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8章 乾隆,你不会不行吧(1 / 1)人到中年纸老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月中,就在莫子布忙着帮助郑信安顿灾民的时候,他收到了消息。

第三次清缅战争结束,清军战败。

消息的来源,是莫家在万象的族人。

莫子布的祖父鄚玖当时虽然率了千余族人和乡党南下,但莫家并不是全都走了。

莫氏在雷州可是大族,或者说莫氏在粤西的雷州、廉州以及相近的越南都是大族。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明代卫所军官家族。

莫家祖籍安徽,六世祖是卫所小军官,兄弟四人曾随黔国公沐英进兵云贵,随后就留了下来。

后来不知怎么的,又被英国公张辅挑中,随同收复交趾。

八世祖莫中以贡生的身份,出任了交趾布政使司在河内城的北街(城)巡检使,莫家于是开始在安南落地生根。

但随后黎利起兵成功,交趾布政使司被猫奴明宣宗放弃,莫家遭到重创,只能随军撤退。

一路不断有族亲在撤军途中落地生根,因此形成了从广西中越边境到雷州都有分布的特点。

安南莫朝的莫登庸,便是莫子布家的同宗。

鄚玖下南洋之前本名莫绍原,他还有个大哥莫绍平,弟弟莫绍岗等人留在了雷州。

而这個给莫子布通传消息的,就是他大伯祖莫绍平的重孙子,莫子布的堂侄子莫善宗。

莫子布的这位侄子还是很厉害的,经营了一条贯穿云南、安南和万象的商路,手下有五六十匹滇马组成的商队,乃是万象王翁隆的座上宾。

而万象王翁隆则非常亲近缅人,还不知死活的派了五百多人去帮助缅军跟清军作战,因此得到了较为详细的第一手资料。

而莫善宗得了莫子布送去的礼物以及刻意叮嘱,于是第一时间就把战报给莫子布发了过来。

莫子布展开一看,然后与历史上他了解到的明瑞此战事迹一对比,立刻心里就有了一个衡量。

缅军确实强,但也的确只适用于东南亚大区,遇上清军精锐这种此时全世界名列前茅的存在,立刻就露馅了。

后世人有个误区,认为满清八旗兵的战斗力是自入关后,就开始以自由落体的抛物线式掉落。

其实这是不准确的,清军入关之后,战斗力掉落的确实非常厉害,甚至在多铎这批人还在的时候,很多满洲兵都打不了硬仗了。

及至康麻子阴死鳌拜,八旗兵战斗力更是一落千丈,别说打吴三桂的周军,在面对尚之信时,都多次出丑。

吴三桂战败,实际上是因为他杀害了永历帝,使得全天下汉人恨他比恨满清还多,没人支持他。

再就是被康麻子给了大好处的陕甘绿营,给打下去的。

到了康麻子末期和雍正时期,八旗兵已经完全腐了。

