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子布站在吞武里城的港口,原本要劝郑信尽快打下甘烹碧的话,说不出口了。
因为呈现在莫子布眼前的,不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城市,而是...。
或许这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城市,但他的居民,全部都是难民。
无数的暹罗百姓瘦骨嶙峋,拖家带口或者三三两两的从各处朝吞武里而来。
他们听说暹罗人的新王已经出现了,这些人被缅军迫害了一两年,粮食和生产工具几乎全部丢失。
当听到再次有了国王的时候,就像是流浪的孩子知道了父母归来的消息一样,纷纷前来吞武里,希望能在这里得到新王的庇护,特别是食物上的满足。
短短十几天时间,吞武里从只有几千人,骤然膨胀到了十几万人。
其余吞武里周围的城市中,也填满了从各处来的暹罗百姓,这里瞬间代替阿瑜陀耶成为了暹罗的中心。
军粮很快就不够了,郑信有足够三万五千军队吃大半年的粮食,但需要救济的灾民起码有二十万,真要放开提供的话,一個月出头就得完蛋。
面对这种状况,郑信始料未及,他本来是来准备打仗的,但却没想到要先经历一场赈灾,还是超出他实力的赈灾。
临时的吞武里城王宫中,郑信召开了一场由最亲近十五人组成的会议。
这种情况当然要群策群力,但会议上,几乎所有的文官武将都不建议赈灾。
甚至有些人建议抛下这些灾民,退回到尖竹汶去。
隐含的意思很明显了,那就是让这些人物竞天择之后,明年再来收拾残局。
只有两个人反对,一个是通,一个是莫子布。
通对郑信说道:“穷途末路之民,就食于王,这是千百年来的规矩。
昭如果想做暹罗王,那就必须要救济他们,若是退往了尖竹汶,翌日暹罗再立新王,以昭的身份,恐怕尖竹汶都保不住。”
莫子布讶异的看了通一眼,他发现这个家伙在关键时刻,还是真豁得出去,敢说直话的。
通的意思很明显,你郑信本来就是个二代华人,只不过母亲是暹罗人而已。
祖宗再往上都是华人,甚至你父亲到暹罗不过三十多年,都很难称得上是暹罗人。
以这种出身,凭什么要暹罗百姓拥戴你当王?
光靠驱逐缅人肯定是不够的,还得再这个关键时刻挽救暹罗民族,施恩给广大百姓,让他们都念着你的好,才能统治这个国家。
真要退到了尖竹汶,等过些年暹罗百姓立了新王,必定要来收回尖竹汶,到时候还能几个人支持你郑信。
通给郑信算了关键的立足之帐,莫子布则给了郑信算了一笔经济账。
“昭,虽然目前灾民是多,但正因为是灾民,所以吃食不必按照军队的标准来供给。”
此时的郑信军队,以莫子布的吃喝条件最好。
我莫大龙头练兵每日两操,每三日休息一日,这种高强度的训练,是靠每日三顿干饭不限量,辅以一定数量鲜鱼、鸡鸭、海鲜喂起来的。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除了工业化带来的调味水平和海量油盐差别以外,莫子布军中的伙食,比后世一般人都要吃得好。
而郑信军中也是一天两顿,干饭敞开吃饱,肉食不算多,但油盐的摄入,基本还是满足了的。
这种生活条件,不管是在北面大清,还是西面的欧陆,对于普通人都是奢望。
“救济灾民,可以在目前供给军队的基础上,壮汉减半,老弱妇孺只给三成,如此可以大大减缓粮食的消耗速度。
同时,此次缴获了大量的的金银,可以高价向外购买。臣立刻让武世营去一趟河仙,十日内调十万人两月的口粮来。
此外,天竺地大物博,定然不缺粮食。阿拉干王也与我有旧,只要能给得起钱,定然可从此两处再弄来两月之粮。
如此这般,加上组织百姓渔猎,应该能拖到五月,再集体节省一点,等到六月,今年耕种的早稻就可以收获了。”
听到两个最重要的大臣都赞成留下,特别是莫子布给出了解决的办法,郑信心情好了很多,他点了点头说道:
“披耶安戴与銮育甲越多罗之言深合我意,信既然来了,岂能看着满地灾民选择遁走,大家群策群力,多提点意见上来,共同渡过这个难关。”
君主表了态,其他人自然就不能再唱反调了,已经捐出大批军粮的华商林武表态,再次捐助折合粮食相当于二十万斤的米、果、果干、咸鱼、鲜鱼等。
莫子布看林武暗自龇牙咧嘴的样子,看来这家伙的家底也快空了,不得不佩服他这副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的狠心。
郑信当然知道,于是投桃报李,立刻宣布把林武的爵位从坤,晋封为銮沙没沙空。
