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五章 郝昭的担心(1 / 1)冈小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插曲来的快,去的也快。

黄巾贼情紧急,但是饭还是得先吃了,宴饮继续。

众人还从未见过这样拿钱不当钱的人,对郭威都是刮目相看,人人争相敬酒,连县令都冷落了。

还有于间,一个人在角落里生闷气,谁也不去注意他。

于间仰面朝天,心中悲苦:现在按计划应该是让我大出风头的时候,这都是哪一出啊?苍天何其不公!

酒至半酣,郭威高调宣布,县尊和主簿要在县城北仓库,设点儿高价收粮,高于市面价格一倍!

大家眼珠眼看又要掉落一地。心道此人有病不成?就是财大气粗,也不能把钱丢着玩啊。

今年朝廷为了给大军供应粮草,又向平头百姓征了不少粮,以至粮价大涨,大家都是瞅准机会,屯了不少粮,高价卖掉,小赚一笔。

如今市面上粮价一石大概一百钱,不少人都准备出手,或者已经出手了。现在县里要高于市价一倍买粮,岂不是两百钱一石?这不是小赚一笔,而是大赚一笔啊。倘若把自己的存粮卖掉,再去别处买粮回来,又能大赚一笔。谁说地主们就没有商业头脑,这算盘打的很响嘛。

县尊和主簿大人同感民生艰难,为大家谋福利来着,好官啊!

众人都是兴高采烈,有个别已经卖了粮的人不停长吁短叹,恨不得要吐血当场。不过都被欢乐的人群淹没了。

大家都坐不住了,酒也不喝了,纷纷起身告辞。谁知道主簿大人什么时候病就好了!

众人尽皆散去,李天宝忍不住问道:“石串为什么非要双倍价格买粮?”

郭威微微一笑,道:“一则,我们想要快速征粮,这个法子最快;二则,今日双倍买进,怎知明日不会三倍卖出呢?”

李天宝见他说得云山雾绕,也不深究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由他折腾去吧。

……

半月以来,东平县卖粮活动进行的如火如荼,地主富户争相卖粮,不少人到别县买粮,倒卖到本县。县城北仓库前面大排长龙,仓库吏员们根本忙不过来,郭威只好到县尉署,请郝昭抽调几个人过来。然而一则郝昭忙着整顿治安,这也是大事,人手本就不足,二则县尉署的人业务不对口,也干不了仓库的活儿。

郭威只得作罢,让情绪高涨的卖粮群众慢慢排队吧,反正大家都愿意着呢。

看着原先干瘪的仓库日趋充实,郭威心里也跟着充实了。

……

这天郭威被二丫神神秘秘的拉出来。

郭威不明所以,但是毕竟是顶头上司的女儿,不得不放下工作跟了出来。

原来二丫发现了一个大湖,兴奋的很,马上想到要跟郭威分享这一消息,所以不管不顾拉着郭威出来游玩来了。

知道真相的郭威,白眼能翻到天上去,我能不知道东平湖吗?

本着中国人三大传统理由之一—来都来了的想法,还是跟着二丫玩了一上午。

中午回到县城,郭威和二丫安步当车,走在街上。

街上有不少衣衫褴褛之人,这寒冬腊月的,不少人居然打着赤脚。

跟郭威预想的一样,东平县出现了不少流民。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只知道卖官鬻爵,贪财敛权,不知其他。朝廷官府横征暴敛,加之地方豪强兼并土地,交的税越来越多,交税的人和地却越来越少。

即使是太平年间,不少百姓都流离失所,挣扎在饥饿和死亡的边缘,黄巾之乱爆发的地区,但凡有点逆反精神的人,都削尖了根木头参加黄巾了,剩下的老实人都变作了流民。

再加上黄巾失败,逃亡却没有变作流寇的士兵,流民数量更多。

青徐二州,大部分地区未受战乱波及,所以成了流民流动首选之地,东平县已经开始出现流民,往后会越来越多。因为不少粮车正陆续驶入东平,灾民肯定都跟着粮车走。

一只干枯黢黑的手,伸到了郭威和二丫的面前,“公子,小姐行行好,我们好几天没吃东西了。”

二丫看着这女人蓬头垢面,穿的破破烂烂,上衣露着手臂,裤子露着小腿,还光着脚,怀抱着一个孩子,一脸愁苦。有些心软,掏出些铜板递给了她。

那女人千恩万谢,收了铜板。

郭威本想阻止二丫,已经来不及了,更多的流民看到了二丫给钱,呼啦一声蚂蚁一样围了上来,都乞求道:“小姐也给我一个吧,给我一个吧。”

眼见人越围越多,把郭威和二丫围个密不透风,郭威从怀里抓了一大把铜板,往外围一撒,大声道:“都给你们啦!”

围着的众人都赶紧扑过去抢铜板,郭威瞬间眼前一空,赶紧拉着二丫走了。

二丫被郭威拉着手,俏脸一红,也不反抗,任由郭威拉着。

回到县衙,李天宝和郝昭都在。李天宝见了郭威,赶紧道:“石串,东平县最近涌入了不少流民,越来越多,我意开仓放粮,赈济百姓,你怎么看?”

郝昭也道:“不错,流民若不好生安抚,对县里治安也大大不利!”

郭威早就想好了,道:“明公,县尉大人,我也是这个意思,最近买粮工作进展顺利,现在北仓库已经屯粮十万石有余,足够应付了。”

郝昭拱手道:“主簿大人以私济公,郝某佩服之至!”

怎么还有人说我以私济公?郭威心中无奈,道:“当不得!这些粮是县尊大人花重金买的,跟我无关。”

李天宝莫名其妙:“啊?”

“就是我拿去当贺仪的十万贯啊,县尊,就在前日,已经涓滴不剩了!”

郝昭又对李天宝拱手道:“县尊大人以私济公,郝某佩服之至,佩服之至!”

李天宝感觉自己有些头晕,扶着额头,勉强道:“石串跟伯道,在北仓库设点儿赈灾吧,石串全权负责,郝昭协助!”

郭威赶忙道:“明公,万万不可!”

李天宝疑惑道:“有何不可?”

郭威道:“一则,北仓库是我等买粮屯粮之地,十万石粮都在这,还有源源不断的粮食运来,在此处聚集流民,万一有不忍言之事发生,我等手上没兵,只能闭目待死;

二则,流民不止要吃饭,还要有个地方安置,流民大多衣不蔽体,在此寒冬腊月,晚上没个避风的地方,有可能第二天就再也不用避风了。”

“此言何意?”

郭威又有些想翻白眼,好不容易忍住了,我说的还不够明白?耐心解释道:“冻死了,自然不用避风了。”

李天宝恍然大悟,又问道:“石串说应该怎么办?”

郭威道:“二丫找了个好地方,正好安置流民。”

“二丫?”

“对,二丫发现东平湖南边有一处密林。我等在此处设粥点,赈济流民,可以就地取材,搭棚造庐,流民也可以生火取暖,有棚有火有食有水,这个冬日再冷,流民也能熬过去了。”

李天宝抚掌道:“此计大善,就由石串你全权负责。”

“威遵命!”

郝昭在一旁道:“主簿大人此计妙是妙,昭还有一处担心!”

李天宝、郭威对视一眼,同声道:“担心什么?”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