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一章 开设作坊(1 / 1)冈小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众人寒暄一阵。

代表们都满怀感激之情,口称“恩公”,郭威也很有礼貌,口称“老丈”。

粥店从设粥点的第一天起,就不断有流民涌入,如今已有4000多人的规模,其中青壮大概1000人。

这些人天南海北的都有,光派出的代表们,口中说着的乡音都各不相同,但是说的是一个意思,就是他们的心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淳朴,他们接受了东平县的救济,从此有吃有穿有住,他们不愿白白接受恩惠,都怀揣着一颗想要报答的心。别的不敢说,一把子力气还是有的,他们愿意成为郭威和李天宝等人的佃户,从此做牛做马报答恩情。

“大人啊,要尽早安排上啊,常言道,‘过了惊蛰节,农耕不能歇’,如今眼看就要误了农时,再不行动起来,一年就白糟蹋了!”

如果要耕种,其实现在已经有些晚了,因为惊蛰已经过去一月有余。

郭威其实是故意的,因为郭威压根就没想过要这些人去种地。李天宝几次提起,应该让粥店村民种地开荒,郭威都敷衍过去,而且理由很充足:根本无荒可开。

伟大的汉光武帝底定天下以来,励精图治,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不停地开垦荒地。一代代的世族名门子弟们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孜孜不倦的购房置产,拼命赚钱,传于子孙。

至今已经200余年了。每一寸平原的土地,都被前人开垦过,根本就没有无主的荒地了;以现在的生产技术,想要种梯田,没有十年的水磨功夫,什么成果都没,所以丘陵是没有开发价值的

其次,让粥店村民当佃户的路也是行不通的,因为郭威、李天宝和郝昭三人跟村民们一样,也是一分田地也无,而且,也没有买田置地的打算,在明知道乱世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还去买田置地,就是郭威这种不惜千金买破锅的傻瓜,也是不会做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郭威不想让村民们去种地,种地的人多了去了,不差这一个两个,可是作坊里的工人,却是稀缺物种。村民们如果去种田,那春耕秋收,施肥除草,一年到头也就冬天有时间做工,这样怎么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工人呢?

郭威深知中国百姓对于土地的感情,家里的地没有捯饬好的情况下,别的什么事情都不会干的。

所以,郭威很自私的,霸道的,又满怀怜悯的替村民们做了决定。

望着刚形成的粥店乡老们,殷切又充满希望的眼神,郭威狠下心来,道:“实不相瞒,东平县没有一寸无主之地可供开荒,郡将大人和我等也没有置办一寸田地的产业,所以村民们无田可种。”

“啊?”

乡老们顿时都慌了,到了他们这个年龄,许多事情看的很透,郡将等诸位大人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收留他们,他们必须展现自己的价值,不然偌大的一个粥店,4000多人,每天光口里的嚼头就不知消耗多少,长此以往,大人们就算再慷慨,也没有白养着这么多人的道理,必须得有长久之计啊!

郭威见乡老们一个个忧心忡忡,继续道:“最近县里要开两个作坊,一个家具作坊,一个缫丝作坊,需要大量的人手。”

乡老们本来一个个愁眉苦脸的,低头不知在想些什么,闻言都猛地抬起头,动作伶俐的不像老汉,“敢问大人,需要多少人手?”

“呵呵,多多益善,凡是粥店村民,年轻力壮的,都进家具作坊,每人每月200例钱;其余的都进缫丝作坊,每人每月100例钱。”

乡老们闻言,都松了一口气,其中一个道:“大人,作坊管饭就行,我等草民,仰赖大人恩德活着,怎么敢收例钱?”

其他人都赶紧附和,“对啊,对啊,怎么敢收例钱!”

多么淳朴的百姓啊,郭威一边心中感慨,一边道:“好吧,那就不给!”

啊?

乡老们一个个目瞪口呆,想说些什么,又讷讷说不出口。

郭威把他送走,跟李胜谈论着什么。

远远地看着郭威手里拿着一排竹简,不断的指指点点,李胜不断的对郭威点头哈腰,很认真的听着什么,一个老汉拿手捅捅旁边的人,道:“哎,老李头,我们会不会被其他村民给活活打死?”

“会,那是肯定的,你想,别人原本一个月能拿200钱,那一年就得……就得2000多钱,我等老弱一年也有1000多钱到手,现在平白无故没了,换你你受得了?”

