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八章 这就是命运啊(1 / 1)隐为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厂领导面前,马大姐一名普通女工,感觉还是有点拘谨。

她慌慌张张地鞠了个躬:“厂长,我,我……”

黄钟轻轻拍了拍马大姐的胳膊,然后笑吟吟地朝郭厂长点点头:“各位领导好,我们是京城文化传播公司的,我们公司想要建立一个艺人培训基地,觉得你们纺织厂下属的青年服装厂这地方挺合适,就叫马大姐领着我们来瞧瞧,马大姐跟我是老街坊,处得跟一家人似的。”

黄钟说,马大姐在旁边一個劲点头。

郭厂长总算是听明白了,心里感觉有点荒唐,还以为是上级领导来检查的呢。

于是他的腰杆立刻拔起来好几公分:“京城文化传播公司,没听说过啊?”

“我们是私人办的公司。”李成儒在旁边接了一句。

郭厂长听了就有些不耐烦地摆摆手:“那不行,我们不和个人公司打交道。”

然后就感觉身后的工会主席又拉拉他的衣襟,郭厂长和工会主席都是老搭档,知道这里边肯定有什么情况,于是又把话来回来:“不过来的都是客,走,先去办公室坐坐。”

随即叫一名副厂长先陪着黄钟他们上楼,郭厂长落在后面,跟工会主席嘀咕起来。

“老赵,你是说,这家公司来头不小?”郭厂长低声询问。

工会主席点点头:“老郭,年前那段时间,有几个小孩子为亚运捐款,报纸上很是热闹了一阵,我记得,那几个小孩子,就是京城文化传播公司的,有个小姑娘,还捐了一万块呢。”

“嗯,是有这事,看来这家公司,上边还是很扶持的,那这件事应该怎么办?”这时候的干部,政治敏感性都比较强。

工会主席竖起一根手指,朝上指了指:“反正这种事,最后也得市里二轻局拍板,咱们基层单位,没必要得罪人,如实上报就是。”

“对对对,老赵你这话,是老成之言。”郭厂长连连点头,心里也有了计较。

一个小水之后,黄钟和李成儒就被客客气气送了出来。

小李子也叹息一声:“看来有的跑喽。”

像这种国有资产,想要交易,最是麻烦,涉及到的部门繁多,跑上三五个月实属正常。

黄钟也深有同感地点点头:“关键是职工的安置问题,青年厂二百多名工人,是厂子里的大包袱,我们要是能接下来这批工人,不用咱们出头,厂子这边,估计就乐颠颠地主动帮咱们了。”

“是这个理儿。”小李子一拍大腿,刚才厂子的领导虽然客气,但是明显带着一股子疏远,一副置身事外的架势。

要是能把纺织厂拉进己方阵营,那事情就好办多了。

冥冥之中,李成儒似乎感应到什么:“黄老师,要不咱们公司就办个服装厂,然后租个店面卖服装,我觉得服装生意肯定好做!”

黄钟望着小李子,目光有些复杂:这就是命运啊。

原本时空的李成儒,就是卖服装起家,特别特服装商场,当年在京城也是有一号的,生意十分红火。

黄钟以为,小李子改行成文化公司,结果兜兜转转,好像又要回归老本行。

只是他们一个文化公司,下属子公司卖服装,总感觉有点不搭。

但是黄钟知道一点:叫小李子搞服装,是肯定不会亏的。

而且有个自己的服装加工厂,好像也不错,他们有李健群老师这样的顶级设计师,不说别的,以后为公司的艺人制作演出服,那都方便许多。

把这一切在脑海里边捋顺,其实也就短短一两分钟的时间,黄钟忽然一摆手:

“走,回去,重新谈,咱们就搞服装生意啦!”

这次回去,可就走不了啦。

和黄钟预料的一样,一听说他们要接手青年服装厂,郭厂长就差点把黄钟和李成儒当大爷给供起来。

现在黄钟唯一担心的,就是接手服装厂之后,地盘有点不够用。

“没问题,完全没问题,服装厂后边就是我们厂的仓库,要多大地方,都能腾出来。”郭厂长使劲拍着胸脯。

青年服装厂的职工都是纺织厂子弟,要是他能解决这个大难题,那在职工之中的声望,将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这对他的发展极为有利。

