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8章 技术升级(3/3)(1 / 1)蒸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

徐刻不是第一次来这里了。

当初他做《蜀山传》的时候,就来过这里考察维塔数字公司。

而他今天来这里的目的除了维塔数码外,还有另外一件事。

那就是见另外一个业内大名鼎鼎的导演,卡梅隆。

《画皮》的2、3部,因为沈涛的要求,要做成3D的。

可现在的3D,更多是在后期追溯性地增加第三维度。

但是当得知卡梅隆正在拍摄的《潘朵拉》也是3D制作的。并且是拍摄过程中就采用的3D技术。

这对同样痴迷于技术的徐刻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因此,通过嘉禾的关系,徐刻拿到了进入《潘朵拉》拍摄现场的机会。

《潘朵拉》从2006年开始立项,2007年4月开始拍摄工作。

现在已经基本完成了主要内容的拍摄,剩下的也只有新西兰这边的一点点外景镜头了。

其实早在半年前,徐刻就想来片场看看了,可当时福克斯对整个拍摄过程都看得特别紧。

直到现在拍摄快完成了,才放他们来观摩。

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什么,徐刻其实不难猜到。

主要还是担心技术泄密。

毕竟全球市场的每一次革新,都是一次大洗牌。

虽然没人知道卡梅隆的这部新片《潘朵拉》会不会再次创造奇迹,可福克斯还是给了他足够的尊重。

毕竟他可是拍出了《泰坦尼克号》的卡车司机。

“他们那個是摄像机是用的两台索尼F950相机拼接的。”

片场外,徐刻和蔡崇辉在很认真的观察着这里的一切。

除了他们的虚拟数字技术,最让两人感兴趣的就是那台由两台索尼相机改造的3D摄影机。

那是一台造型独特的摄像机,被固定在了一个长长的摇臂镜头。

设备上有一个摄像头水平安装,另一个则是垂直安装。

外形看上去,像是一个重叠的土字。

“这两台相机应该是通过分光镜拍摄的,一台用于拍摄左眼,另一台用于拍摄右眼。这样它们就可以从两个人的眼睛附近拍摄图像。在进行画面处理后,就能实现真实的3D效果。”

来之前,两人就翻阅过大量3D制作的资料。

知道要想拍出真正的3D画面,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拍摄过程中,就区分好左右眼。

只是因为目前没有真正的3D摄影机,因此要想达到3D效果只能像卡梅隆左右自己改造。

为了这台摄像机,卡梅隆和他的团队早在2003年就进行改进了。

只能为了这个项目,卡梅隆是真的倾尽了全力。

“这确实是个很好的设计,就是不知道他们这个相机卖不卖~”

当看见那台3D摄像机的第一眼,徐刻就产生了亲自上去试一试的想法。

他是国内少有的敢创新的导演。

以前即便是在受到资金限制的年代,他也敢花大投资去拍《蜀山传》。

现在有着时代文化的资金支持,更能让他放开手去制作了。

他也想试试动作捕捉,也想用最新技术,拍出那个所有华夏人心中的仙侠世界。

据说卡梅隆拍这部《潘朵拉》,差不多百分之75的镜头都会用到动作捕捉。

真正需要实拍的不超过百分之25。

虽然他现在还不知道那会是一副什么样的场景,可他愿意也去试一试。

毕竟在中国人的理解里,修仙者都是生活在洞天福地的。

而那种洞天福地,都是需要特效才能实现的。

“我听说你们也想拍3D电影?”

剧组休息的间隙,卡梅隆和徐刻坐到了一起聊起了电影。

卡梅隆和徐刻一样,对技术有着深深的痴迷。

说起3D电影,整个人显得非常兴奋。

“3D拍摄确实会很难,为了这台相机,我和我的团队整整花了三年的时间来研究。”

“前后拍了长达几百小时的素材。”

“不过最终的结果,我们都非常满意,我相信这部电影一定会是划时代的。”

听着卡梅隆的侃侃而谈,徐刻虽然和蔡崇辉都没说什么,可却从对方眼中看见了一抹光。

毕竟这人虽然说了这么多,但是言语中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想买这个摄影机看来很有戏。

其实为了这台Fusion 3D摄影机,卡梅隆前前后后差不多投入了1200万。

并且大部分是他自己掏的腰包。

98年《泰坦尼克号》上映后,他不止一次和别人兴高采烈地说起潘多拉星球,说起3D技术。

只是最终都没能等到那个愿意投资他的天使。

2000年他终于愤怒地决定不等了,要自己发明一台3D摄像机。

这才有了现在《潘朵拉》拍摄使用的相机。

在外界眼中,他是一个暴虐的导演,是科技狂人,但他更是一个精明的创业者。

经过了这么多的付出,他不会愿意让自己的付出被埋没。

如果不是福克斯之前不同意别人进组参观,他早就开始对外宣传自己的3D相机了。

现在有人主动为了3D技术找上门,那么他也自然不会将Fusion 3D埋没了。

“他真的愿意卖?”

京城,拍完《仙剑三》的沈涛,刚刚回到家。

就接到了徐刻从新西兰打回的电话。

“是的,不过他开价有点高。”

“多少?”

