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五十五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1 / 1)样样稀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胡国柱落后李来亨半个马头,陪同着新晋郡王,行进在前往昆明的官道上。

虽然黄立短暂地召见了他,但胡国柱对于太子殿下的脾气禀性,还不是十分了解。一路行来,不时地向李来亨询问打听。

“胡将军还中过举人,学问很好啊!”李来亨回头看了胡国柱一眼,微笑着说道:“但光有学问是不够的,太子殿下游历海外,见识广博,可以说是无所不知。”

胡国柱连连点头,赞叹道:“末将早有耳闻。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末将这点微末所学,岂敢与殿下相比?”

李来亨笑了笑,说道:“这般说也不全对。殿下对有学识的还是颇为重视,甚至让大都督府制定军中夜校的章程,让每个将士都能识文断字。”

胡国柱极是惊愕,脱口问道:“这是为何?小兵就是听令打仗,要识字作什么?”

李来亨抿了下嘴角,开口说道:“识字有识字的用处,能读懂书信命令,能写出战斗总结。小兵有了文化,能写自己的名字,能看懂告示,也更明白忠君爱国。”

胡国柱似懂非懂地点着头,说道:“殿下想得长远周到,令人钦佩。”

按理说,李来亨出身顺军,与吴军那是有深仇大恨的。但吴三桂已死,黄立又追封赐谥,让李来亨除了心病,也有了别样的思维。

此番前去昆明,李来亨认为也是殿下对自己的考验,或者是自己表现出不咎既往的广阔胸襟。

为了兴复大明,殿下连君父之仇都能化解,他李来亨若还记着旧仇,岂不是令人失望?

所以,对于胡国柱,李来亨不管是官爵,还是资历上,都远超于他,却没有表现出倨傲之态。

“殿下向来以诚待人,也希望别人坦诚相对、不以虚言相骗。”李来亨告诫提醒道:“另外,殿下——”

李来亨欲言又止,胡国柱甚是疑惑,眨巴着眼睛看着李来亨。

李来亨沉吟了一下,委婉地说道:“殿下在海外学到了神异之能,令人赞叹钦服。”

什么神异之能?!胡国柱没听到详细解说,心内痒痒的,可又不好刨根问底。

李来亨和儿子李岳一样,在黄立跟前时间长了,也发现黄立有时候似乎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虽然只是很小的细节。

“或许殿下在有意隐瞒,只是偶尔不小心,才小小的暴露出来。”李来亨心里是这样想,也不由得凛然戒惧。

但他自认忠心耿耿,只要行事小心,倒也不担心会触怒殿下。而这样的异能,对于反清复明,却是大为有利的。

“怪不得殿下能百战百胜,估计和此神异能为有分不开的关系。”李来亨垂下眼帘,回想着以前的种种,愈发肯定自己的猜测。

………………

贵阳。

城内秩序已经完全稳定,百姓又恢复了他们的忙碌的生活。

战争的阴霾仍在,但这也是他们无法改变的,只能寄希望于明军能够抵挡住清军。

在新光复的地区,纸钞暂时不能发行。常金印和倪生龙只等着大批川盐运到,便以此为契机,少量地试行纸钞。

刘享回到贵阳的时间不长,虽然伤势还未痊愈,可依然投入工作,对留守的部队进行整合、训练。

张瑶儿细心地给他上好药,包扎利整,才略带遗憾地说道:“神药都用完了,只能让郎中开药敷用了。”

刘享却不以为意,笑道:“已经好得七七八八,用不着再抹药了。再过几日,把兵工厂建好,我便要率军赶往镇远。”

“清军离得还远呢,那么着急?”张瑶儿看着刘享,关切地说道:“等伤全好了再去不迟啊!”

刘享笑了笑,说道:“让郝叔能清闲一些,年轻人多做点,累不着的。”

张瑶儿不出声了,垂下头默默地收拾着东西。

刘享挠了挠头,温言道:“放心吧,殿下已光复了滇省,很快就会派来援军。清军东拼西凑,还不到四万呢!”

