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9章 路线之争(1 / 1)蒸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橙田成立于2005年,当初吴克波在本子的时候和艾回、NEC关系不错。

一度还是NEC手机中国区的首席顾问,权限很大的那种。

得到了艾回资助的吴克波,回到内地就成立了橙田。

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挖角华谊,2006年初,王金花带着大批艺人跳槽橙田,可谓轰动一时。

也是那个时候汪中磊说出了那句“华谊离了谁都可以”的话。

此刻的吴克波并没在京城,今天一早得知时代文化也向嘉禾报价后,就直接来到了深圳。

他并没直接去香江,因为收购嘉禾他虽然有意向却没决定权。

别看这几年他混的风生水起的,明面上是橙田的老板,可实际上他只是个买办而已。

背后真正的老板是本子资方,而收购嘉禾也是本子资方的意思。

深圳,深南路边的赛格电子大厦,高高竖立在一众崭新的高楼当中。

下面是崭新的道路,和繁忙的人群与车流。

“根据我们刚刚得到的消息,时代文化对嘉禾有些势在必得,第一轮报价就给周文怀和他的家族股份开出了1.6亿港元的价格。”

比起对沈涛的淡漠,周文怀对吴克波却很友好得多,当沈涛那边的报价开出后,就有人把这個情况透露给了他。

虽然明面上谁都没说,可吴克波也懂,这就是在等着他们加价了。

也因此他才会第一时间来见资方,毕竟收购嘉禾还得上面拿钱,他自己本身可没多少钱。

尤其在给《赤壁》投资了两千万美金后,他们手中已经根本没多少钱了。

而这几年投资的其他影视剧也并不赚钱,甚至还亏了很大一截。

“时代文化是那个最近两年持续创造票房神话的公司吧。”

本子资方要借助吴克波进入内地文娱产业,不可能什么都不知道。

尤其沈涛的时代文化和他们成立的时间差不多,可境遇却相差甚远。

橙田有着他们的支持,虽然声势造得很大,却迟迟没能打开局面。

而白手起家的时代文化,不但一步一个脚印走的很稳,还在去年推出了《画皮》这样的神作。

短短几年就成了一个不容小觑的巨鳄。

“是的,他们最近三年的票房确实都很不错,目前我们也在接触时代文化的人,到时候估计会从他们那边挖几个人过来。”

说起票房吴克波就心里苦涩。

因为自己当初挖了华谊的经纪团队,虽然让橙田一瞬间就把声势造了起来,可也彻底得罪了华谊。

如今国内的民营影视公司就那么几家,华谊线下更是有很深的院线关系。

初来乍到的吴克波一时间竟找不到能入局的项目。

虽然投资了几个小成本电影,可也没能复制时代文化的成功路线。

这次之所以能和中影搭上线,参与进《赤壁》的大项目,也多亏了时代文化和中影的脱钩给了他们机会。

再加上他背后的日本市场,才让他正式入局了电影。

只是谁能想到就耽搁了这么点时间,那个小小的时代文化就直接把他们甩在了身后。

至于挖角时代文化,这对他来说属于常规操作了。

影视圈资源和人脉都是现成的,与其学着时代文化去慢慢培养,还不如直接动手来得快。

“不能只想着挖角,你也得多和他们学学,多挖掘一点新人导演,直接培养的会来得更稳定。”

“当然能挖的也不能停,别人的也可以是自己的。”

资方大佬的话很是语重心长。

“您放心,等明年《赤壁》上映后我们的局面就会不一样了。”

吴克波也很认同这一点,别人的也可以是自己的。

就像这几年他拿着资方的钱,不断培养自己的人一样,先是陈昊,再是江一艳。

“那嘉禾这边~”

好在吴克波还知道自己来的正事是什么,稍微说了下时代文化,又问出了这次来的目的。

“嘉禾我们必须要拿到,你去香江尽快和周先生洽谈吧,我们的底线是2亿,只要在这个价格内我们都能接受。”

嘉禾在资方眼中的重要性可不比进军内地文娱产业差。

这就和单纯他们在米国大势买买买一样。

七八十年代的嘉禾对他们有着很大的影响。

不管是李小龙也好,还是成龙也好,能拥有培养出他们的嘉禾,就像拥有了他们的青春一样。

这能满足他们的虚荣心,也能让刚刚成立的橙田尽快借壳上市。

让橙田实现资金流的正运转,他们能资助一时,却不能一直资助橙田。

......