“50万美元。”

卡梅隆的这个3D摄像机,真正关键的并不是那两个索尼2K的F950相机。

而是他们自己做3D摄像机架,也就是3D camera rig。

这个机架技术含量很高,是把两台数码摄像机连接起来成为一部3D摄像机的重要装备。

在和卡梅隆谈过后,徐刻也去实际观察过,并亲手操作了一下那台机器。

有了那个连接器,至于你装什么摄像机上去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当然目前市面上能配套的摄影机并不多。

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个3D camera rig既能拍电影级3D画面、又能连接动捕和虚拟拍摄设备。

可以省去非常多的工作。

就是这50万的售价确实有点贵。

毕竟现在的数码摄像机,好一点的也才二十万刀。

一个连接平台就要50万刀,确实有点超高了。

要知道,数码产品的升级换代是非常快的。

“没关系,50万就50万,我们要了。”

然而徐刻没想到的是,沈涛答应的非常爽快,甚至还有点点惊喜。

毕竟没人比他更清楚,当《阿凡达》上映后,3D市场会迎来怎样的爆发。

现在虽然花50万买Fusion 3D看似有点高。

可能提前两年,他能做出许多3D电影。

等到10年《阿凡达》开启3D时代后,自己能从电影市场上千百倍的赚回来。

毕竟那时候,一部后期三维转制的电影,就能轻松卖出几个亿票房。

真正的3D电影,那可都是市场急需的紧俏品。

徐刻和卡梅隆的洽谈很迅速。

一周后,实地考察看一遍的徐刻和蔡崇辉,小心翼翼的带着刚刚签下的合同乘上了回香江的航班。

随着一起被带回来的,还有三台Fusion 3D。

京城怀柔杨宋镇

这里有一座刚刚建成不久,总面积超过4万多平方米的巨大数字基地,中影数字基地。

这是中影总耗时两年,投资超过20亿打造的全新数字基地。

入口左边就是一个面积居世界第一的,5000平方米超大摄影棚。

虽然此刻中影数字基地还没正式对外营业,可已经提前把这个超大摄影棚给出租了出去。

此刻里面正在进行着场景布置。

“这边是宫廷内院区域,对面是青云门的大殿,然后那边到时候会再搭建一个诛仙台。”

“另外后面还有一个动作捕捉区域,不过现在设备还没到位,要大概5月份,才开始进行组装。”

王晗带着沈涛和时代文化的一群导演,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介绍着这个《画皮》的布景场地。

为了拍摄《画皮》2、3部,他们把这个摄影棚足足租了半年。

光是场景搭建,就得耗时三个月之久。

毕竟作为洞天福地,和影片里最气派的青云门所在,不能简简单单就糊弄过去。

为此美术团队,早在一年前就在设计方案了。

他们设计的青云门所在,参考了武当、青城山、峨眉山等大量实地资料。

《画皮》项目,其实从去年《画皮1》下映后,就在开始筹备了。

时代文化和徐刻的团队,整整花了十个月来打磨剧本。

在此期间,服装、美术、道具等也在同步进行的。

毕竟这样一部大片的复杂程度,绝对不是以前时代文化那些电影能比拟的。

等到最终定稿,徐刻才开始进行各种技术整合。

毕竟国内不管做3D,还是动作捕捉,都还是第一次。

要想把这些运用到电影里,作为导演和摄影指导,必须得亲身了解这些东西。

当然还有后期特效,也得从一开始就接入进来。

好在沈涛手里有时光坐标。

他们本身就有好莱坞的技术。

再加上徐刻从新西兰请来的维塔数码的团队。

当把这些前期筹备准备的差不多了,他们才开始进行场景搭建。

就这,时间已经用去一年多了。

按照徐刻的估计,等到成片完成,最少得到2009年下半年了。

毕竟整个环节里,拍摄反倒是最快的。

而对这样一部拥有大量特效的电影来说,拍完也才只完成了不到一半。

后面的特效CG制作和画面渲染才是最耗时费力的。

“虽然这些场景搭建,很多都是一次性的,可为了还原场景,我们还是用了大量木工雕刻。”

“不过这里面还得感谢张导,他给我们介绍了不少专业厂商。要不然我们还真不一定能赶上开拍。”

王晗从离开中影后,就无缝衔接到了《画皮》项目中。

张一谋如今也加入了时代文化,他在筹备奥运中,接触到了全国的工厂。

有着这份信息共享,才让王晗这个新接手的项目,不至于左支右绌。

毕竟,做这么大的项目她也是第一次。

“这些都只拍一次就不要了啊~”

看着那些雕花精美的场地,陆阳心里说不出的可惜。

“没办法,这是我们租的场地,只有半年的时间,用完就得尽快撤走。”

拍电影的投资很多大头就在这上面。

这也是很多外行投资电影,容易被制作团队坑钱的地方。

毕竟一个场景搭建好了,拍完就拆了或者爆破掉了。

制片方说花了一千万两千万,投资人根本不不清楚实际花了多少。

虽然有账能查。

可不是每一个都是徐可欣,把《武侠》的账做的那么差。

他们根本不需要一顶草帽5000美金的报价。

只需在基础耗材上稍微夸大点,就能做许多账进去。

比如这些雕刻和梁柱。

明明是机器批量生产的,他可以说是木工手工雕刻的。

那样100块钱一闪的门窗,就能摇身一变涨到1000.

本来不需要工人的,就可以凭空出现300一天一个的木工师傅。

一个月下来,光吃空饷,就能吃掉几十万。

事后一拆或者一炸,你连灰都找不到。

最早好莱坞就是这样做的。

当然后来随着监管变严了,这样比较糙的手法容易出纰漏。

可制片人真要有些坑投资人的钱,还是有种大把的方法。

(PS:3章万字更新完毕,求一次月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