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二章 武射双绝,“吴三桂”的自由(1 / 1)样样稀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黄立笑着摆手,说道:“各人习惯,都不必勉强。爱吃便吃,不喜便蘸芝麻酱,也一样的美味。”

黄立吃辣也是一般,不是无辣不欢的那种。而且,这个辣椒还不是特别辣的那种,他觉得挺适合自己。

“不要拘谨,武将自有武将的直率。”黄立边吃边示意三人,说道:“孤觉得现在挺好,没有那么多的规矩,自由自在。”

夏国相等人放开了一些,都觉得这火锅甚是美味。关键是简单,很省钱,符合殿下节俭的脾性。

要按古代宴请的标准,数十道菜,山珍海味无一不有,光厨子就得多少?各种食材,又要多长时间的准备?

有菜有肉有酒,酒宴的气氛逐渐热烈起来,有将领起身向太子殿下敬酒,黄立笑语殷殷,甚是平易近人。

“海外异种,某吃着挺好。”王屏藩大口吃肉,对辣料赞不绝口,笑道:“就是不知道,殿下带回来多少?”

旁边暂时客串服务员的侍卫,笑着说道:“殿下已在川东大量种植,用不了多久,各地都会推广,王将军想吃还不容易。”

王屏藩拱了拱手,表示感谢。虽然只是侍卫,但都是殿下的心腹,不好得罪。

有人吃得惯,也有人不觉得好,稍微尝一尝,便改用芝麻酱料,吃得是一样的香。

空地上摆了奇怪的靶子,竟然是用细绳吊着的圆木盘,在风中忽飘忽转。侍卫们在一旁又摆放了各种弓箭。

黄立吃得差不多了,便命侍卫捧出刚从川东运到的几架望远镜,笑着说道:“这是孤从海外学习制作的望远镜,适于指挥作战。今天只以射术相较,看哪位将军能得这彩头儿。”

望远镜自然不是这几架,象夏国相、胡国柱等人,就是射术差,黄立也会赏赐的。

“殿下,末将先献丑啦!”副将张足法喝得有点上头,率先起身,向黄立躬身施礼。

黄立笑着点头,起身道:“孤王祝张将军先拔头筹。”

张足法大步走到侍子们摆放的桌子前,抬头估摸了下距离,不禁暗自咂舌,这差不多有七十多步,还是摇摆不定的靶子。

精心挑选了弓箭,张足法张弓搭箭,瞄准良久后,一箭射出,圆靶恰恰在转,竟然落空了。

连射两箭后,张足法有些垂头丧气地走回来,靶边倒是挨着了,可靶心却没射中。

黄立呵呵笑着,命侍卫赏了一把青铜匕首。重在参与,不能冷了场,也是收拢人心。

批量铸造,打磨之后也挺精致,鞘的两面分别刻有“军人魂”和“忠勇魄”。匕首的把上,则有“定王赠”三个字。

张足法接过匕首,仔细看过,珍藏收起,向黄立跪谢赏赐。

这可是皇家赏赐,殿下那就是日后的皇帝,定王这個称号用不了多久,更显得弥足珍贵。

而且,这既是赏赐,也是一种信重的表示。军人嘛,纯粹一点,沙场建功才是正途。

黄立已经在昆明开设了军校,又名讲武堂。隔上一两天,便召集众将,进行学习研讨,以便让他们尽快掌握明军的新战法。

黄立也经常莅临,有时候还兴致勃勃地讲授一番。将领们因此也不敢缺席,生怕被殿下抓住。

再说了,听过殿下讲授,那以后说出来也荣光得很,有天子门生的味道。

众将看到赏赐甚是眼热,纷纷上前试射,也都得了赏赐。王辅臣和王屏藩、祁三升有一箭两箭中的,更得到了望远镜。

黄立也来了兴致,命侍卫取过他的硬弓,上前张弓搭箭,轻轻松松地三箭全中,引得欢声雷动。

“原来殿下竟如此武勇,箭术如神,枪法精湛。”在众将的心中,对太子殿下的评价又高了一层,自然而然地生出凛惧之情。

酒过三巡,酒足饭饱,众将纷纷告退而去。

黄立也有了三分醺意,心情愉悦。既暴揍了赵良栋,又在众将面前装了个武勇无敌的大逼,爽!

