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5章 厘金之议(1 / 1)国子监汉祭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月后,祁县兵营内。

帐篷下的乔致庸正在奋笔疾书,初冬暖阳照在地上,在这个无风的冬季,竟然也让人觉得暖融融的。

孙茂才身子骨弱,却是被这冬天的气候折磨的够呛,这几天正在闹风寒,只见他搓着手哈着气,掀开帐篷门走了进来。

一进帐篷,他自来熟的四处扫视,便看到乔致庸还在写着东西,径直凑过去观看。

孙茂才读书多年,家庭条件困难,早些年甚至连油灯都点不起,长期下来早就练就了一副近视加散光的昏花老眼。

离得远他看不清,只好凑近了一看,乔致庸的字体经过长期的训练,已经有了很高的造诣,端方的四個大字映入眼帘。

《讨粤匪檄》。

“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以来,于今五年矣。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所过之境。

……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在昔汉唐元明之末,群盗如毛,皆由主昏政乱,莫能削平。

今天子忧勤惕厉,敬天恤民,田不加赋,户不抽丁,以列圣深厚之仁,讨暴虐无赖之贼,无论迟速,终归灭亡,不待智者而明矣。”

粗略的看了一遍,孙茂才吓得后背上汗都流出来了,刚才的寒冷之意顿时消失无踪。

他倒吸了一口冷气,一把拉住乔致庸的手臂:“东家,你……你写这些这是要做什么!”

致庸斜眼看他道:“茂才兄文采斐然,才华横溢,且来看我这篇文章,可称雄壮乎!”

孙茂才一跺脚急道:“东家,快别说了!你可知道,这篇文章一旦传了出去,叫人传播开去,只怕那长毛势必视你如仇寇,非要杀你而不解恨了!”

“前些日子,你出的那个主意,已经让天下人恨上了你,现在又写了这篇文章,长毛也恨上了你,你是真不知道什么是害怕吗?”

乔致庸写完最后一笔,把这篇魔改后的《讨粤匪檄》轻轻举起摆动,加速墨迹的干涸。

“茂才兄,区区长毛和些许短视之辈,我何惧之,你不要这么胆小怕事,我如今五百强兵在手,天下纵横,又有谁人能敌呢!”

孙茂才眼神都快要涣散了:“就五百,还强兵……疯了,东家,我看你绝对是疯啦!”说着话跌跌撞撞的跑了出去,去找曹氏告状去了。

乔致庸哈哈大笑,把干了的书信叠了起来,唤来长栓,叫他送到四海书信局,快马送到京城胡沅浦大人府上,并且给李德龄大掌柜也送一份,托他印成文册,广为流传,名字就写自己的大名!

这段时间,除了训练乡勇们进行纪律教育和体能训练外,他主要就做了三件大事。

首要一件,就是把记忆里的那些和这个时代有关的东西提炼出来,酝酿了一部能为自己邀名逐利的大作,目前尚未写作当中并未完成。

第二件就是给胡沅浦写信,叫他上书咸丰皇帝,征收厘金商税。

第三件就是今天的这篇文抄长文,截胡曾国藩之作。

孙茂才刚才所说的得罪天下人,指的就是上疏提倡征收厘金这件事。

但是厘金并不是他的原创,这个东西已经有人在做了,就在胡沅浦上书后的第二天,帮办扬州军务的都察院副都御使雷以諴也上了一道奏折,言说了自己因为军费无从筹措,便在扬州征收厘金之事。

咸丰皇帝最近过得忧心如焚,连抱着兰贵人困觉的时候都觉着不香了。

他登基这三年来,南方洪杨之乱震荡全国,为了解决这个心腹大患,咸丰直接了来了一手梭哈,把可用不可用的兵力都押了上去,一路围追堵截,层层设计,处处把关,总算是堵住了长毛的北上之路,但同时也耗费了无数的钱粮。

正规军都不够吃,乡勇团练更别想找咸丰爷拿到一分钱了。这雷以諴想了个法子,在扬州城附近的几个镇子,找米行卖大米的征收厘金税,一石米收五十文,加在一起正经捞了不少,便奏请给自己表功。

咸丰听了胡沅浦的说法,对雷以諴这个邀功的奏折便不那么看重了。老胡的上疏里,不仅提到了要全国推行厘金制度,还提到了厘金对国家财政税收体制的严重危害。

有清一代,朝廷对地方的税收管理向来严格,尤其是农业税,更是每年税赋征收的大头,每年国库就要靠地方解送上来的税收充实。

近几年来,长毛肆虐,江南繁华之地因为战乱几乎化为焦土,收农业税是别想了,商税倒是有搞头。

但是若按照雷以諴的法子,这个厘金势必会被地方官员吞没,中枢鞭长莫及,长期下去最终就会成为地方士绅壮大实力的物质基础。

咸丰虽然中人之姿,但是受到杜受田多年的帝王教育,这点事关帝王权术的东西他还是能想明白的。

眼看着旗人的督抚个个不成器,真要是叫地方的汉人们得到了征商税的权力,这群人怕不是要起飞啊!

