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三帅”之首邓元帅,讳忠,字伯温,为九天欻火律令大神。
邓元帅生的赤发金冠,青面三目,凤喙肉翅,左手执钻,右手执槌,手足皆龙爪,身着红袍绿带,周身笼罩火光,脚下踏着一条赤龙悬浮在祭台下,相貌威严而庄重。
传言邓元帅乃黄帝时生人,后修炼于武当山,见世人不行忠孝,杀害侵欺,以强凌弱,遂日夜发大愿,欲为神雷,代天诛伐此恶逆。
念念不觉,大道感应,后终修成百丈真身,腋下生双翅,展开百里皆暗,飞游太虚,吞啖精怪,斩伐妖龙甚有功德,蒙雷祖封为律令大神,。
负风猛吏银牙曜目辛元帅,讳兴,字汉臣,为雷部主薄,即雷霆正令大神(邓天君是雷霆主令大神,张天君是行令大神)
辛元帅戴牛耳幞头,朱发铁面,银牙如剑,披翠云裘,踏皂靴,左手执雷簿,右手执雷笔,一副天面无私的模样。
元帅原为雍州人,少时入山采药,在山中抓到雷精所化的五只公鸡,带回家给母亲吃,结果被母亲雷震而死。
辛兴痛苦至极,拿起棍子就追雷鸡,雷祖哀悯他一片孝心,于是变为道士向他谢罪。
辛兴吃了道士送他的十二颗火丹后而登神,受封雷部元帅,考核诸雷神功过。
雷霆飞捷使者张元帅,讳兴,字元伯,或称太乙捷疾直符使者。
此帅乃雷部行令之神,其形能因时而变,今日显化的身形同邓元帅大体相类。
但见他金珠云头冠,赤面赤发,凤眼凤喙银牙,赤体赤肉翅,手足皆凤爪,身挂金缕仙飞带,徘红裙,手执斧钻,足踏火云,威风赫赫。
邓、辛、张三帅为雷部众天君、元帅之首,雷祖宝诰中前三句便是赞叹这三位元帅。
以此三帅为首,再加上陶荣、庞弘、刘甫、苟章、毕环、秦完、赵江、董全、袁角、秀文英、孙良、白礼、姚宾、王变、张绍、封姨、金素、黄庚、李德、吉立、余庆共二十四正神,共二十四员催云助雨护法天君,合称雷部二十四天君正神。
又以此三帅为首,再加上豁落灵官王元帅、雷门火库朱元帅、地煞太保康元帅、精忠义勇岳元帅、雷门灭魔邹元帅、雷霆火部苟元帅、六甲六丁金元帅、金轮如意赵元帅、五雷天医陶元帅、神雷之首石元帅、九天降魔关元帅、沧海涌朝伍元帅、斗口魁神马元帅、天蓬提督尹元帅、正一玄坛赵元帅、南极乌暘吴元帅、酆都拷鬼孟元帅、雷府驱魔庞元帅、流金火铃宋元帅、三五梅仙张元帅、正一箓官陈元帅、神威驱邪周元帅、水府斩怪杨元帅、斗府枢灵刘元帅、翊宁昭武温元帅、金关临生高元帅、都雷太岁殷元帅、东岳拷鬼宁元帅、上清枢雷程元帅、五雷执法毕元帅、北极冰池李元帅、冲霄灵官马元帅、酆都杀鬼吕元帅合成雷部三十六元帅。
许多人分不清楚雷部天君和元帅的区别,其实若大体言之,“天君”乃是雷法修行果位,“元帅”乃是统筹征调之职位。
故而二十四位天君正神都是雷法修行有成之神,负责的也是行云布雨,护法、诛邪等同“雷”有关的事宜。
而雷部三十六位元帅并不一定直接行雷法,而是取“雷乃天地正气,万法之源”之意,负责惩恶扬善,福缘报应等诸事。
如五雷天医陶元帅便是以雷之正气去除邪气,让疫病、毒虫、巫蛊等邪症不能戕害百姓。
如九天降魔关元帅负责率领神兵天将祛除天下妖氛,弘扬天地之正气。
这些元帅每一位都统领诸多天兵天将,配合自己行使职权。
而且雷部三十六位元帅是由职司而分,却并不一定是三十六尊神明。
如金轮如意赵元帅和正一玄坛赵元帅皆指赵公明,斗口魁神马元帅和冲霄灵官马元帅都是马王爷,即马灵耀。
神明都能随灵感应,分身变化之能,一尊神明身兼两位元帅职位,等闲事尔。
就连雷部二十四天君之中亦有几位兼任“元帅”之职。
身兼多职的神明比比皆是,甚至还有大神横跨佛道两教当值。
说白了都是为了获取香火愿力以助修行嘛,不寒碜。
故而今日虽说二十四天君,三十六元帅齐聚,然神明的数量却不满六十名。
闲言少叙,且说今日众神皆以“雷霆三帅”为首,故而邓、辛、张三位元帅同小天师谈话时众神皆静默而立。
邓元帅见张牧之拿出一柄金鞭,于是伸手一招,那金鞭就从祭台上飞下来悬浮在邓元帅身前。
“这金鞭以真龙骸骨为质,倒是可堪使用,不知小天师让我等众神如何炼制此宝?”