香江,还是那间总统套房。

原本只有沈涛和财务汪茗的二人小团队,现在已经扩充到了十几人。

除了普华永道的几名专业人员,还有刘航和程洁几位时代文化的高管都到了。

当然杨小幂没来,这次收购嘉禾沈涛并没告诉她。

就像杨小幂要自己组建剧组拍摄《夏洛特烦恼》一样,目前也没告诉他。

虽然双方都知道对方在谋划一份惊喜,可谁也没有问,并都在小心的保护这份惊喜。

两人在一起已经4年了,也过了当初的热恋期,生活是需要激情的。

而这种有意的小惊喜,往往就是刺激生活激情的有效方式。

“我们的报价嘉禾说还需要考虑,不过目前鉴于有另外一家竞争者在,我觉得我们不能把目标只定在周文怀一人身上。”

普华永道亚洲区的合伙人对这件事非常尽力。

虽然收购嘉禾这样的案子,对他们来说并不算什么大项目,但是沈涛给的抽成很高。

而且嘉禾作为上市公司,对他们来说也是非常有挑战性。

毕竟股市是会随时变动的。

并且娱乐公司,天然具有话题度,只要能帮忙拿下这个项目,那么起到的宣传效果不亚于他们自己花钱做营销来的少。

目前虽然周文怀已经确定出售了,可因为有两家竞争的关系,就让这次的收购变得有些被动了。

为了抓住主动权,他提了另外一个方案。

“嘉禾是靠影视剧起家的,自从2001年龙叔离开后,他们基本没有再推出过新片计划。”

“这也是最近几年嘉禾股价持续走跌的原因,市场并不看好老态龙钟的嘉禾能再创辉煌。”

“可嘉禾毕竟是嘉禾,如果有好的团队和内容,市场的预期肯定会再次走高。”

“而其他股东和投资人,也肯定是会乐意看见,这种有实力的公司来接手嘉禾的。”

普华永道提出的这点是非常有针对性的。

就沈涛和他的时代文化,最近几年的表现也证明了,他们是一家非常有实力的影视公司。

短短几年时间能制作出多部票房破亿的电影,并且有实力能冲击国产票房第一的位置。

这正是嘉禾急需的。

如果在两家实力相当的公司共同竞争的时候,看的就是谁出价多而已。

那样不但不能体现出普华永道的价值,还会让他们很没有存在感。

毕竟那都是花的客户的钱。

而只有花小钱办大事才能真正体现他们的价值。

“我们明年计划中要拍的片有6部。”

“第一部就是《画皮2》,这部片前作已经很成功了,我们这部片的投资大概会在2亿往上。”

“这次我们不但会加大投资,还会将其做成3D的,等我们收购了嘉禾,可以用来做成合拍片。”

沈涛现在手中项目有的是,如果能收购嘉禾,他不介意拿出一点项目来和嘉禾进行合作。

“有这个项目我想会有很多股东感兴趣的。”

“就是不知道收购嘉禾后您有没有对嘉禾发展方向的思考。”

虽然此刻是自己内部的闭门会议,可作为合作方,还是希望能多拿到一点筹码,这样也好在谈判的时候,用来判断对方面对这些条件的心理接受程度。

不管周文怀如今是不是要出售嘉禾,可他对嘉禾肯定是有感情的,如果他的接任者能让嘉禾变得更好,那么他们相信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他是会优先选择更好的。

“你先拿这些条件去和他们谈吧,等周先生需要的时候我会亲自去和他谈谈的。”

