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三章 猜忌,纵深防御(1 / 1)样样稀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消息传到京城时,吴应熊已经被押送出京,前往夷陵,准备与明军交换人头和人质。

“伪太子真是好心机,好算计。”鳌拜等人对此也只是暗自佩服,更把伪太子看成了心腹大患。

能把一个死的吴三桂利用到极致,逼迫朝廷明发谕旨定性反叛,以致吴部官将降附,云南失陷,实在是太厉害,太深悉人心了。

“这是无解的计谋,为了稳定人心,朝廷必须那样做。否则,伪太子还会利用吴三桂的名头,制造更大的混乱。”

鳌拜把情报扔到了一旁,已经不关心这事儿了。

既然吴三桂已死,吴应熊就更没价值,更不用派人追回了。

三藩之乱时,清廷之所以要杀吴应熊,就是要给吴三桂造成心理上的巨大打击,并表示出势不两立的姿态。事实上,目的也确实达到了。

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自然也就没有必须要杀吴应熊的理由。

鳌拜和苏克萨哈是最闹心的,完全被童谣,或者称为谶语所困扰,冥思苦想着是真是假,自己又是如何招致那么凄惨的下场的。

如果说是假的,但第一句话已经应验。

况且,索尼家里出了皇后,意味着皇家已经开始忌惮某人,才要拉拢索尼。

“太皇太后这是在为皇上亲政做准备呢!”鳌拜的党羽班布尔善向来自诩足智多谋,分析也确实很精僻。

鳌拜点了点头,说道:“本公也是这般想。再过三年,皇上十四岁,仿世祖例,便可亲政。”

停顿了一下,他又皱起眉头,说道:“外面流传的歌谣,令人忧心。”

篡逆的罪名,只能是臣子对皇上。要定这个罪名,也只有皇上。

也就是说,鳌拜将被皇上除掉,囚而死也是死,与砍头何异?可能还要更受折磨。

班布尔善也对此惊疑不定,他可以肯定,歌谣在前,索尼孙女被选为皇后是后面才发生的事情。

“鳌公,这只有一個解释,歌谣或为皇家所传,或为索尼。”班布尔善缓缓说道:“选谁为皇后,皇家说了算;如果与索尼暗中商议过,索尼自然也知晓此事。”

鳌拜轻轻颌首,看着班布尔善,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班布尔善按照这个思路继续说道:“他们传出歌谣,是让鳌公惊惧。如果激流勇退以保身,就更遂了他们的心愿。”

“原来如此。”鳌拜深以为然,两手握在一起,用力之下,指节发出噼啪之声,脸色阴沉下来。

分析得相当到位,也只有这样的解释,才说得通。

但以鳌拜的性格,激流勇退根本不是他的选择项。他自认对大清是忠心耿耿,也无谋反篡位之心。

当然,权力是那么让人迷恋,到手怎能轻弃?激流勇退,自剪羽翼,更不是英雄所为。

“本公会保荐你担任领侍卫内大臣。”鳌拜看着班布尔善,沉声说道:“你好生去做。”

班布尔善是努尔哈赤孙,辅国公塔拜的第四子,历晋一等奉国将军、二等镇国将军,现在封辅国公。

因为他的野心,以及对朝廷冷落自己的怨忿,党附鳌拜,想要步步高升。但他又有着皇室血统,还算是顺治的堂兄,也是康熙的堂叔。

而身为皇室宗亲还与权臣结党,就因为不得重用,心怀怨恨,也是最后康熙处死他的主要原因。

鳌拜除了要安排班布尔善掌握宫廷宿卫外,还准备让侄子玛尔赛担任九门提督一职。

本来,其弟穆里玛是最好的人选,准备在凯旋回师后便趁热打铁。可世事难料,穆里玛竟身死他乡。

玛尔赛在资历上差了很多,但鳌拜准备力争。借口也找好了,权当是抚恤穆里玛。

九门提督虽然官阶不高,但手握京城兵权,掌握的三万余部队,全是精英。可以说,宫廷甚至皇帝的安全,也是交在九门提督手中。

所以,九门提督向来是皇帝最信任的臣子来担任。鳌拜要强推侄子上位,困难不小。

已经意识到皇家对自己的猜忌,鳌拜想到的不是示弱认怂,而是加强自己的权力,使皇家不敢动自己。

这是性格使然,他不会想到太过长远。康小三才是个小屁孩,他的年纪又有多大,熬也熬死他了。

除非他篡位当皇上,才可能为子孙谋得平安。否则,清算是早晚会来的。多尔衮就是最好的例子,最终被装孙子的顺治掘墓鞭尸。

从努尔哈赤开始,在李成梁面前装孙子,喊爸爸。再到顺治、康熙,这还真是祖传的绝技。

………………

镇远古城,依石屏山而建,顺山势起伏延伸。

石崖绝壁高万仞,端直苍阔如屏风。又有“屏山为城,舞水为池,金汤之固,其无逾于斯乎”的评价。

镇远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史书云:欲据滇楚,必占镇远;欲通云贵,先守镇远。因地处交通要道,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城池已经加固,北门外则是密布的壕沟、鹿砦,防御体系严密。

