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豆瓣的人,很难想象豆瓣的用户黏性有多大。
如今豆瓣已经成立两年了。
一个社区型网站,两轮投资后,注册用户才1000万,换看了其他网站估计投资人看都不会看一眼。
毕竟这个数据真不算什么。
但是现在外界有一帮投资人却挥舞着钞票,只想在豆瓣这個蛋糕上能分一口。
原因就在于它的用户绝对是全网最优质的。
根据豆瓣最近给股东发布的一份内部信息显示。
当前豆瓣男性占比52.4%,略多于女性。
一二线城市占比85%,24岁以下的人群占比39.64%,年龄在24岁到30岁的、31岁到35岁的人群占比分别为42.3%、12.9%。
这个数据结果是相当恐怖,而更恐怖的是大学本科学历以上用户超过了80%。
这个数据放在全网都是独树一帜的。
用句不夸张的话来说,就是豆瓣的用户基本都是精英优质用户。
而这类用户,也是广告商和投资人最喜欢的。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腾讯和新浪优质用户的占比不到百分之20。
而豆瓣目前的月活是450万,日活也超过了100万。
正是基于这样优秀的用户黏性,才让联创觉得豆瓣应该走出舒适区,去大力发展用户。
而在杨勃看来,豆瓣能有如此好的用户黏性,来自于豆瓣的内容。
豆瓣通过不断优化用户体验,一直坚定围绕书影音展开的内容模式,才是用户选择并留下的关键原因。
他是创始人,比起投资人看中的数据增长后的估值变高,他更看中用户的体验。
其实豆瓣能有如此高的黏性,也正是和他的这种文青带来的。
现在豆瓣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文青的“装逼圣地”。
不管书评也好,还是影评也罢,在这年代都有着很高的文艺青年属性。
也正是这些文艺属性,吸引了大量的大学生。
他们在这里共同组建小组,形成了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网络社交圈子。
而豆瓣也是唯一一个,没有借鉴国外互联网的网站。
正是因为它没有对标案例,所以杨勃才更坚持自己的运营方针。
2005年,有一本爆火的书,叫《世界是平的》。
里面预测未来时,说未来是由一个贸易网、金融网和信息网紧密交织的平坦世界。
而互联网就是联通人类进入平坦世界的最后一环。
未来再也没有什么能阻止人在广阔的世界上连成一体。
受到这本书的影响,在创立豆瓣之初,杨勃就相信通过构建一个信息无差别的推荐产品,用户可以自主打造一个由书、影音、小组构建的美好精神世界。
从而启发一个人,滋养一个人。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豆瓣发生了那么多事,甚至成了水军的温床,滋养了各种奇葩的小组,比如饭圈鼻祖的鹅组。
可作为平台的豆瓣,都不作为的原因。
即便被监管处罚了,他们依然没有太多的动作。
原因就在于杨勃的这种文青思想。
而这次来找沈涛,除了寻求支持,他更多也是觉得沈涛和他是一类人。
沈涛虽然是演员出道的,唱过歌,当过导演。
但是在杨勃他们这些文艺青年眼中,沈涛其实和他们是一挂的。
他写歌唱歌,却不以此为生,并且每次出歌都是拍戏的过程中的有感而发。
不会为了迎合谁而去特意为之。
在豆瓣有个小组就是讨论,沈涛为什么写歌却不爱歌。
有个回答是这样说的,因为沈涛的歌是自我的表达,并不需要别人的认同。
你看多么文青。
拍的第一部电影,也是回忆青春的《那些年》,虽然不够文艺,但是很文青。
对性和青春期的直言不讳,让不少观众都感同身受。
不管沈涛承不承认,他在许多文艺青年眼中,沈涛和他们是一类人。
比起更利益化的联创,如今杨勃更喜欢同样有文艺属性的沈涛。
因为他懂自己的同时,还不干涉公司的运营。
听着杨勃的唠叨,沈涛其实不懂文青和文艺青年的想法,不管外界怎么看,其实她自己知道,他根本就是不什么文艺青年。
拍部戏、写首歌,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他的歌都是抄的。
至于拍《那些年》也是单纯因为这部戏好拍。
不干涉豆瓣的运营,那也是因为他不懂而已。
就像此刻听完杨勃的解释后,沈涛还是不懂什么是SNS热潮。
但是他通过后世的经验知道了一点,那就是互联网的发展,最终都得形成生态闭环。
不管是腾讯也好、阿里也好、还是后来崛起的字节也好。
他们发展的最终方向,都是打造生态闭环。
而豆瓣的生态闭环是什么?
