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九章 计将安出(1 / 1)冈小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郭威想一想也是不可能的。

还钱是不可能的,这辈子不可能还钱的!

李天宝靠自己的话,一辈子都还不上。

郭威道:“明公,靠借贷养一郡之兵,似乎不太现实。而且明公只借不还,我就是一座金山,也早晚被搬空啊。”

“朝廷被十常侍祸乱日久,本就疲敝,又经过黄巾之乱的打击,花钱更是跟流水一般。朝廷几次加税,更有各种苛捐杂税,征发徭役,多如牛毛,百姓早已不堪重负。”李天宝颇有些不好意思,想了一会,叹一口气道,“难道,还要再苦一苦百姓吗,我实在于心不忍啊!”

郝昭道:“不然,剿贼之事先缓一缓,等秋税收上来了,再做计较。”

郭威道:“剿贼之事,刻不容缓!其他六县是苦,但最苦的还是赢县,据狗叼的汇报和被俘贼人的审讯中得知,那新甫山脚下的泉沟镇,百姓要么被劫掠上山,要么流离失所,早已经是十室九空,其他乡镇也多被贼人袭扰,人畜钱粮损失极多。我等晚一天剿贼,那赢县百姓又要在水深火热中多煎熬一天。”

李天宝一拳夯在腿上,嘭的一声响,也不知使了多大力气,大声道:“石串说的对,我李某人就算砸锅卖铁,这新甫山贼也非剿不可!”

郭威道:“明公心系百姓,百姓有这样郡将,真是幸运啊。好吧,既然这样,明公把家里的锅,砸一砸卖给我吧,我愿出价197123石粮。”

什么!

李天宝和郝昭下巴都掉了一地。

19万石粮买一口破锅!

说实话,郭威被李天宝感动了,不管哪个时代,真正为国为民不为自己的官员都是不多的,好不容易自己遇见了一个,在自己能力范围里,稍微的奖励一下还是做得到的。

收粮的活动基本已经结束,郭威前后花了四万多贯,把原有的仓廪都填的满满的,又新建了不少仓廪,又给填的满满的,如今所有仓廪结余粮食总共就是197123石,相当于全数送给李天宝了。

李天宝也被郭威感动了,看着微笑的郭威,李天宝纳头便拜,“石串乃是真义士也!”

郭威赶紧扶起李天宝,开玩笑,哪有老板给打工仔下跪的道理。

郭威微微一笑,道:“有一点不能忘了,明公还欠着我钱呢。”

李天宝脸上一呆,我跪都跪了,你又反悔了?

郭威继续道:“明公忘了,我借贷的钱,可是有半成利息的,如今明公4万貫本金已经还清,200貫的利息不要忘了还,不然利滚利,我怕明公最后又还不起啊。”

哈哈哈……

三人一起笑了起来,尤其是李天宝,仰天大笑,好不畅快。

笑声渐息,李天宝道:“险些被石串唬住,仓廪里粮草堆积如山,怎么可能不够一郡之兵支使?石串不要在开这样的玩笑了。”

郭威道:“我怎么是开玩笑,难道明公认为军队只要有粮草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士兵冬夏衣物,长短武器,军饷奖励,各色军备战马,兵舍帐篷,哪一样不是海量支出,供应大军,可是很费钱的,明公有钱吗?”

明公有钱吗?

公有钱吗……

有钱吗……

钱吗……

郭威这一通问,一句句打鼓一样敲在李天宝心上,最后只剩那个“钱”字,在心间反复游荡。

李天宝脸上笑容渐渐消失,又忧愁起来,半晌也没想到好办法,抬起头,望着郭威道:“一事不烦二主,既然石串早已看到问题,想必也早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请石串教我!”

说着,拱手作揖,一拜到底。

郭威不得不又赶紧去扶,古人动不动就要拜一下,谁能治治这毛病啊。

又是一阵手忙脚乱过后,郭威道:“我大汉的百姓,最是吃苦耐劳,一年到头辛苦劳作,按理说应该创造了不少财富。

可是到头来,朝里没钱,郡里没钱,县里也没钱,百姓更是没有钱,那么问题来了——钱,到底去哪了?”

“是啊,钱财都去哪了?”

“大家都没钱,必然有一人有钱,他是谁呢?”

“你啊,石串,没人比你有钱!”

郭威自认为心里翻白眼的功夫已经练到家了,没想到此时破了功,结结实实地翻了一个白眼,道:“明公,我个人这些许小钱,不过九牛一毛而已,真正的钱,都在那些所谓的世家名门,地方豪族手里!”