“臭小子,不在贵阳好好养伤,跑到这里来,是不放心你郝叔的本事儿?”郝摇旗捋着胡须,微笑着调侃。

刘享陪着笑脸,说道:“小侄哪敢如此想?您吃的盐比我吃的饭还多,走过的桥比我走过的路还长……”

郝摇旗赶忙摆手,嗔道:“别拍马屁,肉麻。”

刘享嘿然一笑,站在城墙上瞭望观察着防御体系,连连点头,赞叹道:“叔父布置得如铜墙铁壁,在茅麓山痛击八旗兵,也是类似的防御阵地吧?”

郝摇旗微笑颌首,心中不免有几分得意,伸手指点着说道:“虽不完全相同,却也相差仿佛。城上居高临下,安放数十门火炮,射程更远。”

“按照殿下所画的防御图,城外的壕沟胸墙工事,利用抛石机、抬枪、鸟铳、弩弓,再有长枪兵刀盾手,足以拒敌……”

刘享用力点头,说道:“我从贵阳又运来了数十门火炮,虽然有些老旧,但放置于阵地上,还是能起到作用的。”

郝摇旗伸手示意了一下,带着刘享在城墙上如散步,开口说道:“我准备留四营将士倚城坚守。这样的话,所需的粮草物资不会太多。”

“殿下要坚守三个月,城内就留四到五个月的粮草物资。凭清军的兵力,想要把城池团团围住,也并不容易。”

刘享看到不断有士兵用车辆向城内运输木头,那应该是作为燃料所用。这也是必须要屯积的重要物资,谁也没那么好的胃口,吃生米不是。

当然,如果燃料不够,还可以拆房拆屋。住在城内,部队轮出城防御,总要比在野外扎营的清军更舒服。

随着川东援军赶到,他们还带来了一批青铜火炮、火箭弹和抬枪,以及所用的弹药。刘享带着五营将士到达镇远,也提供了大量的作战物资。

而作为纵深防御的体系,镇远也不过是第一道防线。有了堑壕工事,明军已经不必再依赖城池。只要地形稍微有利,便能够构筑起坚强的防御工事。

就是在兵力上,明军已经不逊于来攻的清军。也不知道清廷哪来的自信,真以为八旗兵能够以少打多呢?

刘享观看完防御体系后,主动请缨,防守镇远。

“你带来的人马有不少新兵,清军初至,必然是猛烈进攻。”郝摇旗沉吟了半晌,轻轻摇头,说道:“不如待到清军挫败势弱之时,你再率兵换防。”

刘享笑道:“正因为新兵多,才要让他们经受严峻的考验。有城池在,在城外依托壕沟作战,就是小有失败,也不会动摇根本。”

郝摇旗思索了一会儿,终于点头同意。但却多派了一营本部人马守城,以确保无虞。

………………

昆明。

整编和训练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青铜火炮也在加紧铸造。虽然数量难以一下子满足部队的装备,但老式火炮也能使用,影响不大。

黄立基本上没动吴军的官将和士兵,只是派了军法队和部分炮兵。但却按照原来的出身不同,进行了平衡和调整。

比如胡国柱所部的三营人马,就有马宝的一营原大西军将士;夏国相所部,则有马惟兴的一个营;张国柱所部则有吴子圣所部。

说是掺沙子也好,说是防范措施也罢,黄立认为这是最能让他放心的办法。

打仗时齐心协力就好,谁要敢反叛,恐怕就不能心齐。何况,有家眷在云南,他们估计也得老实服贴。

塔新策、高启隆、祁三升率领三营将士和家眷已经向建昌开拔,并从此地入川增援。川东明军也向南推进,合力打通这条滇川通路。

众家土司被黄立召见之后,已经各自退回领地,训练土兵,准备参加霜降之后的伐缅行动。

依据黄立所定的标准,宣抚使要出兵三千,安抚使要出兵一千,多出力多得利益。预计参战的土司有三十余家,土兵就有七八万。

按照民族来分,土家族、彝族、苗族、傣族、纳西、白族、壮族等,伐缅大军将分成这几大营,合力作战,事后分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