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之中,张丽还是比较有正事,恭声问道:“黄老师,我们就算想办公司,都不知道做什么,你先给我们讲讲吧。”
“好!”黄钟喝了一口茶水,先润润嗓子。
包括张老师在内,大家都望着黄钟,一脸倾听的模样。
只有黄丁丁嘴里哦哦的,逗着小婴儿。
黄老师也缓缓地竖起一根手指:“我想告诉大家的第一个问题,那就是选择大于努力。”
话音刚落,唰唰唰,就举起了好几只手。
“黄老师,我不明白,从小到大,家长和老师就教育我们,只有努力才能成功。”小旭姑娘第一个抢着提问。
这群年轻人里面,她最聪明,而张丽最踏实。
其他人也都跟着点头,他们心里的疑问也都差不多。
黄钟乐呵呵地点点头:“就拿我的公司来说,如果我当初定位的是生产唱片,而不是磁带,就不能发展得这么顺利。”
小旭姑娘眨着眼睛想了想:“这几年,录音机越来越多,唱机的话,只有年龄大的喜欢听,数量比较少,同样道理,是不是收音机也会被电视机取代?”
黄钟伸手摸摸她的脑瓜:“林妹妹就是冰雪聪明,都会举一反三了,或许有一天,电视机也同样会被淘汰呢。”
“不可能!”
胡泽红一個劲摇晃脑袋,她最喜欢看电视了,在她想来,电视机怎么可能淘汰呢?
黄钟也不跟她争辩,而是继续说道:“我们即将面临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任何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事物,都会遭到淘汰,甚至也包括我们每一个人。”
这句话,也令在场的成年人都陷入了思索之中,最后,大伙也开始纷纷点头,认可了黄老师的说法。
“可是,黄老师,谁也无法预知未来,不知道会怎么发展啊?”张丽又代表大家发问。
黄钟竖起第二根手指:“这也是我想说的第二个问题,个人发展,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这就相当于坐船顺流而下,更容易抵达目的地;反之,逆水行舟,难度无疑会增大许多。”
说完之后,黄钟的目光从众人脸上扫过,看到大家依旧是一脸懵,于是便继续说道:“其实,各个国家发展的道路,大同小异,以别的国家来借鉴,就可以明了大致的发展脉络,再结合我们国家的具体情况,想要把握时代的脉搏,也并非难事。”
众人终于有了点豁然开朗的感觉,连信心都增加不少。
张老师在旁边也认真地聆听,他现在心里只剩下敬佩。
别管年龄大小,达者为师,在这方面,黄老师确实是他的老师。
就在张老师的目光,依旧聚焦在自己,顶多聚焦在他所处的行业的时候;人家黄老师已经放眼世界。
关键还不是夸夸其谈,而是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沉默了半天的小旭姑娘,也再次举手发言:“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发展,那岂不是全都有机会,也就是干啥都行,那还需要选择吗?”
黄钟笑吟吟地竖起三根手指,在她眼前晃了晃:“所以我要说的第三点就是,要选择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领域。更容易成功。”
“就像王导选你们这些演员,叫小旭你去演凤姐,叫怪味道演林妹妹,那结果会怎么样?”
怪味豆就是胡泽红,最初进组,也被分到黛玉组的,不过她生性活泼好动,几天就露出本性。
听了黄老师的话,大伙再次陷入沉思,开始思索自己所擅长的领域。
结果最后全都一脸失望:他们好像除了演戏,再没有什么擅长的。
甚至演戏的话,都不敢说擅长,只能说是演好红楼剧组里面特定的人物。
正好这时候服务员开始上菜,黄钟也就暂时结束这个话题:“不着急,想要正确认识自己,其实才是最难的,以后在实践中慢慢寻找,总有一个领域适合你,比如小旭,我觉得你最擅长的,肯定是吃。”
黄老师一本正经地说,大伙都一本正经地听,结果黄老师转折得有点太突然,大伙都愣了一下,然后这才哈哈大笑;
小旭当然不依:“那我就发挥长项,今天非得把你吃破产!”
这下大家笑得更欢了,想要把堂堂黄老师吃破产,还真不容易呢。
去港岛宣传,还要过俩月呢,黄钟把这件事记下,然后把照片交给邓凤姐,叫她帮着带回去,好办理手续。
当然还有黄丁丁的小照片,也一并提交。
“丁丁,你要去的话,得叫你爸爸掏钱。”小旭终于找到报复的机会。
黄丁丁嘻嘻一笑:“小旭姐,我有钱!”