当然是围绕书影音形成属于豆瓣自己的生态系统。
“生态闭环?”
听到这个沈涛说出的这个名词,杨勃稍微愣了两秒。
“也就是围绕一个中心点,来打造与之配套的生态产品。”
“比如我们不是有书影音,为了方便用户相互沟通,我们又拓展了线下同城和线上小组。”
“这种依附于配套产品的,就是生态产品。”
其实豆瓣从一开始就在下意识的这样去做,从书影音,到同城活动,再到小组讨论,这是一条顺畅的产品链。
当初豆瓣的想法是,书影音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文化消费品。
而同城和小组是以此为中心的自然扩充。
喜欢看书、看电影、听音乐的人,大概率会喜欢展览、观影会、舞台剧等活动。
而这些人聚集在一起,自然就产生了群组讨论的需求。
只是这是下意识的产品,并没有进一步去拓展。
“比如目前我们的同城产品就很单一,用户想和网友同城看展览、观影会、舞台剧,沟通起来也很麻烦。”
“那我们可不可以直接上线一些同城的展览、影会、舞台剧,甚至演唱会等信息。”
“帮助他们实现同城同游的理想。”
沈涛说着说着就来了兴趣,想到前不久准备收购嘉禾后做票务网站,立刻又接着道。
“我们甚至还能对接展会、演唱会的主办方,推出一个团购方案,帮助他们统一购票,一同出游。”
“同理,电影票门票等都能加入进来,成为线下同城的一个拓展,从而让它成为一个全新的产品。”
“而线上的讨论小组也可以再添加一个及时沟通功能,类似于QQ的好友功能,甚至群功能,来帮助用户更好的沟通。”
“甚至基于书,我们还能进一步拓展,比如增加一个MF功能。”
想到前世用过的喜马拉雅,他很多书都是在那个上面听完的,当然他在某点也多是听书。
“其实很多用户是没时间去慢慢看书的,那么我们可以让他休息的时候听书。”
“甚至邀请达人用户讲书,通过自制音频的方式来分享自己对某一本书的看法,这比单纯的文字输出更有代入感。”
“同理,我们还能推出时间功能,把当下还健在的名人名家邀请过来,帮他们搭建个人频道,为人类留下他们的毕生精华。”
“当然这部分可以做成付费内容。”
“这样通过进一步对产品的拓展和功能完善后,所能起到的效果是远远大于附属产品的。”
“并且我们做这些也不是从头开始做,都是基于原有的用户,重新孵化出来的。”
“还有.....”
“等等!”