年羹尧、岳钟琪等人所用的主力都是汉人绿营,八旗兵已经只能作为装饰。

但随后到了乾隆时期,八旗兵却有了一段回光返照的时光。

乾隆这个人,虽然在后世被大量调侃,章总、诗王,重金属杀马特审美大师等等外号不一而足。

但事实上,这个人非常厉害,特别是在军事和搞钱上面,远远强于被后世清粉大吹特吹的康熙。

乾隆此人,其实咱们可以把他看做一个丐版的汉武帝。

当然,除了能力上的差距以外,两人的追求也差了好几个档次。

汉武帝搞的钱全部是用在击垮匈奴,勿遗子孙忧上面了。

乾隆搞的钱则只是为了养几万八旗兵,满足他个人打遍天下无敌手,万国来朝的威风。

不过不管怎么说,乾隆时期的八旗兵,绝对是满洲旗人入关后的高峰。

战斗力很可能比顺治后期的八旗兵都要强悍的多,这也是乾隆时期八旗兵往往能打出不错战绩的重要原因。

但也要看到的是,乾隆把八旗兵战斗力扶起来的办法,是相当于违背规律,强行用‘打激素’的方式来完成的。

是以到了和珅当权,八旗兵就又不行了。

因为和珅的上台,实际上是乾隆精力不济,自身也控制不住强烈的享乐欲望,已经无法严格约束下面的臣子和身边的旗人。

于是只能重用和珅这样带有奸臣属性的爪牙,去替他继续完成对朝臣和旗人的掌控。

但和珅不是乾隆,隔了一层之后,他捞钱保证乾隆享乐没问题,吏治和八旗兵那就拜拜了您嘞。

是以到了乾隆后期,八旗兵又成了一滩烂泥。

到了嘉庆上台,内务府开除的厨子陈德拿着把杀猪刀闯到神武门,当面行刺嘉庆。

当时利刃都快快捅到嘉庆胸口,把嘉庆吓得眼泪都飚了出来,而所谓八旗精兵,大内侍卫们却呆若木鸡根本没半点反应。

危急时刻,嘉庆姐夫拉旺多尔济和两个从大小金川战斗中抬旗的藏族兵拼死阻挡,嘉庆才没被一个厨子给捅死,闹出千古笑话。

莫子布看着战报,大概猜测了一下。

此役,明瑞统带万人横走缅甸近千公里,前后两战击溃缅军,估计杀死了贡榜王朝精兵六千人上下,最后一次阻击战,应该也有五六百人的斩获。

如果加上北路军击杀的那几百人,缅军在这次战斗中应该损失了七千人左右。

这就很不简单了,要知道,梯诃波底从暹罗带回去的次一等精锐,只参加了最后一次合围战,损失不大。

那么这七千人中,至少有六千人是贡榜王朝的绝对精锐-由白象王直接控制的缅甸禁卫军。

要知道白象王的禁卫军人数,最多不会超过两万。

特别是雍籍牙、孟驳父子两精心培养的欧洲奴兵,那是缅军中的顶级精锐,不会超过一千人,结果在孟隆被打死了快八百人。

也就是说,白象王的欧洲奴隶火枪手已经死光了,剩下的恐怕都是炮兵。

莫子布不仅咂舌不已,综合来看,白象王的绝对精锐,很可能战死了三成多,算上伤员,这特么是被打残了啊!