“该咱们啦,快收拾。”袁东宝已经迫不及待地招呼侍卫们收拾饭桌,洗盆加炭,准备大快朵颐。

黄立也不以为意,都饿着呢,也够辛苦的。他笑着进到楼内,坐进椅内。有侍女奉上茶水,恭谨地在旁侍候。

“恩威并施,才能收服这帮吴部官将。”黄立喝着茶水,却并无困意,又思考起新建兵工厂的工作来。

重庆的工匠已经来到,在跑马山建起工坊,开始教授原吴军和新招收的匠人。有制好的模具,有原料,青铜抬枪和火炮很快就能开始铸造。

云南“地产五金”,自元明以来,便开采不断,已形成金、银、铜、铁、铅等采矿中心,各有矿厂。

蒙自、楚雄、南安、新平,以及呈贡的黄土坡、昆阳(普宁)的母子营、罗次的花箐、寻甸的迤曲里等地,皆有铜厂;

易门的新、旧县、马龙的江南口、寻甸的白土坡、石屏的龙明里、路南的小水井、陆凉、武定、蒙化、定远,皆有铁厂;

罗平(今仍名)的愧泽河、建水的清水沟、姚安的三尖山,有铅厂;

寻甸的歪冲,建水的黄毛岭、判山;广通(楚雄东北)的广运,南安的弋孟、石羊;赵州的观音山、鹤庆的玉丝、顺宁等地,则有金银厂。

五金之厂遍布省内各地,黄立已经命方光琛废除吴三桂敛财的苛政,鼓励矿主大力生产,为兵工厂提供充足且源源不断的原料。

腾冲盛产硫磺,一下子就解决了火药的主要原料问题。

大理的漾濞、云龙、巍山、鹤庆、宾川等地有很多的石灰岩溶洞,有硝凝结于石上或沉积于石头的坑凹缝隙中,土人多以炼之。

再加上搜集的土硝,这不就齐活儿了。啥都不缺,可劲儿地造吧!

黄立很高兴,虽然这些资源要投入到兵工生产,还需要些时间,可摆脱了抢掠,能够自力更生,就能为明军提供源源不断的武器弹药。

贵阳的兵工分厂也建立起来,随着匠人的增加,工艺流程的熟练,也能为前线的明军,就近提供武器弹药。

等到贵阳、昆明这两大兵工厂的生产进入正轨,也就个把月的时间,将使武器弹药的产量暴涨三倍有余。

特别是昆明兵工厂,能够得到充足的原料,潜力更大,压过重庆,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云南还有汞矿,水银是个好东西呀!”黄立思索着雷汞的制取,决定一步一步做起,争取早日制造出划时代的“火帽”。

“再过些时日,把准备工作都做好,云南也差不多稳定下来,马上就要开始表演真正的技术啦!”

黄立惬意地伸了个懒腰,感受着适宜的温度,有了些昏昏的睡意。

………………

吴三桂壮志未酬身先死,最后臣服于太子殿下,并遗命所部官将投效复明的消息,不胫而走,四下传播。

在昆明稳定大局后,黄立便用书信向重庆进行了通报。

刘体纯等人接到通报,传阅之后,不禁哈哈大笑。

兜兜转转,殿下终于是把这看似无解的事情,办得圆满完美。

虽说也是为吴三桂洗清了不少污名,但人都死了,能兵不雪刃光复云南,怎么说也是值了。

王光兴眼珠转个不停,起身来到屋外,不声不响地绕到已经送到大都督的“吴三桂”的身后,突然抬腿踹了一脚。

“吴三桂”正吭哧吭哧地抡着大扫帚在扫院子,虽然这一脚也不算重,可猝不及防还是差点摔个跟斗。

转头看是安阳王,“吴三桂”咧开嘴,露出憨厚的笑容。

“吴三桂死了,你自由啦!”王光兴没好气地说道:“他娘的,以后也不好再踢你屁股了。”

“吴三桂”有些呆滞地眨巴着眼睛,一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

“瞧你那傻样儿。”王光兴翻了下眼睛,说道:“说吧,你以后想做什么?是入伍从军,还是领田耕种?看在这两天让本王挺乐呵的份儿上,我给你好好安排。”

“不用再装吴三桂啦?”张玉山有些不敢相信。

王光兴摆了摆手,又坏笑道:“你想装也成,就在大都督府继续打杂,可本王还是要踢你屁股。”

张玉山嘿嘿憨笑着,想了想,说道:“那俺还是回家种地吧!家人都来了四川,听说安置得挺好。”

王光兴点了点头,说道:“你是跟着马宝的兵,那些家眷倒是来了四川,应该是安置在宜宾。本王给你问清楚,有船去那边的话,就把你捎过去。”

张玉山连连感谢,捡起大扫帚,愈发卖力地干着活儿。

王光兴转身回了屋,看到刘体纯有些戏谑的笑容,有些不好意思,讪笑道:“你不去踢吴三桂两脚,以后可没机会了。”

刘体纯笑着摇头道:“算了,这是个老实人。我这几天没少找茬骂他,心里已经舒服了。”

刘体纯不象王光兴,所谓的骂,也就是呼来喝去。比如“吴三桂,你把桌子抹干净!”、“吴三桂,你把院子扫一扫。”、“吴三桂,你把厕所掏一掏。”

王光兴还有些遗憾,说道:“可惜老党不在,没过上瘾。”

刘体纯笑了两声,心说:谁象你,弄个假的吴三桂就胡乱撒气,好没意思。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