沈涛还欲再说,却被杨勃直接打断了。
好家伙他只是来和沈涛诉苦,想挡住联创的激进路线。
没想到这家伙比联创还激进。
不过想想他提出的这几个发展方向,貌似还真可行。
尤其线下票务,就和现在他们将图书挂上当当的链接一样。
既给用户带来了便捷,还能帮网站实现变现。
至于后面的即时通讯功能,其实他们也在考虑做了,倒不是眼红腾讯,而是就像沈涛说的,是用户需要。
他们现在将这个产品取名“友邻”,只要大家双方关注就能成为邻居一样的朋友。
至于时间这类的付费内容,杨勃还需好好消化一下。
不过沈涛的这个生态闭环,却让他大受震撼,直到此刻脑海中还是嗡嗡嗡的。
工业控制中闭环的概念,倒是经常被提及。
可互联网的生态闭环,绝对是一个很新的课题。
新到他这个在IBM工作过的人都感觉震撼。
虽然沈涛并没详细阐述这里面的精髓,可作为一个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物理博士,却还是能瞬间懂得他的意思。
这就是围绕书影音,联合起来的一个莫比乌斯环,将每一个进来的用户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
而单个产品,又能有独立属于自己的的发展方向。
产品与产品之间相辅相成,而不再是单单局限于某一样产品的附属品。
想到这里,他下意识看了看沈涛。
之前吗,媒体宣传都说沈涛是天才,他原本并没在意,毕竟他从小也被称作天才,但是他知道自己并不是天才,只是比别人少走了弯路而已。
可现在,面对眼前这个二十出头的老乡,他却忽然有种自愧不如的感觉。
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天才吧,没学过互联网,也不了解网络,却能凭借只言片语,就走出一条全新的路。
毕竟网络发展的这十几年,大家都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对互联网下一步的发展,所有人都如身在迷雾中,不走到哪一步,绝对看不见未来。
可现在,沈涛就像一阵风,给他吹开了眼前的迷雾,展现了一条康庄大道在他的眼前。
他知道这样一个概念如果真的实施下去,对互联网来说,绝对是一场巨大的革命。
甚至可以说将改变全球的互联网公司发展方向。
那一刻他忽然生出一种想法,沈涛留在影视圈是真的屈才了。
他天生适合互联网。
“要不你来当公司的CEO怎么样?”
“什么?”
杨勃突然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话,让刚刚还说得兴起的沈涛有些摸不着头脑。
这不是在探讨豆瓣的发展方向吗,怎么突然就让自己去当CEO了。
不说自己会不会,可如果自己真的去了,那他干嘛去。
“我觉得你更适合互联网,比起你的投资,你刚才的一番话直接给豆瓣指明了一条路。一条最少领先十年的路。”
杨勃的话很诚恳。
因为他知道,如果没有沈涛的这番话,豆瓣要自己走出来,最少需要十年。
而互联网要摸索总结出来最少需要5年。
互联网的闭环真正被提出来,是2012年后,移动互联网的到来,APP的窗口效应,逼着互联网企业不得不把想尽一切办法,把用户留在自己的APP里。
因此才有了所谓的互联网生态。
而后来的互联网+都是这一生态下的产物。
其实就是没有沈涛的提点,随着发展继续豆瓣也会生出自己的互联网生态。
后世很多人喜欢为豆瓣惋惜,因为他在发展的关键时刻错过了最佳的机会。
原本他会成为移动互联网最赚钱的产品,他可以做小红书、可以做猫眼、可以做网易云音乐、可以做起点、可以做抖音。
因为杨勃是最早在产品侧使用算法推荐的人,比张一鸣早多了。
但是就因为从PC往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那三年,豆瓣的去中心化走的不成功。
把还没发展起来就分拆出去豆瓣FM、豆瓣阅读、豆瓣笔记、豆瓣电影、豆瓣小组、豆瓣同城、线上活动等十几个垂直App直接打散了。
就那一次,直接让豆瓣元气大伤。
虽然丢城失地,可最终还是保下了现在的规模。
但是如今因为沈涛的出现,因为他的生态概念的提出,让豆瓣的互联网生态打造足足早了6年时间。
他们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从书影音到生态体现的打造。
“CEO我就不当了,我也当不来,我觉得只在董事会当个股东挺好的。”
“如果下次融资你不踢我出局的话。”
沈涛说着还开了个玩笑。
对互联网他其实懂得真不多,也就因为提前看了十几年后的发展方向而已。
刚刚给杨勃说的那些,其实很多都是后来发展出来的。
他只是转述了自己的所见而已,真要让他去做,他可做不来。
可殊不知,正是这份先见,却是无数人走了无数的弯路摸索出来的。
“放心,只要你愿意,你永远是豆瓣最大的独立董事。”
PS:写在最后,我其实从来不玩豆瓣,但是因为查资料让我了解到了它的发展历程,没发展起来真的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