这样一来,下面的人也有劲了,民政大臣陈森表示,他还有几十条渔船,可以命熟练的灾民上船出海去大鱼,所得渔获全部用来供给灾民食用。
(銮)黄真又建议郑信,可以把百姓进行分类。
让丁壮和健妇出来开始耕种和辅助修建吞武里城,孩童也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采集等事,伤病员则集中起来,统一进行救治。
郑信一一采纳,但是还有最后一个选项众人没有提,那就是军队。
因为照目前的情况,就算供给得起,军队再继续奢侈的两顿干饭,那就太惹眼了,会拉低郑信不顾一切拯救百姓的光环。
更何况还是有点供给不上了。
但这是军队啊!操作不好可是要兵变了,且此时谁也不知道缅军会不会突然杀回来。
于是死寂中,所有人都把眼神看向了莫子布和通两个人。
莫子布是郑信钦点的武将之首,又得到了广阔的安戴地区作为封地,同时还是郑信的女婿。
通则是郑信的头号宠臣,说声出则为将,入则为相,那是一点也不夸张。
你两拿了最多的好处,得罪人的事,自然也要你两来干。
通又和莫子布两对望了一眼。
通面上看去不动如山,但心里非常紧张,他现在本来在军中势力就弱,不能再丢好感了。
“郑王,臣提议在军中也应该做一下减配,从三万五千中选一万五千精兵,待遇不变。
次者两万人中再选一万精兵,送回尖竹汶防御贴披碧等人的异动。
最后这一万人,待遇削减三成,用来维持灾民秩序,驻守各城吧。”
就在通紧张的不行的时候,莫子布突然开口了,这连陈联、黄真等人都没看出来莫子布是在想什么。
但莫子布知道他准备干什么了,他已经在准备从暹罗抽身了,因为莫子布不可能一辈子辅佐郑信。
所以他不在乎暹罗军队对他是什么感觉,莫子布本来就是准备打痛缅军,锻炼军队后回河仙去。
至于暹罗之后的情况,莫子布只是想把郑信当一个血包。
所以现在就要狠狠卖力,不怕得罪任何暹罗新贵的卖力,这样以后找郑信要支援的时候,也能狮子大开口。
至于郑信的命运,那就真看他的造化了。
因为莫子布要想改变郑信的命运,那他就必须留在暹罗,跟通等一批狐狸、豺狼勾心斗角。
可莫子布的基本盘在河仙,在嘉定,在整个安南,他不可能长期留在暹罗,他麾下的追随者们也不会同意莫子布留在暹罗。
“子布,让你的队伍过来护卫王宫吧!”郑信看着莫子布,已经相当感动了。
莫子布也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他的军队护卫王宫,一是表示亲近,二是不准备给莫子布的士兵降低生活标准,放到王宫驻守,就比较好遮掩一点。
军议结束,莫子布就赶紧命武世营回河仙去。
这时候父亲鄚天赐应该正在出兵洞里萨湖地区,家里是母亲陈氏当家,表舅裴建南辅助,买点粮食绝对没问题。
不足的还可以从舅舅陈大胜那里去买,嘉定陈家现在只是失去了嘉定城的控制权,但仍然是嘉定明香人的领袖,也还占有大片良田,并不缺粮食。
莫子布本人则准备去找苏基将军。
从印度和阿拉干买粮,最好的路线不是全走水运,而是海船运到丹那沙林的首府丹老后,走茂当山口运到暹罗的巴蜀府,然后再装船。
这样就需要苏基将军的配合了。
不过,当莫子布走到孟人军营外不远处时,突然发现苏基将军的孟人军营已经被大量愤怒的暹罗百姓给围起来了。
这次缅军攻陷阿瑜陀耶,孟人也出力不少,是以他们虽然反正,但还是引起了极大的愤怒。
这些天经常有人对着他们破口大骂,丢石头、粪便什么的。
莫子布远远看了会,发现今天人有点多,其间还夹杂着一些看着就不是灾民的身影。
这是有人在背后谋划啊!
莫子布干脆后退了一些,悄悄在远处观望。没过一会,武世营气急败坏的跑了过来。
“龙头,我去财政大臣那里领取买米之钱,但那些吏员只给了三成的钱,然后就说没有了。”
哼哼!莫子布明白了,他摇了摇头,通啊通,你这手段也太拙劣了吧,就这点水平吗?
不对,这不像是通的手腕,他没这么傻在这时候搞幺蛾子。
“伯康,你快走,现在立刻动身!”看着武世营一脸懵的表情,莫子布只能稍微解释道:
“一两万银子算的什么,咱河仙出的起,郑王的愧疚可不易得,赶紧走!”
莫子布几乎可以肯定,这是通身边人干的,郑信和通都不知道。
这时候赶紧让武世营走了,把生米煮成熟饭,就可以收获两样东西。
一是郑信的愧疚感以及对莫子布心胸的肯定,二就是通的灰头土脸。
想到这,莫子布苏基将军也不管了,他赶紧离开,让通把事情闹的再大一点,到时候他再来捞苏基将军,又能多得一份感激。
况且苏基将军现在还没派人来找莫子布,那就证明他现在还顶得住,没到火烧眉毛的时候。
别人自己都不急,他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