对于嘉禾的规划,这几天沈涛已经大概理清了一个方向。

收购后,第一就是借助嘉禾的海外渠道,发行时代文化自己的影片。

尤其是《画皮》的仙侠系列。

原本沈涛还在想怎么出海,毕竟不管是《画皮》还是后续的仙侠系列,越往后投资肯定会越大。

如果只靠着国内的票房,这期间肯定会支撑不起。

就像《赤壁》之所以敢投资八个亿,也是因为他们相信有着吴语生,出海赚外埠票房,甚至北美票房的。

可只要有了嘉禾,那么沈涛就有希望把自己公司的影片发行到好莱坞。

第二就是票务平台。

2008年是国内票务平台的元年,格瓦拉率先推出了网上购票业务。

其实今年格瓦拉就已经成立了,只是刘勇现在只是把它当做一个院线排片网站。

因为是几个人业余搞出来的,页面相对粗糙,排片也不多。

直到2008年,被陈天桥看中,然后投资了刘勇,并指点他们往票务方面发展。

所以不得不说,如果这个世界还有谁也是沈涛一样的穿越者,那很大可能是陈天桥。

98年离开陆家嘴的证券公司,开始创立盛大做卡通网站。

2001年拿下《传奇》的代理权,并推出了点卡模式。

第二年纯利润就达到了1个亿。

05年突袭收购新浪,只不过被毒丸计划所狙击,没能成功。

然后他就转而投资了家用机顶盒市场。

这个时间比后来的乐视还要早。

只是后来又因为政策监管,而没有成功。

可在其他投资方面,他却收获颇丰。

比如投资起点、票务网站等。

只是16年却转而投入AI脑科学的项目研究。

这很难让人不怀疑,他是不是当初穿越的时间太短了,没能获得更多信息,只记得这么多。

至于投资AI脑科学,应该是想通过这方面的研究来了解自己穿越的原因。

当然沈涛肯定是不会学他这样的。

毕竟他穿越的时间够长,20多年的科技爆炸,已经够他挥霍的了。

只要他愿意,以如今的他完全可以躺在钱上过活。

可那对他来说又有何意义。

人生不是只有钱的,还有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而当钱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就只是一串数字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马芸会说出那句,我对钱一点也不感兴趣。

因为那个时候的他是真的对钱不感兴趣。

这就和游戏里面,当你满级的时候,仓库里有着一大堆的金币,多到你什么都能买的时候,你也就对这个游戏失去了兴趣。

所以对于有钱人来说,钱是最无趣的东西。

三天后,京城机场。

交代完了后续事宜的沈涛并没在香江停留太久。

一是因为签证时间不多,二也是他需要回来处理另外一件事。

“豆瓣的杨总已经在公司等你了。”

沈涛才出机场,来接他的助理就像他汇报了事情的最新进展。

“这次豆瓣的管理层和股东在会议上闹的很凶,杨勃坚持奉行自由主义,认为平台不应该过多干涉用户,应该让他们自由发展。”

“而联创的冯总,则是希望豆瓣能借助这次的SNS热潮,和豆瓣小组的极高活跃度,运营为先,打开更多的用户群体。”

“现在两边都在为这次的路线进行着激烈争执。”

在豆瓣的发展过程中有过几次大的路线分歧。

第一次原本是2009年,当时的豆瓣因为用户数突破了1000万。

达到这个规模后,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只是这一次因为沈涛的出现,及早介入豆瓣的发展,让他提前了一年多走上了快车道。

今年4月豆瓣拿到A轮投资后,短短半年不到,就把注册用户突破了1000万。

这个数据在当今虽然不算特别亮眼,可它的用户粘性绝对是全平台最高的,仅次于作为门户网站的新浪和腾讯的QQ空间。

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豆瓣追赶上去只是迟早的事情。

也因此在这个关键时期,投资人和管理层发生了分歧。

按理说沈涛和他的旭辉网络,才是豆瓣目前最大的投资人,可谁叫联创入局得早。

他们在豆瓣的发展中也更有话语权。

“沈总,这次我需要你的支持。”

刚到公司,才见到杨勃,他就率先寻求起了支持。

“先不着急,我们坐下来聊。”

对于豆瓣的发展,沈涛一开始并不想过多参与,毕竟在他的记忆中豆瓣发展的黄金时间是2010年后,当移动互联网到来后,依靠提前布局拿下移动APP的用户端。

才是它起飞的关键时刻。

至于现在,只要做好内容,深耕细分行业就可以了。

沈涛也知道,杨勃不是一个激进的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他对豆瓣有着很深的感情,从他两次融资选择的投资对象就看的出来。

他对资本的介入是排斥的。

即便经历了两轮,他在豆瓣依然拥有高达百分之47的股份。

这已经足够让他掌控豆瓣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