既然话赶话说到这了,郭威决定问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明公,伯道,二位可知道,为什么百姓生活越来越困苦?”

李天宝有些义愤填膺,道:“那还用说,十常侍把持朝政,倒行逆施,卖官鬻爵,贪婪无度,朝廷连年加税,苛捐杂税不绝,百姓当然困苦!”

郭威道:“以我大汉十三州之力,供养区区几个阉宦,会搞得人人吃不上饭吗?”

李天宝一呆,张口结舌,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郝昭道:“天不佑我大汉,连年天灾,旱涝不断,也是原因之一吧。”

郭威道:“这才是可悲的地方,我大汉百姓多靠耕种为生,看天吃饭不假,可是连年的辛苦劳作之后,连一年的口粮都存不上,今天遭了灾,明天就得去讨饭,何其悲哀啊。”

“那石串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郭威露出很严肃的表情,郑重道:“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李天宝和郝昭又听到了闻所未闻的新词,不由重复了一遍。

“没错,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所谓名门世族手中,而百姓则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在大汉,每一个名门世族中人,都占有天时地利人和,时代给予了他们最大的宽容,最好的机遇;每州、每县、每地最好的良田都由他们占据;地方上的百姓,也心甘情愿接受他们的管理,被他们支使,请他们做主。可以说,这些世家中人很容易实现自我价值。

但是他们追求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土地兼并的过程,每个都人有名有权,自然也会有钱,有钱不干别的,多多的置办地产,越多越好,绝对没有止境。他们置办的田产越多,普通百姓的田产自然越来越少。

加之大汉的百姓大多是贫苦大众,就更给了他们机会,一遇到灾年,百姓无度灾的粮食,为了不饿死,只好把田地卖给世家中人,自己从大汉的自由民,变成了佃户。只听说贫苦大众把田地卖给世家子弟的,没听说世家子弟反过来把土地再平价卖回来的。

本来这也没什么,奇就奇在,这些名门世族土地越来越多,拥有广厦万间,土地千倾,仆役成群结队,享尽世间繁华,却不用交税;而广大贫民百姓的土地越来越少,破屋破衣不足以御寒,一日两餐尚不可得,至贫者上无片瓦遮头,下无立锥之地,吃尽了世间苦楚,却要负担越来越沉重的赋税徭役。

长此以往,百姓生活怎么能不困苦呢?不但困苦,而且会越来越困苦,根本看不到希望的困苦!”

李天宝、郝昭从来没有听过这种论调,可是又觉得很有道理,一个个长大了嘴巴,竟是呆了。

良久,郝昭先反应过来,道:“怪不得石串坐拥万金,却没有买过一分田地,石串的神论,石串的操守,让郝某大开眼界,敬佩不已,请受郝某一拜!”

说着,长揖到地。

郭威默默心里翻了一个白眼,李天宝拜,李天宝拜,李天宝拜完郝昭拜!你们玩游戏呢?

郭威赶紧扶起郝昭。

郝昭道:“石串看的如此深刻,想必早有解决之策。”

李天宝也神情殷切,望着郭威。

开玩笑,中国两千年一直如跗骨之蛆一般的顽疾,多少大能大才,谁都没有解决,郭威凭什么有能力解决,叹了一口气,道:“我也没有办法!”

李天宝、郝昭露出失望神色。

“不过……”郭威有些踟蹰道。

李天宝、郝昭眼中一亮,同声急道:“不过什么?”

“根治的办法没有,倒是有一个改良之计。”

“如果名门世族们肯把钱掏出来,供养亿万生民,那么百姓即使没有立锥之地,也不算什么了。”

李天宝和郝昭本来充满希望,没想到听到这样不靠谱的回答,李天宝以为自己听错了,掰了掰耳朵又问了一句:“石串说什么?”

“我说,让名门世族们把钱掏出来,供养亿万生民。”

郝昭愣了半晌,道:“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如果强抢,不敢谁来干,恐怕都不会有好下场啊。”

郭威眨了眨眼睛,这话似乎在骂我啊?

幸好郭威心胸宽大,也不去计较,继续道:“如果他们心甘情愿的呢?”

“除了石串,正常人谁会这么干?”

这,似乎又在骂我?

所谓近红者赤,近墨者黑,这郝昭似乎被李天宝传染了啊,一点都不会说话,耿直的可怕。

郭威微微一笑。

李天宝、郝昭又见郭威这种表情,最是熟悉不过,顿时都满怀期待地望向郭威。

果然,只听郭威缓缓道:“我有一计,保管这些个名门世族们,乖乖掏出钱来。”

李天宝、郝昭早有准备,齐声道:“计将安出?”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