最新的情报显示,清廷调派满洲与蒙古八旗每佐领前锋各一名,护军各七名,骁骑各十名、汉军每佐领出骁骑十名,领兵官员视兵数酌量派出。

当时,满洲佐领为六百六十九個,蒙古佐领定制为二百零四个,汉军佐领二百三十六个。

这样算下来,满蒙八旗的人数为一万六千左右,汉军为两千四百,再加上王一正所部的一万多甘陕绿营,五六千山东绿营,也就四万上下。

可以看出,满洲八旗只有将近二十万,其中十余万为禁旅八旗,负责畿辅驻防,其余则是分散各地的驻防八旗。

为了达到刻期荡平的目的,清廷还从禁旅八旗抽调了三千精锐火器营,以及携带了上百门轻重火炮的汉军炮营。

如果不是湖广被打烂,两江的绿营兵也损失大半,清廷应该还能够调动更多的兵力。

当然,调多少兵将,就需要多少的饷粮。按照清廷的布置,由户部负责,要预先备好粮饷,保证大军兵到粮饷亦到。

这是唯恐绿营兵将因为粮饷缺乏而哗变,甚至是反叛,使满蒙八旗再重蹈禁旅八旗的覆辙。

可这样的要求,显然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对于财政紧张的清廷来说,相当困难。

而只凭这四万上下的兵力,清廷也觉得有些不够,还下令广西清军行动,牵制滇省。

另外一支清军则是新任西安将军瓦尔喀和安西将军赫叶、副将军胡礼布所率的万余八旗,再加上甘肃提督张勇、总兵孙思克所部,三万余兵力进汉中、占朝天关,牵制川东明军。

还是三路进攻,也没什么新意。但形势已经完全不同,十余万清军对于明军来说,已经不是致命的威胁,完全能够抵挡。

听到刘享的温言安慰,张瑶儿微抿嘴角,暗中露出一丝笑意,说道:“那我组织的救护队,跟你一起去镇远吧!”

刘享没有多少犹豫,点头答应,这才让张瑶儿转嗔为喜,又兴致盎然地和刘享说起成立救护队的情况。

………………

重庆。

战争的阴霾又笼罩下来,军队在紧急地调动,水师在江上来往运输,一派紧张忙碌的景象。

黄立带走了十二营人马,还有五营援军赶赴贵州,三营部队入川西。川东的明军却还有五万左右,十八个营的兵力。

这就是出击湖广的丰厚战果,光是收编的俘虏,就达到了三四万,再加新招募的兵丁,人马扩充得极为迅速。

塔天宝率五营人马已经在保宁驻防,其余九营则分别在顺庆府、武胜、合州,由马腾云指挥,形成梯次纵深的防御姿态。

重庆水师和嘉陵江水师也联合行动,沿江往来,为陆军提供运输和支援,并不时前出,侦察刺探,牵制敌人。

大都督府内,刘体纯、王光兴、党守素都在,还在商议着军事布署,以确保万无一失。

“殿下稳定云南,大概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我等镇守川东,一定要力保无虞。”刘体纯的神情十分郑重,收起了平时的温和。

王光兴点了点头,说道:“清军可能还会增兵,只这三万多人马,又乏水师助阵,不会如此托大。”

“顶多与我军兵力相当,水师我军还占优势。”党守素伸手在地图上点了点,说道:“朝天关是关键所在,我军能够攻取,清军便只能退回汉中,甚至是西安。”

刘体纯摇了摇头,说道:“殿下要我军坚守,显是有下一步的打算,不仅仅是逼退清军那么简单。”

“再来一次个个击破,我军便能掌握战略主动权。”王光兴猜测着说道:“殿下应该是又有这样的战略设想。”

党守素沉吟了一下,说道:“那就坚守待变,两三个月的时间,还是没有问题的。这样,过几日某也前去川北督战。”

兵工厂的生产速度还在稳步提高,青铜铸造的火炮和抬枪,以及大量的火箭弹,已经成为了最主要的武器。

出击湖广所扩充的军队,也经过了训练。在以老带新的模式下,只是缺乏实战经验罢了。

而坚守防御是最稳妥的以战代练的方式,能够使新兵克服恐惧,迅速地成长起来。

这已经不同于去年,同样是面对十余万清军的进攻,明军从上到下,都显得相当从容。

云贵光复,川东就解除了两面的威胁;三峡天险在手,东面可保无虞,只须专心对付北面之敌即可。

刘体纯、王光兴、党守素等中高级将领,对于获胜的信心,更加充足。

再有两个多月,第一季耕种也能收获了,这又保证了军队所需的粮草物资,足以稳定军心。

况且,明军形同于主场作战,又有水路运输的便利,后勤压力比远道而来的清军,要小得多。

最主要的还是军心士气的振奋,发饷给田,再有迫降吴三桂,光复云贵的大好形势,使将士们充满了胜利的信心。

党守素主动请缨,自然也是想建功立业。

这几位新晋郡王的心思,他也看出来了,不能说是不思进取,却不再主动争功,安于在后方坐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