张牧之欠身:“我雷部有二十四天君正神以雷法巡查三界,三十六元帅倡正气扶顾群生。”
“贫道炼制这金鞭,欲以二十四天君之法为里,以三十六元帅之权为用,如此方可威震三界六道众生,彰我雷部灵威!”
“二十四天君可将神职真名炼入金鞭之内,三十六元帅可将真名刻在金鞭之外,我再以法力洗炼,如此才算尽全功。”
所谓神灵真名即指神明讳字,或为“雨”字头,或为“鬼”字旁,以一字涵盖神灵职位权柄,看似是字,然凡人不能识之。
神明讳字乃道家密语,诸神名讳,其中蕴含着莫大威能,一般只口口相传,不落文字,故称“讳字”。
邓元帅不禁笑道:“小天师倒是好气魄,我雷部自神霄玉清府以下雷王、天君、元帅、雷将等大小神明不可计数,真正在三界中彰显灵威的也就二十四天君、三十六元帅而已。”
“此宝若成,只要修为足够,手持这金鞭便等若手握诸天君、元帅之权柄,上可号令我等众神,下可代我雷部兴教三界。”
“如此生杀枯荣、善恶赏罚、行云布雨、斩妖伏魔、号令雷霆皆在念动之间,真个厉害……”
“只是此宝权柄如此之重,小天师使唤得动么?”
张牧之闻言笑道:“我炼成雷祖并五方雷帝法相,可在金鞭顶端铭刻雷祖名讳,在手柄四面及尾端刻录五方雷帝名讳。”
“如此掌握五雷枢机,以雷祖统摄众神,自当上下一体,施法行雷无不灵验。”
邓元帅点头:“原来如此,小天师且容我思量一二。”
炼制这金鞭便等若炼制一面能号令自己的令牌,是故身为众雷神之首的邓元帅一时也不好下决断。
雷部主薄辛元帅性情中正耿直,见邓元帅心有犹豫,于是开口询问:“虽说虚靖先生卸任后小天师统领雷部已成定局,但此时执掌这等权柄是不是太早了些?”
“辛元帅当着我的面说这话,丝毫没有掩饰之意,可见是个忠厚正直之神……”张牧之暗道。
倒是雷霆飞捷使者张元帅前几日曾助张牧之攻打弥勒佛像,此时笑道“既然已是定局,纵使早些又有何妨?邓元帅若不能决断,不若问问众天君、元帅之意?”
邓元帅便转身询问众神:“小天师欲炼制此宝,代我雷部宣灵威与众生,尔等以为如何?”
各位天君、元帅都知晓此刻站在祭台上的小道士未来就是自家顶头上司,纵然心中有些不愿,又岂会在此时表露出来?
而且前几日紫薇大帝也认下了这個女婿,这是妥妥的仙界新贵,哪里能轻易得罪?
于是众神一起躬身:“此事单凭邓元帅做主,吾等并无异议!”
“这些天君、元帅平日里都是行走三界,早就学的圆滑了,他们能反对才怪。”邓元帅心中依旧有些踌躇。
“这小天师也是,这权柄早晚是你的,怎地现在就开始惦记了……”
这时候众神之中有豁落灵官王元帅出列,朗声道:“启禀邓元帅,小神有话说。”
王灵官不仅是雷部元帅,而且是五百灵官之首,道教护法神之一,威名赫赫享誉三界,由不得邓元帅不重视。
邓元帅心中隐约能猜到王灵官想说什么,但依旧笑着开口:“隆恩真君直说便是!”
“自雷祖身合于道以来,我雷部虽由虚靖先生代掌,但先生毕竟太过仁善,政令过于宽宏,难免让天庭众神轻视我雷部。”
“且小天师乃道祖钦定主劫之人,日后当率领我等征伐三界,此时正该试着执掌权柄,也免得日后大劫之中行事生涩。”
邓元帅点头:“真君所言有理,只是此事并无雷祖首肯,也无虚靖先生手令,容我思虑一二。”
王灵官点头回班,又有九天伏魔关元帅提青龙偃月刀出来开口:“邓元帅容禀,关某有言不吐不快。”
关元帅如今已经独自执掌丹天伏魔院,日后说不得就要称“关帝”了,邓元帅同样重视:“关元帅请讲。”
“三界内外诸般邪祟,多是畏威而不怀德,便如前几日那邪神孙本,挟持四十万冤魂以做私用,令上界多少神明束手无策?”