真到了那一天,那我满洲旗人的地位何在,旗人的台子都垮掉了,那他这个咸丰皇帝干脆就不用当了!

说句大实话,洪杨之乱固然可怕,但是“我大清”向来是宁与外人,不与家奴的。

退一万步说,真到了煤山上吊那份上,朕的江山逆贼可取,家奴想要,对不住,不成!

咸丰急匆匆的把胡沅浦叫到了御前问对,老胡看了乔致庸的书信,早都了解了咸丰的顾虑,便建议这位皇帝挑选心腹要员,或满或汉,只要是能给皇上尽心办差的,都派到地方去。

尽快在中枢组建全国厘金局,并在各省设立厘金分局,统一征收厘金,统筹规划分配使用。

各省负责征税厘金者,必须皆为京城官员负责,家属必须留在京城,不得带到地方,定期各省轮换,避免勾结地方,沆瀣一气。

咸丰也不傻,他知道这样一群人下去后可能就被地方官所欺,大子收不上来几个,便又叫胡沅浦加了一条,组建厘金协办守备,官职正五品,相当于是一伙子专门负责收厘金的武装特别行动队。

同时,还要制定统一的、符合各省地方特色的厘金税率,不可盲目跟风。

更不要把厘金征收和官员的政绩考核挂钩,最大限度上防止地方官员为了“上上”的考语而贪婪无度、害民害己,引发更多的乱子。

万一真因为征收厘金再搞出一场洪杨之乱,那他咸丰可坐蜡了。

最后,要严旨申斥告诫地方督抚,无论满汉。若是有地方督抚敢拦截厘金者,一律按谋反罪论处,诛九族,传首十八省并塞外各处。

此外,还要多多派遣年轻御史,尤其是那种头铁不怕死的,刚正不阿,正义感极强,眼神清澈且愚蠢的那批年轻人,去构建监察机制,防止贪腐现象。

在乔致庸的设想里,在咸丰初年这个湘军未成,淮军无影的时代,朝廷的中央集权尚在,如此操作下来,地方当没有敢于阴奉阳违的人。

真要是有,咸丰想必也会不惜杀一儆百,立立规矩。如此一来,中枢之威权便是保下来了,到了那时即便是曾某人不想裁军,想要在造反只怕也不能够了。

咸丰和胡沅浦商量完毕后,心情顿时舒畅大好。在他看来,朝廷现在虽然被洪杨折腾的够呛,但也还真有不少好臣子和好奴才的,办个这事应该还是不在话下的。

当即一激动,就下旨让胡沅浦组建厘金总局,雷以諴这货算是赶上了好事,也跟着混了个副使的名头,即刻回京听用。

“胡师傅果然有经济天下之大才,朕有胡师傅,恰如汉高之遇萧何也!”

胡沅浦老脸一红,这个赞誉确实是人臣的顶峰了,只可惜这事并不是自己提出来的。

正所谓君子不愿夺人之美,老胡的人品确实够硬,丝毫不居功自傲,当场就把乔致庸出主意这事给撂了……

咸丰吧嗒吧嗒嘴,似乎对这个名字有点印象。

随后经过胡沅浦一提醒,这才想起来是山西那个小举人,不由得对此子生出了更多的兴趣,听说年纪不大,却和朕一样高瞻远瞩,有点过分了啊!

只不过上次兰贵人说了,要把这小子好好放在底下历练历练,他已经答应了,便不好多做更张,只好叮嘱胡沅浦多多留意,再有多奏,一律上报朕知道。

胡沅浦当场应下,心道乔小子这次算是简在帝心了,自己御前举荐贤才,等乔致庸发达后,今天发生的一切,只怕也是有机会名留青史了。

咸丰是个急脾气,想一出是一出,看到胡沅浦没话说了,直接就把他撵走去办事去了。

厘金总局越早成立,他就越早能够实现财富自由。

批改完了今天的奏折,咸丰自觉今天真是千古明君的做派,办了好大事!把剩下的奏折一扔,忙着回后宫,找兰贵人说悄悄话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