难怪历史上清缅战争后,白象王的缅军竟然打不过郑信以潮州人为主的暹罗军了,只能眼睁睁看着郑信一统暹罗。

当然,清军的伤亡,也很不小。

虽然从数字上看,明瑞统帅两万五千人进入缅甸,最后还回去了两万一二,只损失了三千来人。

好像并不能称得上失败,甚至可以说小胜对吧。

但实际上,清军损失更加惨重。

因为这三千多人中,包含了非常多的高级将领,比如总兵王玉廷、李全、胡邦佑等。

这都是跟着兆惠征讨新疆的绿营猛将,其中王玉廷和李全两人还参加过黑水营血战。

绿营兵此时的模式,跟以色列的IDF天兵基本是一个路数。

平日只能维持治安,打仗都是靠各级军官的,所以看绿营损失如何,只看阵亡了多少武官就明白了。

满洲大将方面,明瑞、观音保、扎拉丰阿都是至少能进满清前十五的悍将,再加上额尔景额病逝,光是满清骁将,一共就损失了四人。

其余驻京八旗西山健锐营和内外火器营战死三百,关外八旗战死四百余,两百索伦兵几乎全部死光。

可以这么说,乾隆身边像这样的满洲精兵,不会超过一万,全部可用的不会超过两万。

其中三百驻京八旗这种档次的,不会超过五千,大概率只有三千人。

其余战死的两千多人中,除了云南绿营死了五六百打酱油的以外,剩下的一千多也是绿营中的顶级精兵。

也就是说,这一战,折了乾隆六七员悍将,打没了全国各种意义上的十分之一精兵,能调动机动精兵的三四成。

这可真不少了,相当于后世共和国至少打没了一个军区。

莫子布都无语了,这就是满清的现状,守着两亿人口,但因为要以小族临大国,所以只敢在极为有限的范围内挑选,螺蛳壳里做道场。

举全国之力,用严刑峻法和超额赏赐,也就能养出两万人。

不过,莫子布立刻精神就是一振,乾隆肯定还要打,这时候就该傅恒带着阿桂、阿里衮他们出马了。

可满清事实上已经小残,上下都起了畏惧之心,所以第四次根本就没怎么打。

这怎么行呢?

我莫子布第一个不答应!

乾隆爷你这么要强的人,打到这就不打了,那也太丢面儿了。

北京的爷,丢了啥也不能丢了面儿啊!

你得狠狠地打,继续把全国的精兵往缅甸这个热带丛林里面丢。

嗯,自己必须要给乾隆打一针强心剂。

想到这,莫子布铺开纸张开始写了起来。

“明之遗民,海外孤孑,河仙莫氏据实以告,缅人之王名为孟驳,实乃季汉南中豪强孟获之后也。

如今窃居天南,自称天国,又命暹罗、谬乌、大古剌宣慰司、底马撒宣慰司、南掌三国等国臣服,不从者举兵讨伐。

此辈皆南洋诸藩臣,大明时年年进贡,岁岁来朝,极为恭敬。

今暹罗,两宣慰司已遭毒手,余者战战,还请天朝陛下念及昔日恭敬,偏之爱之。

孟驳之父耕种于田亩之间,一朝得势,猖狂至极,自称阿朗帕雅,意为王中之佛、佛中之王。

其置佛祖、诸天菩萨于何地?此尊号不褫夺,天下信众之心何安?

如此狂妄,不知天朝之强,不遵天朝号令,父子为贼,是为惯犯,神人共愤。

明时莽贼亦是如此,是以神宗万历皇帝举倾国之兵,吊民伐罪,惩戒凶顽,为南洋诸藩臣拨云见日,所救之国王臣民念及神宗皇帝大恩,至今感泣,多有祭祀。

今中原天子之气轮换更替,然天朝之尊一如既往,孟贼猖狂凶恶却远胜莽贼。

南洋诸藩国、土司深受压迫,亟待拯救。

幸得今有暹罗忠臣达信,得百姓推举为昭,有含恨复国之兵三万。

河仙莫氏虽为明臣,然大皇帝有诏,也愿抽精兵五千,钱粮若干。

只恳求大皇帝效法大明,诛灭凶顽,解天南百姓倒悬,届时各国欢腾,王侯臣民皆北面而拜,曰:

‘大皇帝救我性命也!’

莫子布洋洋洒洒,一蹴而就,全篇无处不在暗示,大明处处都在,把一个明香人对大明的怀念,跃然于纸上。

全篇核心在于:

十全哥哥,前明神宗都能打服缅甸,你不行么?

不会吧?十全gege你不会还不如神宗万历皇帝吧?

缅王都自称王中之佛、佛中之王了,你们满人天天拜佛祖,不觉得别扭么?

“王无病,你进来抄写一遍!”莫子布大喊一声。

王无病军事理论和读书识字够了,但是字写的还差了些,他可是莫子布准备派往法兰西使团的武官,字可得练好了,正好让他多练习练习。

莫子布拿着自己写的这份指给裴长武看,“这份,你等无病抄写完毕之后,亲自送往广州交给林通。

若是他会被叫往北京朝拜,就让他面呈,如果不行就把内容公开,嗯,以暹罗新王的名义公开,看他李侍尧敢不敢瞒下不报。”

至于另一份嘛,莫子布就要拿去找郑信商议了,河仙连藩臣的资格都没,不能派使,但暹罗可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