其中一个老汉道:“能,老叟受得了!”

“啊呸!”那老李头一口唾沫就要吐那老汉脸上,可惜唾沫不争气的落在了鞋面上,老李头也不管了,破口大骂道,“老张你个棺材瓤子,要不是你多嘴说了那么一句,我等例钱会没有吗?各位老兄弟,听我一句,到时大家都统一说法,就是这个老张害了大家!”

老张倒是浑然不惧,脖子一梗道:“做人得讲良心,大人救我等于水火,不想着报答也就罢了,还想着从大人那里拿钱,你看你个皮肉窠子,就是让你进了缫丝厂你又能干什么,无非是白拿钱罢了!你们放心,这话就是我说的,你们就听那老李的好了,老叟我不怕!”

那老李头被老张一顿抢白,脸上青一阵紫一阵……

其实郭威一时兴起,开了个玩笑,例钱当然照发,哪里也没有光干活不给钱的道理。想靠一点恩情,让别人白出力,对不起,人心最容易忘记的就是感恩,时间一长,谁也不记得你曾经救过他的命,只记得你一直奴役他。

郭威不但要给例钱,而且对干得好的要多给例钱,并给予他更重要的岗位,更多的生活上的便利,就是所谓的升职加薪,出任CEO,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这样才能激发人的动力。

这样的做法,在后世很普遍,随便一个小老板也知道。可是在大汉这个时代,却很不普遍。

这也是郭威眼中,所谓的世族名门另外一个罪状,他们不仅兼并土地,造成社会动乱,而且还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都是高看自己一等的,没有人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人天生的骄傲心理,使他喜欢支使下层,如果不得不俯就他人,就会觉得不舒服。因此,只要条件许可,他们就宁愿使用家仆,而绝不会把土地租给自由民,除非这个自由民失去了自己全部的土地,只能变成佃户,附庸于他,其实跟家仆也没什么大区别。

这就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了,事实上,自从中国人耕种土地以来,几千年来的粮食产量,从来没有什么大的突破,郭威看过一个研究报告:春秋时一般田亩产粟折合232斤,到汉代一般田亩产粟折合264斤,一直到清代,一般田亩产粟折合303斤。

一直以善于创造,辛勤劳作而闻名的中国人民,用了将近3000年的时间,把粟的亩产量,提升了71斤!

这简直是笑话!

不过,在郭威看来,这不愿普通百姓,罪魁祸首正是这些世家名门。

首先,他们自己没有动力改良土地,提高产量。如果从土地的收入,正好能供给他们纸醉金迷的生活的支出的话,那么他们就没有经济能力去改良;如果这个世族子弟,并没有纸醉金迷,而且勤俭节约,颇有经济实力的话,他又会发现,比起把钱投进土地改良,还不如把钱拿去购置更多的田地,收益来得多,来得快。

再次,由于他们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土地,把众多原先是自由民的平民变成了仆奴或者佃户。仆奴是没有自己的财产的,仆奴努力所得到了,主人一句话就能全部拿走,而且本来就属于主人,所以仆奴所真正拥有的,不过是日常的生活资料而已。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一个人是有理想,有情怀的,除了怎么样才能干得最少,吃得最多以外,这个人是再没有其他任何兴趣的。

因为,没有任何原因能促使他干得更多了。反正多出来的,也不是自己的!

所以美国奴隶合法时期,男方种植园的奴隶主们,不得不每天不停地抽打那些干活少的奴隶,因为他没有别的手段了。而即使每天被奴隶主们抽打好几百鞭子,奴隶依然不会干的更多,因为实在没有动力。

郭威在这个时代呆的越久,想的越多,就越厌恶这些所谓的世族名门。假设没有他们,世界将会多么美好。

收起这些有的没的思绪,郭威好不容易集中起注意力,手指着手中简图,对李胜道:“看到没有?圆的这个叫做井轱辘,矮的这个叫做椅子,高的这个叫做桌子,去让铁匠铺,打造一大批木匠工具,明天作坊就要建起来,我手把手教你们做家具。”

李胜恨不得跪地膜拜,大声赞叹:“大人奇妙的想法真如天马行空一般,大人制作的家具真如鬼斧神工一般!”

这个李胜,不是哈巴狗转世,就是哈巴狗精修炼成人,拍起马屁来,真是毫不做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