小旭感觉很挫败:“去那边要用外汇的。”
“嘻嘻,我有啊,跟南韩那边做代言,赚了十万美金呢。”黄丁丁的小脸上乐呵呵的。
这也叫桌上的大人们都很是汗颜:白活了,都不如人家一个小娃娃。
邓凤姐则开心地抱起黄丁丁:“还是我闺女厉害!”
大伙尽欢而散,黄钟这才开车回家。
车里还有些带回来的土特产,还有半面袋子粘豆包,黄丁丁最喜欢吃了。
虽然离家半个多月,但是家里都井井有条,黄钟好好睡了一觉,也就歇了过来。
吃完早饭,老谁家小谁早早就来练琴,他母亲马大姐也跟了来。
跟黄钟聊了几句家常,主要是问问丁丁上不上幼儿园。
又过了一年,黄丁丁已经五岁,按理说,也早该上幼儿园。
不过现在这会儿,幼儿园比较少,更多的叫托儿所,各单位以及街道都有,其实就是看孩子,也学不到什么。
黄钟一琢磨,还不如自己领着呢,叫小家伙多长点见识。
等到了入学年龄,直接上小学就行。
反正以闺女的聪明程度,学习不用操心。
现阶段,主要是培养小家伙的兴趣爱好。
马大姐跟黄钟这么一交流,也深受启发:“本来想叫我家小乐去呢,听黄老师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还不如叫他在家练钢琴呢。”
说完这事,马大姐这才说明来意,原来她所在的厂子,下属有个青年服装厂,算是大集体,主要是安置单位职工的子女就业。
这两年,因为经营不善,服装厂有点办不下去了。
去年后半年,就一直处于停产状态;今年过了年,单位决定撤销服装厂,这样,厂房什么的,就闲置下来。
黄钟以前就放出风,叫大伙帮着踅摸开办培训基地的地点,马大姐就留心了,今天把这个情况反馈给他。
“大姐,服装厂不应该倒闭啊?”黄钟也纳闷,按理说,现在群众对服装的需求越来越大,服装厂的效益应该很好才对。
马大姐摇摇头,道出原委:“那个青年厂,一直加工劳动服。”
难怪呢,黄钟也笑了,这种厂子,是肯定没前途的,就是不知道那些工人怎么处理,要是太多的话,他可不想背这个包袱。
这个问题,就不是马大姐一名小工人能知道的了,黄钟决定先跟马大姐跑一趟,去那个青年服装厂看看。
马大姐还要回家推自行车,然后就直接被黄钟给拉上小轿车。
黄钟开车先跑了一趟公司,叫上李成儒,这事黄钟就是拿个主意,具体的事情,还得小李子负责跑。
从公司开车跑了不到半个小时,过了朝阳门不远,就到了马大姐所在的纺织厂。
因为正是早晨上班的时间,所以大门口全都是骑自行车来上班的工人,其中又以女工居多。
“那个青年厂就在工厂斜对身。”马大姐指了一个方向,黄钟便开车过去,他准备先瞧瞧,如果不合适,那就根本不用去谈。
又向前开了五百多米,就在路边看到挂着“青年服装厂”牌子的大门,黄钟下车打量一下,不由得眼前一亮:这地方可够宽敞的!
目测占地面积肯定有上万平米,里面有两趟红砖的厂房,剩下的就都是空场,修建着花坛什么的,还有两个露天的篮球场。
别说建一个培训中心,就算是建一所正规的学校都完全够用。
“走,找你们厂子领导谈谈。”黄钟重新上车,直接开到纺织厂大门口。
没等他摁喇叭呢,就有门外跑过来给开大门;刚才工人,走两侧的小门就够用。
黄钟缓缓开车驶进工厂,就看到传达室正有人打电话呢,估计是通知办公楼内的厂领导。
等黄钟他们刚下车,就有几个干部模样的人急匆匆跑过来,为首一个身材微胖、略有些秃顶的中年人嘴里热情地打着招呼:“欢迎各位领导来我厂指导工作!”
不用说,肯定是把黄钟他们当成上级派来检查的了,毕竟黄老师这辆小轿车,实在太惹眼。
接着就是一阵握手寒暄,黄钟也知道了,刚才打招呼的中年人,就是这家纺织厂的郭厂长。
“瞧瞧,我还不知道各位领导是哪个部门的呢,恕我眼拙,恕我眼拙。”郭厂长嘴里说着客气话,目光在黄钟和李成儒脸上扫来扫去,心里纳闷:这两位领导可够年轻的。
身后的工会主席悄悄拉拉他的后衣襟:“老郭,那个女同志,好像是咱们厂的职工?”
郭厂长一愣,仔细打量着马大姐,然后猛地一拍大腿:“你不是小马嘛,你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