“唯有小天师这等杀伐果断之人方可肃清妖氛,炼制这金鞭乃是扬威之举,元帅不必有所顾虑。”
邓元帅心中意动:“关元帅说得有理……”话还没说完,冲霄灵官马元帅亦出班拱手:“邓元帅有礼,小神有话说!”
马灵耀又号马王爷,即位道门护法四帅之一,又为佛门华光菩萨,邓元帅不好轻视,只得笑道:“华光天王也要劝我?”
“并非相劝,实是不得不说罢了!”马元帅躬身后接着说道:“邓元帅身为我等雷部众天君、元帅之首,想必能知晓许多辛秘之事。”
“天地大劫将至,且不提佛门如何,只我天庭内部便有许多大神立场不同,邓元帅以为然否?”
邓元帅点头:“诸多高天上圣虽同参大道,但所悟所行道路不同,此乃正常之事。”
“元帅不必说这些场面话,我雷部雷祖、虚靖先生已经有了决断,是要我雷部众神尽力挽过劫数,此言对否?”
“不错,雷祖、虚靖先生、紫薇大帝、长生大帝都是此等想法。”
马元帅将手中长枪一顿:“各位大帝既然已经选择了道路,我等身为属下也就没了缓和的余地,只有奋勇争先,才能完此天命!”
“别家都已出手要立十二元灵辅神操弄气候时令了,我等只不过是炼制一件兵器,还要犹豫怎地?”
邓元帅闻听此言,不禁心中一震:“马灵官说的不错,我雷部早没了退路,日后更要征伐三界,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张牧之面目平静地站在台上,心中却升起欢喜:“王大哥,关元帅,马灵官都是三界有名的勤勉之神,身兼多职,声望显赫,有他三位相劝,此事定矣!”
果不其然,邓元帅伸出龙爪一样的手掌将那金鞭抓住:“既如此,莪等便助小天师炼成此宝!”说着便发出一道雷霆注入金鞭之中。
金鞭顿时发出刺目的金光,同时有阵阵低微的龙吟声响起,好似被炼杀的真龙又活过来一样。
“果然是好宝贝!”邓元帅赞叹一声,眉心飞出一个雷光闪烁的篆字,正是自家真神名讳。
“轰隆!”一声雷响,金鞭上神光龙君俱都消失,那枚神明讳字深入到金鞭内部去了。
然后邓元帅便把金鞭得给一旁的辛元帅:“到你了!勿要藏私,且多注入些法力!”
辛元帅收起雷簿、雷笔,双手接过金鞭笑道:“你既有心成事,我又岂会小气?”
说着同样在金鞭中注入法力、刻入真名讳字,然后又将金鞭传给张元帅。
张牧之站在台上看着自家金鞭在众位天君、元帅之中传递,心中则默默记忆这些神明的真形。
“这次来的都是雷部的实权人物,有了这些天君、元帅的真名、真形,我便能以精气神炼成身神,蕴养在自家穴窍之中,修炼我推演的《正一御神洗身法》。”
“身神虽然不如法相那般威能浩大,但也有一部分这些神灵本尊的玄妙,助我洗练肉身足够了……”
“只是这五六十位神明还是太少,我正式开始练法后,仍需陆续召请别的雷神才是。”
“雷祖座下左右侍者,雷帝之下五方雷王,三十六元帅麾下三十六雷将……,雷部千百位神明,且选那些法力神通厉害的进行招请……”
过了有半个时辰,二十四天君正神都将真名讳字刻入金鞭内部,且注入了自家雷霆法力,三十六雷部元帅也将真名讳字刻在金鞭四面九节之上,然后金鞭又传回邓元帅手中。
邓元帅以法力托着金鞭飞到张牧之面前:“现下这金鞭还灵威不显,你且刻入五方雷帝并雷祖神文后便可成宝!”
张牧之躬身谢过后双手接过金鞭,闭目存神片刻,然后将身一晃,自家元神和五尊雷帝法相都从体内飞了出来。
元神再次变成雷祖形象,身披金甲,骑墨麒麟,和五尊雷帝法相一起发雷注入肉身手里托着的金鞭之中。
许多第一次见小道士以元神变化雷祖法相的天君、元帅都忍不住点头赞叹:“妙哉!妙哉!”