黄钟一听,也就彻底放心,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李成儒了。

他态度坚决地谢绝了郭厂长的晚餐,实在受不了这些人劝酒。

小李子倒是喜欢这种迎来送往的场合,显得游刃有余,就把他留下,和厂子这边沟通感情好了。

黄钟还询问了一下马大姐的意思,问问她愿不愿意来青年厂这边,起码先当个车间主任啥的,还是没问题的。

这件事对马大姐来说,简直就是人生之中面临的最大选择,在思索了一宿之后,第二天顶着俩黑眼圈来找黄钟,她决定试试。

在纺织厂,她顶多当一辈子女工,为了孩子,马大姐下定决心,走上新的岗位。

她心里当然清楚,这件事,是马老师照顾她们孤儿寡母的。

对于她的勇气,黄钟还是比较钦佩的,就像那句话说的: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李成儒更是干脆,直接任命马大姐为服装厂的副厂长,主抓生产,马大姐也算是一步登天。

而李健群老师,也兴冲冲地来到服装厂这边,看了一圈之后,就决定直接搬到这边的宿舍,看样子,是准备大干一场。

有了工厂这边出头,事情果然办得异常顺利。

半个多月的工夫,就正式签订了转让手续。

京城文化传播公司,以25万元的价格,获得了青年服装厂的所有权。

其中还包括青年厂后边,相邻的一块地皮,面积也有五六千平米。

这块地皮,就足够建设培训中心的大楼。

就这个价格,小李子还觉得贵了,签署协议的时候,有点不情不愿的。

至于黄老师,心里则乐开花:别说工厂的厂房和缝纫机等设备,单单这两大块地皮,就赚大了。

就算啥也不干,放上几十年,最少也值几十个亿。

当然了,黄老师不是港岛那位李首富,买地皮囤着,那种做法,是典型的占着茅坑不拉屎。

黄老师虽然没想涉足房地产行业,但是起码得保证,他和公司,不用花高价买房啊。

服装厂这边,先请专人对原来的职工进行培训。

工人虽然也都是熟练工,但是理念跟不上,都是做劳动服的,结实耐用就成;但是重组之后,做出来的服装是要推向市场,不符合观众的审美要求,可没人买账,非得做亏本生意不可。

而培训中心的建设,也正式启动,先请人设计图纸,然后再寻找施工单位。

京城文化公司如今资金充足,干就完事了。

同时建设的,还有公司总部这边,在出了正月之后,原来的老房子也被推平,准备建一座八层的办公大楼。

工期基本上需要一年半的时间,所以黄钟又在公司附近,临时租了一个二层小楼,总得有个办公的场所啊,不然真成皮包公司了。

如此一来,公司的管理人员就捉襟见肘,连马广儒都把约好的电视剧给推了,专门负责总部这边的建设。

黄钟觉得这样也不错,小马哥要是成功转型的话,估计就能彻底避免原本的悲剧命运。

就连胡小二他们,也都慢慢开始挑大梁,都各自负责一摊事物。

环境铸造人,有了这个机遇,胡小二整个人也大变样,整天穿着一身西装,夹着小公文包,偶尔还开上黄钟的小轿车,出去跟各方进行沟通。

把他老娘都给乐坏了:儿子总算是混整喽。

新年伊始,京城文化传播公司,就开始轰轰烈烈的大建设。

黄钟在制定了大方向之后,剩下的就不管了,每天专注于自己的业务。

抽空还去录音棚转转,公司今年另一个大项目,就是红楼歌曲。

红楼梦计划在五月份和观众见面,到时候,正好顺势推出红楼歌曲集的磁带。

而磁带又分成两个版本,一个就是陈利的专业版,里面的红楼曲子,都是由她一个人演唱。

另一个,就是红楼主演们演唱的业余版。

包括小旭的枉凝眉,还有欧阳宝玉的红豆曲等等,当然,黄老师这个薛蟠,也得来一首,拉拉人气。

叫黄老师比较意外的是,这里面唱歌最好的,不是钗黛凤,而是胡泽红和陈剑月她们几个,本身就有戏曲底子,也算是准专业的水平。

唯独小旭姑娘有些心不在焉,录歌的时候,犯错最多,她整个人也显得比较憔悴,整天都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

好不容易领着这些业余选手录完歌,黄钟就听到胡泽红兴冲冲地跟大伙说:“有人请咱们去演出,演一场五十元钱呢,咱们去不去?”

在春节期间,红楼梦试播了六集,受到观众好评,这不,都有演出找到头上。

“哇,演一场就能赚大半个月的工资,那当然去啦!”邓凤姐眼里也神采飞扬,瞧得一旁的张老师心头直颤。

这段时间,张老师也终于下定决心,加入京城文化公司。

对此,黄钟当然欢迎,张老师还是很有潜力的演员。

其他人也都跟着一起点头,好像看到好多小钱钱,扇着小翅膀朝他们飞过来。

“还是听听黄老师怎么说?”张丽的一双美目则望向黄钟。

对呀,黄老师在这方面有经验,于是大伙的目光都向黄钟望过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