想辞官,只是想来告苦,看太孙是不是能砍掉哪笔开支。
可没想到,开支没砍,敛财的办法倒是有了一个。
对于这个结果,赵勉也勉强能够接受。
反正以后还钱的时候,他应该早就不是户部尚书了,让下一任去头疼吧。
待赵勉离开之后,朱允熞问杨靖道:“杨尚书,你又有什么要紧事,要当面禀告呢?”
杨靖拱手弯腰拜道:“下官执掌刑部,管不法之事。今日特参户部尚书赵勉滥用职权,贪污受贿。参驸马都尉欧阳伦横行不法,纵婢行凶,偷税漏税。”
“哦?”朱允熞微微错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