张牧之限于修为,尚且做不到和众位雷神一样举重若轻,足足运法力以神雷炼制了一炷香的时间,才将雷祖并五方雷帝的神文讳字刻在金鞭上。
“昂!”一声清亮的龙吟声响彻天地,金鞭突然化成一条十来丈长的金龙冲天而起,在广场上空盘旋飞舞。
外围护佑法坛的十二位丁甲神将连忙施展法力变化结界,遮掩了此处金龙腾飞的异象。
天空不知何时出现一朵雷云,不断有神雷朝金龙轰击下来,那金龙非但不惧,反而愈加兴奋起来,猛地腾空冲入雷云之中,张开大口吞食雷霆精气。
便在此刻,以南京城为中心,包括整个江南地域,所有潜修的山野精怪,妖精邪祟都生出一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
“果然是好宝贝,居然自行凝聚雷霆精气淬炼自身!”邓元帅点头赞道。
过了片刻后雷云消散,张牧之将元神和五尊雷帝法相收回体内,然后伸手一抓,那金龙就变成了一条金鞭落了下来。
小道士将金鞭拿在眼前观看,但见这兵器通体都是密密麻麻的雷文符箓,九节四面皆有雷部元帅的神明讳字显化而出,正散发着刺目的金光。
“这样也忒华丽了些,还是收敛一些才好!”
张牧之心念一动,金鞭上所有的雷文、讳字全部消失,同未被众神炼制时一般无二。
这时正一玄坛赵元帅披红袍金甲,骑着一只黑虎出了班次,御空来到祭台之前:“我来为小天师这金鞭再添一重变化!”说着伸手发出一道雷光飞入金鞭之中。
“叮!”一声清鸣,三尺余长的金鞭变成了一柄赤金如意,精致华美,又显出一种道家逍遥之意来。
“雷祖持如意化育众生,持金鞭驱邪灭魔,小天师日后权柄深重,当效法雷祖之道,慈悲、杀伐并行才是。”
张牧之手持如意躬身:“多谢赵元帅点化!亦谢过众位天君、元帅助我炼宝,贫道铭感五内,非言语可以尽诉。”
雷部众神一起躬身还礼,皆笑道:“此举手之劳,何必言谢?我等去也!”
“轰隆隆!”震耳欲聋的雷声响起,一片刺目的金光闪过,众神一起回归上界去了。
神君殿前的广场上一片空档,唯有边缘处众多观礼的道士心中震惊得难以平复。
张牧之看着十二丁甲神,城隍麾下众阴差皆各自隐退,玉罗刹、左梦鱼开始收拾法坛,心中暗道:“这几日处理完些琐事,我也要闭关静修了……”
次日,张牧之乘坐墨麒麟飞回龙虎山天师府送还紫霄剑,并同当代天师张懋丞在静室中密谈良久后乃还。
三日后,玄武湖边,张牧之将隐在湖中修炼的吴天禄叫上岸来,把那枚“辰龙”玉牌放在他的手心:
“靠香火化龙乃小道尔!这玉牌内有化身真龙之秘,你将之炼化后当有所悟。”
“我将闭关练法,待我出关后你便舍了这湖神之位,我当带你游走江河湖泊,助你吞食众水精粹化身真龙。”
吴天禄手捧玉牌行三跪九叩之礼:“师父对弟子之恩可昭日月,弟子日后当死命报之……”
又过了七八日,有传旨太监从燕京而来,张懋嘉照例托词不出,张牧之亲率众多年轻道士迎接旨意:
“……皇恩浩荡,感龙虎山张真人祈雨救民有功,特加封为正一灵威弘道真人,享正三品食禄,赐紫金老君像一尊……”
次日,张牧之返回灵应观,自此闭门不出,开始修炼《正一御神洗身法》,并参悟元神炼阴成阳之妙。
时光悠悠,连过夏、秋、冬三季,张牧之依旧不曾出关。
至正统三年春日,幽冥世界自报应王上任已经三百三十余年了。
这一日,已经成就了纯阳之身的报应王驾临阴山禅院拜见目莲尊者:
“当年我等阴司十殿君王共同推演阴阳两界之大势,预见血海中将有九婴凶魔出世。”
“十殿君王麾下练兵三百余年,日夜驻守在血海岸边以备不测,然而时至今日却没了动静,尊者佛法精妙,法力神通无量,可知其中缘由?”
目莲尊者端坐在金莲上闭目推算许久后才道:
“血海魔物乃劫气化生,阳间小天师行霹雳手段拯救了南京之患,那妖魔所得劫气不够,这才未能出世。”
“然此难终究不可避免,天地大劫将愈演愈烈,九婴出世的越晚,未来其凶威便越是浩大,报应王不可掉以轻心!”
报应王点头,而后身化金光离开阴山禅院,返回纠纶宫中去了。
正统三年十二月,麓川思任发进攻掠夺腾冲、南甸、孟养等地,长达十余年的明征麓川之役由此而始。
此役朝廷陆续发动数十万人的进攻,致使大军疲惫、国库亏空,对北面蒙古瓦剌的防御空虚……
(第二卷杭州除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